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点滴谈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点滴谈

贵州省六枝特区人民医院553400

摘要:目的对结直肠癌(晚期)的中西医结合疗效做出相应观察。方法以随机形式将结直肠癌患者(晚期)共计98例划分为各4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前者采取传统的化疗,对后者则加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二者的生存质量、临床症状之类做出相应比较。结果在生存质量、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都体现出较大优势,且差异具备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对结直肠癌(晚期)发展加以有效抑制,并对患者生命质量有所提升,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化疗

作为一种常见恶性肿瘤的结直肠癌,其发病率高达所有恶性肿瘤的一到两成,目前其发病率依然在上升。而更加严峻的局面是:两到三成患者在首诊时就已发现Ⅳ期结直肠癌远处转移;而在早期发现并开展了相应治疗活动者也依旧有近三成的转移、复发率。由此可见,近一半的患者都会面临进展到转移性结直肠癌这一境况。2010.1-2015.5(更改为2011.1--2015.10)【因《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版)》于2012年11月才正式发布。】这一时间段中,本院对结直肠癌(晚期)患者共计49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成绩斐然,现对之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诊断标准参照相应机构发布的文件对临床分期情况加以确定。更改为“参照《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版)》标准。”【“相应机构发布的文件”并不是“国标”,不能作为参考依据】

1.1.2病例入组标准①按照相应的病理学检查和诊断标准,做出“原发性结(直)肠癌”确诊,有广泛转移而局部肿瘤无手术指征者;②>2cm病灶直径作为确切观察指标;③不愿手术切除者;④入组时间和后次治疗之间超过4周的重复治疗者;⑤无过敏史且KPS>60分者;⑥无脏器功能障碍且血象无异常者;⑦有≥3个月预测生存时间者。

1.1.3排除标准①服用中药有障碍者;②因各种原因难以接受化疗者;③治疗不满一季度或难以依据规定疗程用药者;④KPS<60分的体力状况低下者;⑤缺乏临床资料者。

1.1.4临床资料收集98例本院在2010.1-2015.5(更改为:2011.1--2015.10)这一时间段中收治的结直肠癌(晚期)患者,男女分别为58和40例,平均年龄54.5±0.8岁,最幼者36岁,最长者78岁。以随机方式将之划分为各4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二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以FOLFOX4方案对“对照组”加以化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分别以120、200、300mg/m2静脉滴注,时间分别为2h,d1,q3w;2h,d1-5,q3w;2-6h,d1-5q3w。(更改为:奥沙利铂85mg/m2、d1,亚叶酸钙200mg/m2、d1-2,5-FU400mg/m2、iv、d1,1600mg/m2、civ、持续46h滴注,Q2w。)【此法疗效高,副作用低】“观察组”除此之外,增加1剂/d的水煎服中药:八月札30g、大黄15g、白头翁30g、赤芍20g、莪术12g、黄柏15g、三棱12g、红花15g、川连6g、公英30g、红藤15g、苦参15g、桃仁9g、地榆15g、枳实12g、乌梅15g、木香6g、山楂(炒)10g、山萸肉10g。分早晚各服1次。

1.3KPS(生活质量评定)评分

相比于治疗前上升≥10分者为升高;下降≥10分者为降低;上下变动<10分者为稳定。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获数据以SPSS19.0软件加以处理,并以X2检验计数资料,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标志为P<0.05。

2结果

2.1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

见下表:

表1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n(%)]

注:两组评分之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X2=9.722,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出场率”不低的起源于黏膜上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结直肠癌,根据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可见其在发病率有着明显的“区域性”。在大洋洲、北美洲、西欧等处有着不低的发病率,而非洲、东亚等处相比则低很多。近段时间,中国大陆结直肠癌体现出了发病率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是闽浙沪等地更是高发。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6:1。手术切除癌肿是其首选治疗办法,而在此之后则是放化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之类。在患病早期,结直肠癌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故而经常是直到晚期方才获得确诊,不少研究报道中都对“化疗效果可以,但缺乏敏感性”、“化疗药物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均明显”、“抑制机体免疫”之类情况有所体现。截至如今,化疗药物仍难以掩盖中医药的“扶正”效果,故后者会获得颇高的重视。尤其其“免疫力调节”的功用和化疗药物之间的协同性以及其对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之类功能更是受到重视。从而中西医结合治疗便成为了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有效办法之一。

晚期结直肠癌在中医理论中类属“下痢”、“锁肛痔”、“脏毒”、“肠覃”之类。指的是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肠络淤滞、肝气犯脾、痰湿内生、毒邪蕴结、脾失健运、结而成块。临床上该病往往具备寒热虚实兼夹、证候复杂、病程迁延的特点。故而临证时有必要分清标本虚实,将基本治疗原则定位为健脾益气、化湿解毒。按照疾病发生部位、病情严重程度而“对症下药”,发挥中医药优势。本研究基本方取山楂(炒)、大黄、公英、黄柏、苦参、红花、山萸肉、赤芍、乌梅、地榆之类。此外,还要尽最大程度对油炸、刺激、辛辣食品加以避免,进食富含维生素食物,如蔬菜、水果之类。本研究最终获得的结果中体现:在结直肠癌(晚期)的治疗疗效方面,中西医结合明显优于单纯化疗,且两组比较呈现出具备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对晚期结直肠癌的患者,在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延长寿命、增强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生存率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请教:此文何处引用了以下“参考文献”?】

[1]彭国琴,石开玖,彭昭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不良反应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05).

[2]余清清,侯风刚,陈旻.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5(10).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点滴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