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合代沟的尝试

弥合代沟的尝试

一、跨越代沟的一次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赵寰,侯清鹏[1](2021)在《融合与反哺:B站破圈的后喻文化解读》文中认为媒介场域的迭代和变化日益加深了人们对媒介平台的依赖。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赋予亲子关系和家庭伦理新的内涵,年轻子代凭借数字土着的优势,逐渐使"文化反哺"成为家庭知识和文化传承的常态化过程。良性健康的文化反哺系统对于形成彼此成长的家庭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恰逢其时,B站一路走来,在搭建代际对话桥梁和窗口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B站破圈效应的接续影响,成为年长一代进入数字世界的"入会仪式",两代人借此实现情感投射和交流互动,共同尝试如何打破沟通藩篱,构建代际文化交流与认同。在后喻文化语境下,B站作为中介化、环境化的先锋式媒介平台,其在自我壮大的破圈过程中与文化反哺的并行轨迹,试图探析新媒介环境中平台方商业化和社会化联动推进的交互之路,即如何在实现自身平台商业化发展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杨宇静[2](2021)在《从《后浪》视频的编码—解码看当前中国的代际撕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B站联合央视新闻等几大主流媒体发布了一段三分多钟的"献给新一代"的《后浪》演讲视频。这段视频引发了全社会范围的讨论,虽有赞誉,更多的是不认同。《后浪》的失败表面上是两代人之间的代际话语撕裂难以弥合,内隐的却是意识形态话语与青年话语关系的转变。代际撕裂背后是文化的撕裂和价值取向的撕裂,这些撕裂导致了认同之难。

李金[3](2021)在《电竞趣缘文化的戏谑风格研究 ——以2020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为例》文中指出

陈一飞[4](2021)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小说中的青少年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董馨月[5](2021)在《“80后”作家转型的读者接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邓昕[6](2021)在《“网络联校”提升教学点音乐课质量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

周梦颖[7](2021)在《“西南联大作家群”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马欢[8](2021)在《父职中的情感表达 ——情感社会学视角》文中提出随着社会变迁,男性父职建构发生变化。但在现实社会中,大家提到父亲角色时总会使用严肃、内敛、沉默等词汇。而父子互动中男性的父职情感表达正是父子双方建构父亲形象的重要途径。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父职中的情感表达展开研究。本研究属于质性研究,以情感社会学为理论分析视角,将父亲情感置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下,通过3对祖、父的叙事故事和父子互动中父职身份建构的形成路径对父职情感表达展开分析。本研究主要使用叙事研究方法,自2020年7月到2021年1月,先后进入三组祖、父、子三代完整的家庭,从生活故事开启叙事收集。针对在研究现场收集的现场文本,研究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将其转化为研究文本,其一,将6位叙事对象的叙事故事整理成叙事文本,并从关系性、时间性、地理位置变化三个角度对每位叙事对象的故事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及其对这种生活经验的理解与其父职情感表达的逻辑。其二,将进入每组家庭开启共同生活后观察到的父子互动故事转化为父子互动案例。并借助情感社会学对情感发生机制的界定,从父职身份建构、情感唤醒条件、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四个维度对这些父子互动案例进行分析,了解当前父代父职情感表达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因素。最后,对比祖、父两代人父职情感表达的联系,并从情感社会学视角对这种联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本研究有以下发现:(1)祖代的父职身份建构围绕“责任”、“父亲主体”展开,其父职积极情感的表达具有“克制”、“转移”、“物质化”的特点,其父职消极情感的表达具有“直接”、“权威”的特点。(2)父代父职身份建构围绕“养家人”、“全方位”展开,其父职积极情感的表达呈现“矛盾”的特点,体现为父职积极情感的表达中“克制”与“逐渐直接”的交替。其父职消极情感的表达呈现“压抑”和“协商”的特点。(3)两代人父职情感表达呈现“传递”和“适变”的特点。(4)文化和社会结构限制父子关系性质和男性父职身份建构,父子关系中父亲的权力和地位变化、儿童权利和地位的崛起对父职情感表达的“传递”和“适变”形成具有重要影响。(5)本研究结合儿童视角,选取15位儿童为访谈对象,分析儿童理想中的父职情感表达。通过分析发现,儿童理想中的父职积极情感表达为“陪伴”、“直接”、“减少条件性”,儿童理想中的父职消极情感表达为“克制”、“理解”、“包容”。结合儿童对父职情感表达的期望,本研究对我国建构理想父职情感表达提出以下建议:(1)以代际平等为父职建构的核心,男性在父职建构中要减少权利,增加责任和义务;(2)通过提高父职履行积极性、主动性和完善育儿能力来协调母职,从而完善父职建构;(3)需要在父子互动中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及相应的需求,从儿童视角审视自己父职建构的状况;(4)担任“竞争性”育儿环境与儿童之间的“缓冲者”。综上,本研究属于质性研究,主要采用叙事研究方法,从情感社会学视角对父职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在分析父职情感表达的现状时缺乏不同家庭类型的大数据参考,使得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受到一定限制。

