基于微波处理的洋葱酒、醋加工技术研究

基于微波处理的洋葱酒、醋加工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洋葱(Allium cepa L.)属百合科葱属植物,富含营养物质,含有黄酮、苯丙素、含硫化合物、甾体皂苷、前列腺素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栓、降血脂、降血压、减少动脉硬化、杀菌治痢疾、治疗创伤、治疗皮肤溃疡和抑制肿瘤的形成和扩散等生理功能,被誉为“菜中皇后”。目前,洋葱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但洋葱及其加工品的葱臭味限制了其产品的开发。本文研究了微波处理对洋葱品质的影响,洋葱酒、醋的加工技术及其抗氧化能力和香气成分,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洋葱干燥曲线为典型的指数曲线,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符合Page方程。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洋葱的品质逐渐下降,主要表现为色泽和组织状态变差。低微波功率下洋葱的品质较好,在功率为119W和231W条件下洋葱的色泽和组织状态好、复水比高,其复水比分别为4.87和4.67。微波处理还可显著防治洋葱的葱臭味。2.洋葱在539w微波条件下处理20min,按料液比1:3打浆后,进行酒精发酵,酿制的洋葱酒口感较好。响应面分析得出,在温度25℃,酵母菌接种量0.84%条件下发酵48h,得到的洋葱酒度为9.7%,黄酮浸出率为65.12%。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法酿造的洋葱醋品质较好,转酸率为71.6%,黄酮保存率为51.58%。3.洋葱酒、醋的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洋葱酒、醋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与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正相关。1ml的洋葱酒、醋清除DPPH·的能力相当,清除率分别为95.9%和95.81%;2ml的洋葱酒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2.68%,洋葱醋为72.13%;洋葱酒的还原力强于洋葱醋。4.陈酿前后洋葱酒中的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有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酯类物质含量和数量增加,含硫化合物种类减少,醇类和酸类物质含量减少、种类增加。陈酿后洋葱酒中的风味物质含量增多,酯类物质达48.3%,醇类物质达28.01%,羧酸类物质达10.11%,洋葱酒的特征物质硫化物的种类由14种减少为8种。陈酿后的洋葱酒整体呈现醇厚柔和、酯香浓郁、风味协调的特征。5.洋葱醋的主要香气物质种类及含量分别是酯类28.61%、含硫化合物1.21%、醇类12.8%、羧酸类49.71%。经醋酸发酵后,洋葱产品中的含硫化合物大幅减少,更易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微波概述
  • 1.1.1 微波简介
  • 1.1.2 微波对食品成分的影响
  • 1.1.3 微波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1.2 洋葱简介
  • 1.2.1 洋葱组成成分及生理功能介绍
  • 1.2.2 洋葱特殊风味的形成
  • 1.2.3 洋葱加工品
  • 1.3 果酒的研究进展
  • 1.3.1 果酒的生产概况
  • 1.3.2 果酒酿造工艺
  • 1.3.3 果酒生理功能研究
  • 1.4 果醋研究进展
  • 1.5 香气物质分析及其检测
  • 1.5.1 果酒、果醋类产品香气物质的来源
  • 1.5.2 香气物质的检测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1.6.1 目的与意义
  • 1.6.2 试验内容
  • 第二章 微波处理对洋葱品质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
  • 2.1.1 材料
  • 2.1.2 仪器和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洋葱微波干燥特性研究
  • 2.2.2 微波处理对洋葱品质的影响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洋葱微波干燥特性曲线
  • 2.3.2 薄层微波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
  • 2.3.3 洋葱的品质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洋葱酒、醋发酵工艺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1.1 材料
  • 3.1.2 试剂
  • 3.1.3 仪器和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洋葱的前处理方式选择
  • 3.2.2 洋葱酒精发酵
  • 3.2.3 洋葱醋酸发酵
  • 3.2.4 指标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洋葱前处理方式的选择
  • 3.3.2 洋葱酒精发酵条件的选择
  • 3.3.3 洋葱酒发酵工艺优化
  • 3.3.4 不同发酵方式对洋葱醋酸发酵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洋葱酒、醋抗氧化性能研究
  • 4.1 试验材料
  • 4.1.1 材料
  • 4.1.2 试剂
  • 4.1.3 仪器与设备
  • 4.2 试验方法
  • 4.2.1 洋葱酒、醋对DPPH 的清除作用
  • 4.2.2 洋葱酒、醋对·OH 的清除作用
  • 4.2.3 洋葱酒、醋的还原能力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洋葱酒、醋对DPPH 的清除作用
  • 4.3.2 洋葱酒、醋对·OH 的清除作用
  • 4.3.3 洋葱酒、醋的还原能力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洋葱酒、醋香气成分分析
  • 5.1 试验材料
  • 5.1.1 材料
  • 5.1.2 仪器与设备
  • 5.2 测定方法
  • 5.2.1 仪器及条件
  • 5.2.2 样品处理
  • 5.2.3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香气物质及相对含量
  • 5.3.2 香气成分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型硫试剂研发成功[J]. 山西化工 2020(01)
    • [2].用来脱除含硫化合物的组成[J]. 齐鲁石油化工 2020(01)
    • [3].《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与反思[J]. 化学教与学 2011(07)
    • [4].营养美味的皮牙子[J]. 饮食科学 2016(12)
    • [5].春季素食怎么吃最滋养[J]. 饮食科学 2017(09)
    • [6].春日韭菜正当时[J]. 中老年保健 2017(03)
    • [7].“观念建构”指导下的“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教学[J]. 化学教学 2012(04)
    • [8].“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实录[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2(10)
    • [9].基于“物质分类与转化”观念的教学——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为例[J]. 化学教与学 2014(05)
    • [10].辐照对大葱粉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影响[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07)
    • [11].啤酒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及与啤酒硫化味品尝的相关性研究[J]. 啤酒科技 2010(12)
    • [12].大蒜含硫化合物及在加工中的变化机理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05)
    • [13].“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实录及反思[J]. 化学教学 2013(09)
    • [14].煤焦油族组分中含硫化合物的形态分析[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5(05)
    • [15].基于变化观念的元素化合物教学——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为例[J]. 化学教与学 2020(10)
    • [16].酶解对鲜葱白中含硫化合物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21)
    • [17].中东常压渣油加氢处理过程中含硫化合物的分子转化规律[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6(02)
    • [18].焦化柴油中二苯并噻吩类含硫化合物的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2(02)
    • [19].“含硫化合物分子及离子的光谱特性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20].基于认知地图建构的元素化学教学设计——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课为例[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08)
    • [21].采用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进行丙烯中含硫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J]. 生命科学仪器 2011(04)
    • [22].液化石油气中含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研究[J]. 石油化工 2018(08)
    • [23].印染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含硫化合物的行为研究[J]. 广东化工 2013(02)
    • [24].含硫化合物体系参比电极的选择和优化[J]. 广州化工 2014(10)
    • [25].工业混合烷中含硫化合物的鉴定[J]. 应用化学 2009(08)
    • [26].问题:让课堂留有余香——《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思考[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3(02)
    • [27].葱属植物中的含硫化合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微胶囊化[J]. 果树学报 2013(06)
    • [28].在探究对比中学习——谈“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05)
    • [29].白银市区大气中含硫化合物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J].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0(01)
    • [30].口腔含硫化合物(VSCs)含量的影响因素[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S5)

    标签:;  ;  ;  ;  ;  

    基于微波处理的洋葱酒、醋加工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