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诗经观研究

刘勰诗经观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导论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魏晋南北朝的诗经学概况;接着,对刘勰《诗经》观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最后,点明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目的:即,采用接受、图表及文本分析等方法,力图如实反映刘勰诗经观的全貌,较为全面地展现刘勰诗经观的特点。第一章,笔者从“知人论世”的考虑出发,主要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背景及刘勰生平。首先对刘勰所生活的南朝时期政治、经济、生活风貌、社会思潮和文学概况做了扼要论述;然后,描述了刘勰生平,及其生平对《文心雕龙》创作的影响。在论述中,笔者对刘勰出身问题,在详尽分析各家之言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认为刘勰出身于没落士族更为合理;此外,笔者还借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刘勰说梦见自己“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之说做了考察论述,认为:“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的梦不过是他心仪儒学,向往走出佛门、跨入仕途的心态的反映。第二章,笔者集中论述了《文心雕龙》与《诗经》的关系,认为儒家思想在刘勰心中占据主流,同时因为论述文学,《诗经》就因此显得格外重要。笔者通过全面整理、统计《文心雕龙》引用《诗经》成辞的状况,以丰富厚实的材料说明了《诗经》对刘勰的影响,以及刘勰对《诗经》的尊崇和接受。(详见文中图表的分类整理)在具体论述刘勰对诗经接受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刘勰主张“雅不废俗、通变创新”;刘勰之接受诗经,既有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学者,以《诗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接受,也有作为一个创作者对以前经典作品的非对象化的接受,即从创作上理解、认同和学习的接受。笔者认为,在讨论刘勰诗经观时,这个双重角色对我们理解刘勰对《诗经》的接受、学习和传承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刘勰对《诗经》的接受还表现在他论述诸种文体时以《诗经》为诸体之源。最后,笔者通过论述指出:刘勰对《诗经》的引用与接受,也含有厚古薄今、纠正世风的意旨在内。第三章,笔者全面考察了刘勰的诗经观,观照视角从大到小、由外及里,前三节对从刘勰论《诗经》的地位、文学与世情的关系、《诗经》实践着“为情而造文”文学观点等方面详细论述;第四节,详细分梳了刘勰对风雅颂和赋比兴的论述和基本观点;第五节,从《诗经》的中的诗歌“形象”(意象)入手,着重论述刘勰对这些形象的基本观点和看法;第六节,笔者关注刘勰对《诗经》中“夸饰”的论述,以及刘勰对《诗经》在章句、练字、声律、丽辞等方面做的论述总结,并对此做了简要讨论。最后,论述了刘勰《诗经》论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笔者对与刘勰同时代的另一诗论大家钟嵘的诗经观从地位论、体制论及赋比兴论等角度进行了比较论述。结语部分,笔者对全文及关注问题进行总结。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承上启下——魏晋南北朝诗经学
  • 第二节 刘勰《诗经》观研究情况综述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目的
  • 第一章 知人论世 是尚友也——魏晋南北朝时代背景考察及刘勰生平
  • 第一节 政局动荡 人命微贱 儒衰玄盛——南朝时期政治、经济、生活风貌
  • 第二节 驭飞龙于天衢 驾骐骥于万里——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潮和文学概况
  • 第三节 穷则独善以垂文 达则奉时以骋绩——刘勰生平及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 第二章 恒久之至道 不刊之鸿教——论《文心雕龙》与《诗经》之关系
  • 第一节 群言之奥区 才思之神皋——《文心雕龙》引用《诗经》成辞分析
  • 第二节 雅不废俗 通变创新——从《文心雕龙》征引《诗经》管窥刘勰文学观
  • 第三节 百家腾越 终入环内——《诗经》对《文心雕龙》文体论的影响
  • 第四节 厚古薄今 纠正世风——《文心雕龙》对《诗经》的引用与接受
  • 第三章 论刘勰的诗经观
  • 第一节 譬万钧之洪钟 无铮铮之细响——刘勰论《诗经》地位
  • 第二节 文变染乎世情 废兴系于时序——刘勰论文学与世情
  • 第三节 温柔在诵 最附深衷——作为理论的"为情而造文"
  • 第四节 四始彪炳 六义环深——刘勰论风雅颂和赋比兴
  • 第五节 随物宛转 与心徘徊——刘勰论《诗经》的形象
  • 第六节 得壮辞以喻其真——刘勰论夸饰及其他
  • 第七节 席珍流而万世响——刘勰《诗经》论对后世的影响
  • 第四章 体大而虑周 思深而意远——刘勰与钟嵘诗经观之比较
  • 第一节 刘勰、钟嵘的《诗经》地位论比较
  • 第二节 刘勰、钟嵘的《诗经》体制论比较
  • 第三节 刘勰、钟嵘的赋比兴论述之比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刘勰诗经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