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串行总线在移动信号仪表中的应用

通用串行总线在移动信号仪表中的应用

一、通用串行总线在移动信令仪表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尚志铭[1](2021)在《基于紧缩场的5G终端毫米波射频测试平台和测试例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5G关键技术在Sub-6G频段不断得到突破,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正式商用,5G毫米波频段终端的全面商用化也开始步入正轨。射频一致性测试作为终端获得入网许可的关键测试环节,加快并完善射频一致性测试体系对5G终端产业化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对终端射频指标的测试效率,协助终端产品的研发,降低测试成本,积极开展5G终端射频一致性测试平台的开发,提供符合协议要求的一致性测试平台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选题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面向R15的5G终端测试体系与平台研发》,主要对5G标准协议中规定的毫米波频段的射频一致性测试开展研究,实现基于紧缩场的射频一致性自动化测试平台,设计并实现了相应的测试用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5G终端射频相关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阐述了 5G物理层的机制结构,梳理了物理层相关技术的实现方案。接着对5G终端射频测试技术涉及的基本概念、测试原理、测试方式和难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基于紧缩场的终端毫米波射频测试系统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2)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紧缩场的5G终端毫米波的射频一致性测试平台。通过对实际测试环境的分析设计出该测试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将该平台划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包括紧缩场暗室、综测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矢量信号源、射频链路和计算机,设计与实现了测试链路的搭建与仪器仪表的控制,通过搭建测试链路实现待测终端与测试平台之间的连接,使用仪器仪表完成对终端射频指标的测试。软件部分为远程仪表控制平台,设计与实现了远程仪表控制平台对各个仪表的远程调用,通过各仪表驱动程序代码对硬件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并提供操作界面便于用户进行操作。对测试平台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测试平台能够完成5G射频一致性的测试。(3)设计并实现了 5G终端射频一致性测试用例。首先分析了测试例的设计方法及测试流程,自此基础上针对发射机最大输出功率、发射机关功率和最大输入电平这3个测试例,分析其测试条件和射频指标,完成测试例的实现。最后通过远程控制仪表和紧缩场环境,验证了馈源天线的发射机功率相关指标和三维天线方向图的测试功能。结果表明,基于测试平台实现的测试例的测试结果与厂商的测试结果一致,证明了测试例设计与实现的正确性。

杨波[2](2016)在《移动互联网监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已成为通信和互联网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技术之一,我国的移动互联网通信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原有的GSM、GPRS技术不断发展演进,支持的业务种类也越来越多,主要业务类型逐渐由传统的PSTN话音转向以数据业务为主,数据业务逐渐成为主流,基于移动的互联网络目前逐渐成为主流发展方向。随着各类移动终端的互联互通,各类资源的有效互联共享,整个移动网络业务数据流量在不断的增加,这些情况对分组域核心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不同接入技术和承载业务及流量数据的全面监测使得网络运营维护工作难度加大,只有更加实时、全面掌握了解整个网络现状才能够更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预防问题及故障。本论文以移动互联网核心网络监测为研究方向,主要对Gn接口、A10/A11接口信令数据监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完整的基于移动核心网络数据流量测量解决方案。首先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相关概念,对其架构和数据协议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设计了解决方案,同时结合现网采集数据进行了测试,证明了方案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分析总结了本论文所提出的监测方案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最后对移动4G、5G移动互联网发展及监测技术进行了展望,提出下一步研究期望。