韩婷[9](2020)在《我国农村已婚女性健康传播数字鸿沟研究 ——以江苏省江心沙农场、河南省秋渠南村、甘肃省北川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而研究女性健康问题具有特别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已婚女性的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程度。健康信息能改善生存质量,但健康传播水平在不同农村已婚女性群体中存在着差距。本文基于数字鸿沟理论和健康传播理论,选取江苏省江心沙农场、河南省秋渠南村和甘肃省北川村作为调研点,运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探究农村已婚女性健康传播的现状,分析农村已婚女性健康传播数字鸿沟的具体表现和产生缘由。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调研地点的自然文化环境、媒介发展状况,以及当地已婚女性的健康状况进行描述;分析农村已婚女性媒介接触的总体状况,详细分析其健康信息获取频率、渠道、内容的差异,以及使用行为和使用效果两个方面的差异;最后,在前几章节的基础上探讨导致农村已婚女性健康传播数字鸿沟的缘由,并思考相应的对策。本研究发现:农村已婚女性接触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频率较低,很少从中获取健康信息。医患之间的沟通是农村已婚女性极为信任的传播途径,传播效果最好。网络健康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存在一条“数字代沟”,农村年轻已婚女性更频繁、更多渠道地获取,并且更愿意信任和采纳网络健康信息,这与其受教育程度高、社会交往范围广、网络自我效能感强有关。因此,积极发挥子代对亲代健康传播的文化反哺作用有着重要意义。组织传播形式的社区健康传播在农村已婚女性中存在“信息拥有”的“一级地域鸿沟”,“信息使用效果”的“二级地域鸿沟”则不明显。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健康资源丰富,组织健康活动的内生自发性强。中西部农村由于物质基础薄弱,缺少配套政策,社区提供健康资源的能力欠缺。这导致不同地域农村已婚女性社区健康信息的获得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总得来说,社区健康信息在农村已婚女性中的使用效果普遍不太理想,大多停留在认知层面,改进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效用欠佳。缩小农村已婚女性健康信息拥有的地域鸿沟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除了为落后地区农村建立支持性环境,提供经费、政策支持之外,更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传播策略,从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入手提高已婚女性参与的主动性,使农村已婚女性能够获得有关健康方面的信息,并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

