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化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临床观察

补肾化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临床观察

论文摘要

研究设计一项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研究目的调查运用补肾化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的最常见病因,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给社会及个人造成巨大的医疗费用负担。中药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重要方法,其花费少,副作用小,疗效确切,患者易接受,且很少出现并发症。目前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呈现良好苗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研究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专科门诊治疗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其中,中药组30例,服用补肾化瘀中药治疗,日服1剂;西药组32例,服用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一次0.2g,一日一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病程、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治疗后的疗效评定,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下腰痛JOA评分的计分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所有6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后3天、7天、15天的随访。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治疗3天的有效率为83.9%,治疗7天的有效率为95.2%,治疗15天的有效率为96.8%。所有患者治疗前平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2分,治疗3天为6.1分,治疗7天为3.8分,治疗15天为2.3分。所有患者治疗前平均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为33.8分,治疗7天为17.5分,治疗15天为11.1分。所有患者治疗前平均的下腰痛JOA评分为11.5分,治疗7天为19.3分,治疗15天为22.4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下腰痛JOA评分与治疗前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3天、7天、15天的有效率相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患者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为6.53±1.93分,西药组为5.63±2.12分,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天、治疗后15天的VAS评分、Oswestry评分和下腰痛JOA评分相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中药组患者和西药组患者经治疗后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下腰痛JOA评分与治疗前评分相比均显著改善。与中药组患者相比,塞来昔布组患者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降低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塞来昔布胶囊对急性疼痛的缓解更加迅速。中药组患者的疗效、7天及15天的VAS评分、Oswestry评分、下腰痛JOA评分与西药组患者相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补肾化瘀法治疗后疗效显著,疼痛、麻木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恢复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
  • (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 (三) 流行病学的研究
  • (四)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症状机制
  • (五)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体征和诊断标准
  • (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概况
  • 二、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一) 病因病机
  • (二) 中医的辨证分型
  • (三)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四)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研究概况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研究对象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 (三)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中止研究标准
  • (六) 剔除与脱落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一) 研究观察指标
  • (二) 研究观察及比较时间
  • (三) 分组和随机化原则
  • (四) 数据处理
  • 四、研究结果
  • (一) 所有患者的基线特征
  • (二)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的比较
  • (三)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和JOA评分的比较
  • 五、讨论
  • 结语
  • 一、结论
  • 二、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补肾化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