王勇[3](2010)在《未来移动通信基站体系结构——定性理论、方法与实践》文中提出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通信网中的关键设备,而基站体系结构决定基站的系统级构建方式和整体运行机制,是基站系统设计从理论到工程的关键环节,受无线通信理论、无线网络架构、设备商设计制造、运营商建设运维等多方面需求因素的影响,也对基站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作用。随着3G移动通信全面商用,开始向LTE、IMT-A等标准演进,未来移动通信基站的研发即将开始。然而,作者在承担多个国家863项目,为各种未来移动通信先进技术研究提供试验基站和试验系统时发现,已有的2G、3G基站体系结构存在问题,不能满足4G系统需求,迫切需要研究能支持未来移动通信的新型基站体系结构。但是,经过调研、检索发现,虽然业界已经实际设计实现了大量基站,但还缺乏对基站体系结构的系统研究,甚至“基站体系结构”的概念都缺乏明确定义,难以指导新型基站的设计实践。所以,本文首先定义了“基站体系结构”的概念及相关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然后系统研究四要素间的相互关系,面向工程实践需要,建立了基站体系结构的定性理论。然后用以指导未来移动通信基站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现,从而构造出多个面向未来移动通信的移动通信基站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概述为:基站体系结构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移动通信基站体系结构,即通过研究基站体系结构四要素:无线计算任务、算法、计算资源、互连与传输间的系统级相互关系,研究基站的系统级构建方式和整体运行机制。基站的本质是并发多无线信号流的计算处理设备。基站采用并行处理方式解决单体计算资源能力有限与系统级计算任务需求间的矛盾,完成系统级计算任务。并行处理设计的核心是系统级计算任务的时间空间分解与解耦,依据是算法链路、数据处理协议和单体计算资源的能力粒度。计算任务对资源的需求随用户在多小区的空间分布和标准间的分布等因素动态变化,采用动态可重配置计算资源,以资源池的方式组织,采用统计复用的方式统一管理、分配和调度计算资源,可以更有效地适应基站内及基站间系统级计算任务的动态变化,提高计算资源使用效率。基站中的互连机制连接所有的计算资源和接口资源,传输代表计算任务和计算结果的信号或数据,是构造基站系统并使整体协调运行的关键要素。改进的交换式互连网络和分组数据传输机制可以解决现有基站体系结构的问题,满足未来基站系统在MIMO、分布式天线/网络、并行处理、动态可重配置、计算任务分配与计算资源动态调度等多方面的需要。作为基站体系结构理论的实证性应用,本文根据对IMT-Advanced、LTE等未来移动通信标准的需求分析,提出了未来移动通信基站体系结构并应用于863 B3G-TDD、863 Gbps等移动通信试验系统,所完成的各基站系统均在实际无线环境或外场试验网成功运行。作为系统研究移动通信基站体系结构的第一篇博士论文,本文的主要创新和贡献在于:1.首次建立了系统完整的基站体系结构理论、方法体系并应用于工程实践验证;2.根据未来无线资源分配的特点,提出新的基站计算资源分配调度算法和基站间资源调度的思想,具有更高的计算资源使用效率和用户容量;提出了新的基站互连网络及数据传输机制BSIN,可以更好地满足未来移动基站中MIMO、分布式天线、分布式网络等技术的需要;3.提出面向未来移动通信标准的新型移动通信基站体系结构;4.应用所提出的基站体系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实现了面向LTE的“863”B3G-TDD基站和终端系统,成功构建出国内首个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具有4G移动通信基本特征的多小区多基站移动通信网络,在移动条件下实现了高速多媒体移动通信,传输速率达100Mbps。5.应用所提出的基站体系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实现了面向IMT-Advanced的"863" Gbps无线传输技术试验基站,首次在国内实现了Gbps量级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试验,实现了数十路高清视频图像的实时并行传输,有效支持了中国LTE-A、IMT-A技术与标准的研发。本文立足于4G移动通信前沿科研和工程实践的问题与需求,面向LTE、IMT-A等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对基站系统进行理论研究,提出了完整的基站体系结构定性理论及设计方法,填补了移动通信理论和基站系统工程实践之间的空白,不仅可以应用于已有基站系统的分析研究,也对新基站系统的设计实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移动通信产业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价值。