赵诚[10](2019)在《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异质空间研究》文中指出约翰·厄普代克(1932-2009)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30部长篇小说,10部诗集,14部评论集,18部短篇小说集和诗集,囊括了美国国内授予文学创作的所有重要奖项。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代表了作家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厄普代克整个文学创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当代美国文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第三部《兔子富了》荣获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图书奖和全国图书评论家奖,第四部《兔子歇了》再次荣膺普利策小说奖、全国图书批评奖以及以十九世纪末美国作家豪威尔斯命名的豪威尔斯奖。作为“传统美国文学中一个最让人困惑的文学人物之一”,“兔子四部曲”中的主人公兔子哈利成功跻身当代美国文学作品中创造的经典人物之列。厄普代克在“兔子四部曲”中成功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近半个世纪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涉及当代美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背景,包括越南战争,登陆月球,能源危机和冷战结束等。厄普代克坚守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紧扣时代脉搏,将历史事件与日常生活细节描写紧密结合,使“兔子四部曲”成为反映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兔子哈利对个人自由和自我身份认证以及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无尽追求,以及在此过程中遭遇到的屡次挫折和失败,成为贯穿“兔子四部曲”的创作主线。厄普代克通过在“兔子四部曲”系列小说中塑造的林林总总、形态各异的文学空间,揭示了当代美国社会的“文化矛盾”,表现了美国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嬗变,展现了普通美国人在当今美国风云变幻的社会状况下充满矛盾的两难境遇。在“兔子四部曲”系列小说中,厄普代克赋予文学空间以多重空间维度和深刻思想内涵,为空间批评理论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研究文本,开启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兔子四部曲”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研究基础,借鉴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以文学空间的异质性为切入点和研究主线,以跨学科角度,从社会学理论出发,梳理厄普代克小说中构建的形形色色文学空间异质性表征,挖掘异质性演变形成的渊源。在考查具体文学空间时,分别援引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批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和拉康的镜像理论、阿德勒的心理补偿机制理论、康奈尔的男性气质危机理论、德里达的异延理论等优秀研究成果,从性别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四个维度探讨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真实还原厄普代克在系列小说中描绘的多通道、抽象的空间图谱,包括客观存在的诸多社会现象,如妇女解放运动和反文化运动的风起云涌、男女性别机制的社会桎梏、国内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风云变幻;整体探微厄普代克在“兔子四部曲”小说中对性别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的深入思考。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导论部分阐明了研究缘起,回顾了厄普代克小说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梳理了当代空间批评理论研究历史发展,引入了本文的理论框架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主体部分包括四章,借鉴列斐伏尔空间的“实在”(lived)、空间的“构想”(conceived)和空间的“认知”(perceived)等“空间生产”论三元辩证原则,甄别、遴选、界定本课题研究主要对象:性别、心理、社会和文化四大异质空间以及各自的理据阐释。在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heterotopias theory)观照下,重点发掘异质空间的疏离(或称为偏离)特征在“兔子四部曲”中性别、心理、社会和文化四大文学空间中的具体表征。