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例看学案设计的几个注意点

从案例看学案设计的几个注意点

马春青

摘要:新学期开始,笔者所在学校乘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展开了对“三四式”课堂导学模式的实施和探索。这一模式要求学案统领全程。因此,科学设计学案成为基础。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的学习方案。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具有导读、导学、导做、导思的功能,突出体现学生在学案引领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后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在此,笔者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节的学案为例浅谈学案设计的几个注意点。

关键词:地理教学;案例;学案设计;注意点

本学案共设计了六道题,分别是:

①请同学们阅读“荒漠化的含义”,说一说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与土地退化有什么联系?试找出荒漠与荒漠化的区别。②结合教材活动,请你说出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两种主要外力作用,并说明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属于哪一种?③阅读材料“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请你分析导致西北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人为因素有哪些?并体会在分析荒漠化时如何做到全面地分析。④请同学们阅读“荒漠化的危害”和“消失的楼兰古国”,描述荒漠化对人类生产、生活方面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⑤阅读“荒漠化的防治”,请你说一说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措施有哪些?⑥请同学们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作个小结。从六道题的设计上,我们注意到:

一、紧密结合教材,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学案重在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提供材料和辅导。教材不仅是概念、原理和方法的介绍和分析,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任何教学手段都不可能代替教材。在学案题的设计上一定要紧密结合教材,使用教材编写,如:“阅读…”“结合教材活动”“运用教材中的……”等词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资源和平台。

运用教材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呢?这是教师设计题目时必须明确给学生的。因此,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本节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的感性认识,理解荒漠化的含义。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了解造成荒漠化的主要的人为原因。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变等案例分析,明白荒漠化的危害。通过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国家政策的了解,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分析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可行性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教学目标中不难看出本节知识有三大重难点:荒漠化的含义、西北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第①题请同学们“说一说荒漠化的含义”,“试找出荒漠与荒漠化的区别”,第②③题请同学们“说明西北荒漠化所受的主要外力”和“分析西北荒漠化的成因”。第⑤题请同学们“说一说西北荒漠化防治措施有哪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恰当运用行为动词表述学习目标,使学生具体明确“学什么”“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就能合理安排时间,而且必须动眼、动口、动心、动手才能完成,真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究、发展的平台,作好学习内容的定向,有利于课堂活力的增强,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突出“导”的功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和思维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因而“提出问题”应成为学习的起点。所以在问题设计时要有启发性。突出学案导读、导学、导思、导做的功能。

第①题的设计旨在掌握荒漠化的含义,而含义的理解需从两个角度把握。即: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景观表象是荒漠。这两个角度是学生在读教材含义后难以提炼的,会造成对荒漠化含义的理解不够清晰。因此在问题设计时明确指出:土地退化和荒漠与荒漠化的关系,启发学生从表象和实质对荒漠化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这一知识难点也得以突破(导学)。

从第②题进入到荒漠化成因——所受自然外力(风蚀、水蚀)的学习中。题的难度不大,学生从课文中直接能找到正确答案。而本题的设计能引发学生联想思维,有“一石两鸟”的启发效应。善于思考的同学会顺着题的思路延伸:西北荒漠化受风蚀作用而成,那么另一种外力作用导致的荒漠化又在哪里呢?景观表象也是沙漠吗?延伸的问题也正是本节知识的必要补充,扩充了本节课堂知识的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了同学们能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后的训练检测中设计了相应的配套题。如:石漠化、盐碱化、寒漠化、水土流失。(导出新知)

第③题进一步分析西北荒漠化的成因,围绕成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设计问题,无疑给出了同学们一种成因类型题的思维套路和做题方法,也为后一问“体会如何做到全面分析”的解决作好铺垫。可见问题的设计要突出“导”的功能,既能导出知识,还能导出方法,启发学生多思善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导出方法)

第④题的设计涉及到楼兰古国的神秘消失,这是多少人极为感兴趣的话题,具有极高的导思导学功能,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展开荒漠化防治的学习作好必要的知识过渡。(导出下文)

第⑤题的设计是本节又一重点知识,也是本节知识的归宿。通过学习荒漠化的成因、危害,知道了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后,很自然地把问题的研究落到了为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采取的对策上。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导入主题)

三、问题设计要连贯,便于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

学案问题的设计不能将课本每部分都罗列成题,注意结合目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将问题精挑细选后按照知识的连贯性和思维的条理性呈现给学生,从而有助于学生进行教材内容梳理。最后第⑥题是学案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以思维导图进行梳理,有的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学案中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自主反思的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预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形

在第③题分析成因因素时,同学们很可能将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全部写出成一段文字。无主次的表达,不便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自主课上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适时地做出新的要求:答案要点化,语言专业化,重要要点置前,必答要点明确等。这时同学们会按要求进一步思考答案的主次关系、进行加工和整理。

在第⑤题的防治措施上,估计同学们会说出很多,若能将所列举的措施归类,如: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三大方面概括更便于知识的掌握。也可从农耕区、草原牧区、灌溉区、森林区等出现的荒漠化,归纳相应的防治措施。

五、习题的设计要与学案题有机结合,注意其层次性和开放性

在学案的习题设计里,最好做到“一点一练”,加深学生对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本节的课堂练习有:

1.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

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下列荒漠化主要受水力侵蚀而成的是()

A石漠化B盐碱化C寒漠化D水土流失

3.阅读课文活动“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土地面积为什么扩大。

4.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作业: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我们所处区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思考其成因并提出可行性措施。

另外,应及时增加巩固性练习,在题目的设计上突出层次性,由易到难,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注意选题上突出典型性、通用性,能举一反三,保证学生不做重复训练。注意习题的变式,注意改变原题的结构、条件或其他方面,防止定势思维的负效应。

学案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益。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切身感受到学案有许多优于教案的地方: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学、助学方案,为教师施教提供蓝图;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与会学;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在教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动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引。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活力增强,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山西省榆社中学

邮政编码:031800

标签:;  ;  ;  

从案例看学案设计的几个注意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