蔡伟群[4](2008)在《800MHzCDMA数字蜂窝通信系统射频性能自动化测试系统》文中提出由于无线电设备射频性能测试在整个无线电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介绍了自动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性能检测方面应用的必要性和良好前景;总结了目前在仪器控制中常用的几种总线方式和应用特点;在分析、提取CDMA手机的射频性能指标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基于PC的虚拟仪器的软、硬件构成和设计时关键技术;分析提供一套基于GPIB总线、Lab VIEW图形编程软件以及VISA驱动API的CDMA手机射频性能自动测试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多台仪器设备之间的同步与通信,自动完成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功能。论文将理论结合实际,实现了CDMA手机射频性能自动测试方案的设计。论文还针对国家实验室认可要求,对自动测试系统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并对系统测试结果的有效性进行比对验证,实际测试结果达到设计要求。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测试速度、精确度,提高了无线电管理工作效率。

李连葆[5](2007)在《七号信令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本论文介绍了七号信令从数据链路层(MTP1)到用户部分(TUP)等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研制的七号信令测试仪的关键技术和整机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分析。整机采用多CPU控制和处理技术、大规模可编程器件、多层印制板布线和表面贴装元器件等先进技术来完成综合性参数的测试。整机设计关键是PCM 2.048Mb/s信令数据链路上的信号的提取、专用芯片的控制、FPGA设计、协议分析和测试软件的编程。七号信令测试仪全面测试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测试能力不仅能够测试MTP、TUP两种协议,现在己扩展到ISUP、SCCP、TCAP等协议,甚至扩展到移动应用部分MAP和各种数据通信协议。用于电信通信网络的监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生产调试,以及七号信令协议基础上增值服务产品的开发。经测试,七号信令测试仪的测试结果完全符合中国部颁标准,可以入网使用。目前产品在国内使用效果良好、可靠性高,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刘焕淋,陈勇,张云麟[6](2004)在《通用串行总线在移动信令仪表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分析移动通信网的信令监视/分析仪表对数据采集的要求,提出了基于USB总线接口在开发GSM/CDMA信令仪表中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刘焕淋,陈勇,张云麟[7](2004)在《通用串行总线在移动信令仪表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通过分析移动通信网的信令监视/分析仪表对数据采集的要求,提出了基于USB总线接口在开发GSM/CDMA信令仪表中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刘焕淋,何方白,张云麟[8](2004)在《移动信令仪表中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分析移动通信网的信令监测分析仪表对数据采集的要求,给出了USB总线接口在开 发高速移动信令仪表中的软、硬件设计和实现方法。

缪强[9](2004)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由PC时代和网络时代,进入后PC时代,作为21世纪的计算模式,普适计算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普适计算是指在各种环境中,利用微型嵌入式计算设备采集处理各种相关信息,然后利用各种通信技术手段同其它异构的设备实现各种互联事务处理和数据交互,在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向人们提供需要的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普适计算的一种具体技术已经在军事侦察、自然环境监测等户外环境的应用中获得成功,目前各大公司和科研机构正在探索如何把这项技术应用于室内环境(大型仓储设施、办公室和家居等),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本文正是以此为研究背景,首先介绍了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然后分析了室内环境对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挑战,接着本文提出了新颖的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概念,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构架设计方案,即将整个节点分为实现节点本身逻辑功能的传感与执行器子平台和实现无线多跳网络通信功能的无线通信子平台SensorRF,然后本文以无线通信子平台的软硬件设计中的无线通信网络协议栈设计为核心,从工程角度介绍了SensorRF是如何解决室内环境中电器互联问题,最后本文总结了前面的工作,展望了以SensorRF为基础的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商品化和应用方式等几个方面的发展远景。

刘焕淋,陈勇,张云麟[10](2004)在《移动通信网信令分析仪表的数据采集与实现》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分析移动信令分析仪表采集移动通信数据的要求 ,给出了USB总线接口在开发高速移动信令仪表中的软、硬件设计和实现方法