在第一章“对抗与妥协:‘兔子四部曲’中的性别异质空间”,本文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里,不同性别的人物在社会交流中形成了各自的性别空间。本文通过探微《兔子归来》中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性解放”运动中大受鼓舞的詹妮斯等女性空间的拓展和膨胀,对比《兔子,跑吧》和《兔子歇了》中秉承男权中心主义衣钵的兔子对男性空间的固守和式微,同时剖析兔子的男性气质危机成因及表征展现“兔子四部曲”中互为他者的男女性别空间的叠加、并置和冲突。第二章“欲望与冲动:‘兔子四部曲’中的心理异质空间”,作者指出心理空间是指小说人物因个体生活环境的迥异,由于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欲望导致的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多重矛盾的复杂性。本章借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弗洛伊德的固着退化心理机制理论、拉康的镜像理论,以及阿德勒的心理补偿机制理论,在《兔子归来》和《兔子富了》两部作品中,研究由于空间位移导致的詹妮斯等女性自我意识的萌芽,因为空间并置造成的兔子等男性自我意识的压抑与破碎。聚焦于剖析自我与本我、自我与他者、自我与社会等多重心理冲突内容,揭示由于社会身份的转变造成的心理空间碰撞和挤压,研究路径转向小说人物的“内部空间”即心理空间。第三章“矛盾与冲突:‘兔子四部曲’中的社会异质空间”,本章中的社会空间包括具体而微的家庭空间,凝固与流动的工作空间和大而化之的美国社会空间。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本章首先聚焦于兔子家庭空间的破碎与重组。家庭出身、教育背景、能力和性格的诸多差异,导致了兔子和詹妮斯由于婚姻关系构建起来的家庭空间异质性,成为兔子对现实生活强烈不满并屡屡逃离家庭的重要诱因。兔子这样一个美国社会下层家庭出身历经失望、恐惧、磨难和不幸的主人公,成为了整个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在“兔子四部曲”中特别是在《兔子归来》中,兔子的家庭和后来的临时“新家庭”构成了具体而微的社会异质空间,宏观意义上的社会异质空间则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兔子和同时代人经历了美国社会50年代的保守,60年代的动荡不安,70年代的平庸守成,80年代的价值消亡,对近半个世纪美国社会经历的经济大萧条、越南战争、黑人民权运动、性解放运动、反文化运动、能源危机、毒品泛滥等当代美国社会的喧嚣与骚动有着切身体会。通过对“兔子四部曲”的剖析,研究路线从兔子破碎重组的家庭空间,到兔子凝固与流动的工作空间,最终直指喧嚣与骚动的美国社会空间,指出美国是一个各种力量互相博弈、激烈冲突与常情、常理、常态南辕北辙的暴力空间,空间问题的研究意义由此升华到“社会”层面的揭示。第四章“虚空与幻灭:‘兔子四部曲’中的文化异质空间”,本章中的文化指的是社会组织原则、神话、哲学、文学等人类社会的社会行为和规范。本章通过对“兔子四部曲”中宗教情怀的信仰与缺失、“反文化”运动的焦虑与失落、“美国梦”的追寻与迷惘的观照,研究对象直接指向作为文化异质空间的“反文化”运动(包括性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以及种族冲突等)和“美国梦”,揭示了由于价值观嬗变引发的当代美国社会的“文化矛盾”,指出这些文化异质空间由于各自与生俱来的内在矛盾性,最终难以逃脱走向破灭的必然性。由于美国社会享乐主义大行其道,深深地影响了新兴的中产阶级,使他们游走在宗教信仰和欲望冲动之间不能自拔。曾经作为美国人精神支柱的清教传统如今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美国文化中信仰危机和追求自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当代条件下如火如荼,愈演愈烈。结论部分,宏观层面上本文围绕厄普代克“他为什么要写空间”、“他写了什么空间”、“他如何写空间”等三大主要问题,聚焦厄普代克在“兔子四部曲”中构建的文学空间的空间内涵。在“兔子四部曲”系列小说中,“空间”既是美国现代社会历史变迁的场所,也是表现这个社会变迁的重要再现体,更是现代美国社会中可见的社会结果,是导致现在美国社会空间变化的重要生产性力量;微观层面上,本文厘清了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系列小说中的文学空间类型,将之界定为性别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这些文学空间不仅是地理景观等物理空间的生产,也是小说人物空间的心理印象以及男女不同性别空间感的生产,更是美国社会和文化空间的再生产。厄普代克在“兔子四部曲”中以小见大,以兔子个人和家庭的不幸,映射象征了整个美国社会,以不同时代历史大事作为叙事背景,通过性别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等文学空间异质性的书写,惟妙惟肖地剖析了后工业时代美国社会宗教信仰的缺失,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日益式微衰落,消费文化、性解放运动等新文化、新运动、新价值观念的风起云涌和各自与生俱来的内在矛盾性,以及性别、心理、社会和文化四大文学空间的异质性表征以及互为他者的各方权力冲突博弈。

二、跨越代沟的一次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跨越代沟的一次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融合与反哺:B站破圈的后喻文化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B站的去标签化和泛文化社区搭建之路
    (一)加固城池,市场攻防积蓄待发
    (二)走出“圈地自萌”,跨年晚会正式破壁
    (三)“三部曲”接续,“波纹效应”联动生效
二、现代性和信息社会交叠:代际鸿沟和文化反哺的出现
    (一)技术补偿升级,媒介化社会拉大代际沟壑
    (二)后喻文化崛起,媒介化逻辑加速“文化反哺”
三、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双向破圈:B站弥合代际断裂的新窗口
    (一)后浪奔涌——横向知识建构奠基反哺能力
    (二)前浪翻腾——和而不同,稳步适应“后喻时代”
    (三)入海相逢——隔代关系走向融洽新机遇
四、B站破壁出圈带来的代际融合与社会发展新启示
    (一)数字群体效能再提升,反授与反哺协同
    (二)社会性格养成新路径,形塑知识传递新模式
    (三)数字转型趋于扁平,构筑反哺新机遇
五、结语

(2)从《后浪》视频的编码—解码看当前中国的代际撕裂(论文提纲范文)

一、代际撕裂:《后浪》争议背后的话语政治
二、代际关系的现代流变与代际撕裂的产生
三、消费社会中的代际撕裂
四、结语

(8)父职中的情感表达 ——情感社会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理论层面——权威与情感对立
        1.1.2 实践层面——完善父职建构的需要
        1.1.3 个体层面——自身在父子相处中的疑惑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关于父职的相关研究综述
        1.3.2 关于情感社会学的研究综述
        1.3.3 关于情感社会学外情感表达的研究综述
    1.4 相关概念说明
        1.4.1 父职
        1.4.2 情感表达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对象选择
2 祖、父故事呈现与分析
    2.1 第一对祖、父故事——权威与安全感
        2.1.1 父亲故事呈现与分析
        2.1.2 祖父故事呈现与分析
    2.2 第二对祖、父故事——父职缺失与矛盾突起
        2.2.1 父亲故事呈现与分析
        2.2.2 祖父故事呈现与分析
    2.3 第三对祖、父故事——“逃避与自证”的无声对抗
        2.3.1 父亲故事呈现与分析
        2.3.2 祖父故事呈现与分析
3 祖代的父职情感表达
    3.1 祖代的父职情感表达特点
        3.1.1 积极情感的表达——“克制”、“转移”、“物质化”
        3.1.2 消极情感的表达——“直接”、“权威”
    3.2 祖代父职情感表达的影响因素
        3.2.1 “责任”、“父亲主体”的父职身份建构
        3.2.2 祖、父两代经验链接的两种情况
4 父代的父职情感表达
    4.1 父代父职情感表达的特点
        4.1.1 情感唤醒——“一边倒”现象
        4.1.2 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差异性”
        4.1.3 积极情感的表达——“矛盾”
        4.1.4 消极情感的表达——“压抑”、“协商”
    4.2 父代父职情感表达的影响因素
        4.2.1 “养家人”的父职身份建构
        4.2.2 “全方位”父职建构需要
        4.2.3 女性家长对男性父职身份建构的监督
        4.2.4 儿童需求下的父职“主动性觉醒”
5 父职情感表达——“传递”与“适变”
    5.1 祖、父两代父职情感表达的“传递”和“适变”分析
        5.1.1 祖、父两代“传递”与“适变”的父职建构
        5.1.2 祖、父两代“传递”和“适变”的父职情感表达
        5.1.3 祖、父两代父职情感表达“传递”和“适变”的形成因素分析
    5.2 父职情感表达的“传递”和“适变”溯源
        5.2.1 男性家长的权力和地位变迁与父职情感表达
        5.2.2 从“祖先崇拜”到“子孙崇拜”中的父职情感表达
6 建构理想父职情感表达
    6.1 儿童对理想父职情感表达的期待
        6.1.1 积极情感的表达——“陪伴”、“直接”、“减少条件性”
        6.1.2 消极情感的表达——“压抑”、“包容”、“理解”
    6.2 对完善当前父职情感表达的建议
        6.2.1 以代际平等为父职建构核心
        6.2.2 在协调母职的基础上完善父职建构
        6.2.3 从儿童视角审视和完善父职建构
        6.2.4 担任竞争环境与儿童之间的“缓冲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我国农村已婚女性健康传播数字鸿沟研究 ——以江苏省江心沙农场、河南省秋渠南村、甘肃省北川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文献述评
    三、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五、研究内容、进程及田野点说明
    六、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多元与复杂:田野点基本情况
    第一节 田野点生态环境和媒介发展现状
        一、自然、经济、文化环境和人口特征
        二、大众媒介发展现状
    第二节 田野点已婚女性健康状况
        一、自我评价和患病状况
        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