二、通用串行总线在移动信令仪表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用串行总线在移动信令仪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紧缩场的5G终端毫米波射频测试平台和测试例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成果
    1.3 学位论文结构
第二章 5G终端射频测试技术与测试平台研究综述
    2.1 引言
    2.2 5G物理层标准化研究
        2.2.1 NR帧结构
        2.2.2 信道
        2.2.3 调制方法和信道编码
        2.2.4 5G参考信号
    2.3 5G终端射频测试技术综述
        2.3.1 终端射频原理
        2.3.2 射频系统非线性特性
        2.3.3 5G终端射频测试例概述
    2.4 基于紧缩场的终端毫米波射频测试平台研究综述
        2.4.1 毫米波特性
        2.4.2 OTA测试原理
        2.4.3 紧缩场测试原理与发展现状
        2.4.4 基于紧缩场的终端毫米波射频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5G终端毫米波射频测试平台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测试平台设计
        3.2.1 实际测试环境分析
        3.2.2 总体设计方案
    3.3 硬件部分设计与实现
        3.3.1 硬件总体设计
        3.3.2 射频链路设计
        3.3.3 硬件部分实现
    3.4 软件部分设计与实现
        3.4.1 软件总体架构设计
        3.4.2 软件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3.4.2.1 仪表驱动模块
        3.4.2.2 测试例模块
        3.4.2.3 软件操作界面模块
    3.5 测试平台的功能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5G终端毫米波射频测试例的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测试例的设计方法
        4.2.1 测试例设计概述
        4.2.2 测试目的与测试条件分析
        4.2.3 测试流程分析
        4.2.4 毫米波频段测试例分析
    4.3 测试例的实现与验证
        4.3.1 发射机最大输出功率
        4.3.2 发射机关功率
        4.3.3 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
        4.3.4 测试例结果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致谢

(2)移动互联网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移动互联网内涵特点
    1.3 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
    1.4 移动互联网业务特点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移动互联网架构及协议
    2.1 GPRS网络
        2.1.1 GPRS网络体系结构
        2.1.2 Gn接口协议分析
    2.2 GTP协议分析
    2.3 A10/A11协议分析
        2.3.1 A11接口协议
        2.3.2 A10接口协议
    2.4 高速IP分片传输协议
        2.4.1 分片传输协议
        2.4.2 IP分片恢复技术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3.1 流量接入预处理
        3.1.1 预处理平台组成
        3.1.2 高速交换网络
        3.1.3 接入汇聚与挖掘组件
        3.1.4 预处理平台统一控制模块设计
        3.1.5 采集处理板卡及驱动程序设计
    3.2 流量协议处理
        3.2.1 控制面信令解析处理
        3.2.2 用户面IP数据处理
        3.2.3 高速TCP协议接收处理
    3.3 应用层业务综合处理
        3.3.1 文种管理统一
        3.3.2 信息文档处理接口制定
        3.3.3 错误捕获机制设计
        3.3.4 连续大文件并行存储
        3.3.5 记录快速入库与分类聚合存储
        3.3.6 数据处理可扩展译码
        3.3.7 数据去重和垃圾邮件过滤
        3.3.8 通联关系分析
第四章 移动互联网监测关键技术
    4.1 移动流量业务一体化监测系统架构
        4.1.1 多接口信号统一接入技术
        4.1.2 多制式数据自适应处理技术
        4.1.3 多业务综合处理技术
    4.2 终端用户数据链路高效关联匹配技术
    4.3 协议数据高效解析技术
    4.4 高效复杂规则匹配技术
        4.4.1 带掩码及不带掩码的五元组匹配
        4.4.2 多模式匹配
        4.4.3 逻辑关系运算
    4.5 数据存储管理技术
第五章 移动互联网监测系统方案测试
    5.1 原始数据采集分析验证
    5.2 系统性能指标测试
        5.2.1 输入带宽测试
        5.2.2 输出带宽测试
        5.2.3 通道化10GPOS测试
        5.2.4 过滤转发能力测试
        5.2.5 业务还原能力测试
    5.3 系统功能指标测试
        5.3.1 预处理接入过滤分发功能
        5.3.2 流量协议处理功能
        5.3.3 业务处理及监测功能
    5.4 测试结论
第六章 移动互联网监测技术总结与展望
    6.1 移动互联网监测技术总结
    6.2 移动互联网监测技术展望
        6.2.1 4G移动互联网及监测技术
        6.2.2 5G移动互联网及监测技术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缩写词说明