        三、心理健康状况
    小结
第二章 三地已婚女性媒介接触情况
    第一节 媒介接触频率分析
    第二节 媒介接触内容分析
        一、三地已婚女性媒介接触内容的比较
        二、三地已婚女性媒介接触内容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小结
第三章 三地已婚女性健康信息获取情况
    第一节 三地已婚女性利用传统媒体获取健康信息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三地已婚女性利用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比较分析
        一、利用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频率差异
        二、利用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差异
        三、利用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内容差异
        四、网络健康信息获取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第三节 三地已婚女性社区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的比较分析
        一、三地社区健康环境现状
        二、三地已婚女性社区健康信息获取情况
        三、三地已婚女性社区健康信息获取差异及原因分析
    小结
第四章 三地已婚女性健康信息使用情况
    第一节 三地已婚女性健康信息使用行为
        一、健康信息使用动机
        二、对各渠道健康信息信任的程度
        三、健康信息采纳意愿
        四、健康信息使用行为差异及原因分析
    第二节 三地已婚女性健康信息使用效果
        一、健康信息的认知、行为效果
        二、健康信息使用效果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小结
第五章 农村已婚女性健康传播数字鸿沟的根源探析和对策思考
    第一节 导致我国农村已婚女性健康传播数字鸿沟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关于缩小农村已婚女性健康传播数差距的对策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异质空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厄普代克:文学人生与创作主题
    第二节 “兔子四部曲”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异质空间理论概念及应用
    第四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 对抗与妥协:“兔子四部曲”中的性别异质空间
    第一节 女性空间的拓展与膨胀
    第二节 男性空间的固守与式微
    第三节 兔子的男性气质危机
第二章 欲望与冲动:“兔子四部曲”中的心理异质空间
    第一节 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与萌芽
    第二节 男性自我意识的压抑与破碎
    第三节 心理空间的碰撞和挤压
第三章 矛盾与冲突:“兔子四部曲”中的社会异质空间
    第一节 兔子家庭空间的破碎与重组
    第二节 兔子工作空间的凝固与流动
    第三节 美国社会空间的喧嚣与骚动
第四章 虚空与幻灭:“兔子四部曲”中的文化异质空间
    第一节 宗教情怀:信仰与缺失
    第二节 反文化运动:焦虑与失落
    第三节 美国梦:追寻与迷惘
结论
Appendix
Awards
References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教学成果
致谢

四、跨越代沟的一次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融合与反哺:B站破圈的后喻文化解读[J]. 赵寰,侯清鹏.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1(06)
  • [2]从《后浪》视频的编码—解码看当前中国的代际撕裂[J]. 杨宇静. 上海文化, 2021(08)
  • [3]电竞趣缘文化的戏谑风格研究 ——以2020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为例[D]. 李金.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20世纪60年代美国小说中的青少年形象研究[D]. 陈一飞. 江南大学, 2021
  • [5]“80后”作家转型的读者接受研究[D]. 董馨月.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网络联校”提升教学点音乐课质量的策略研究[D]. 邓昕. 西南大学, 2021
  • [7]“西南联大作家群”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周梦颖.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8]父职中的情感表达 ——情感社会学视角[D]. 马欢.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我国农村已婚女性健康传播数字鸿沟研究 ——以江苏省江心沙农场、河南省秋渠南村、甘肃省北川村为例[D]. 韩婷. 兰州大学, 2020(01)
  • [10]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异质空间研究[D]. 赵诚. 苏州大学, 2019(06)

标签:;  ;  ;  ;  

弥合代沟的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