(3)未来移动通信基站体系结构——定性理论、方法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移动通信基站
    1.2 基本概念、关系与定义
    1.3 基站体系结构研究的产业背景
    1.4 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说明
    1.6 论文内容与篇章结构
    1.7 小结
第2章 基站体系结构综述
    2.1 基站体系结构发展的动力和势力
    2.2 影响基站体系结构的需求因素
    2.3 基站体系结构的限定因素
    2.4 基站体系结构发展综述
    2.5 影响基站体系结构的重要系统级基站技术
    2.6 基站体系结构发展状况的总结与结论
    2.7 小结
第3章 基站中的系统级计算
    3.1 基站的功能、本质与系统级计算问题
    3.2 基站中的系统级计算综述
    3.3 基站中的系统级计算任务
    3.4 基站中的计算处理算法
    3.5 基站中的计算处理资源
    3.6 基站中的系统级计算问题的分析
    3.7 基站中系统级计算问题的解决实现方法
    3.8 小结
第4章 基站计算资源的管理与动态调度
    4.1 基站中的动态系统级计算问题
    4.2 基站动态系统级计算技术的综述
    4.3 解决基站中动态系统级计算问题的思路
    4.4 算法到计算资源的配置管理
    4.5 计算任务的动态适配
    4.6 基站中计算资源的动态调度
    4.7 基站间计算资源的动态调度
    4.8 基站计算资源的统一调度
    4.9 计算资源统一组织、管理与使用的实现
    4.10 小结
第5章 基站中的互连与数据传输
    5.1 未来移动通信基站中的互连与数据传输需求
    5.2 基站中的互连与数据传输技术综述
    5.3 基站中硬件资源的互连特性
    5.4 基站中数据流的传输特性
    5.5 基站中的互连技术
    5.6 基站中的数据传输
    5.7 基站中的系统级互连与整体互连构造设计
    5.8 基站中的时钟网络
    5.9 小结
第6章 基站系统的动态运行机制
    6.1 基站系统的整体运行过程
    6.2 基站系统中内在和外在的时间特性与要求
    6.3 基站系统的有序协调运行
    6.4 基站的系统时序
    6.5 基站系统时序的设计与实现
    6.6 小结
第7章 基站体系结构理论与方法
    7.1 基站体系结构理论内容概要
    7.2 基站体系结构的理论体系
    7.3 基站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
    7.4 基站体系结构的分析、比较与评价
    7.5 小结
第8章 未来移动通信基站体系结构
    8.1 未来移动通信对基站系统的需求
    8.2 静态及动态系统级计算处理设计
    8.3 互连、传输设计与基站互连网络(BSIN)
    8.4 基于BSIN的未来移动通信基站体系结构FMBSA
    8.5 FMBSA的特点以及与现有基站体系结构的比较
    8.6 小结
第9章 FUTURE B3G-TDD基站系统
    9.1 系统概述
    9.2 基站体系结构分析与设计
    9.3 基站体系结构的硬件总体实现
    9.4 B3G-TDD基站体系结构的板级实现
    9.5 基站系统实现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
    9.6 总结与结论
    9.7 小结
第10章 GBPS无线通信原型基站系统
    10.1 背景与系统概述
    10.2 GBPS基站体系结构分析与设计
    10.3 GBPS基站的硬件总体设计
    10.4 GBPS基站的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10.5 GBPS试验系统的实现与实际运行情况
    10.6 总结与结论
    10.7 小结
第11章 结论与讨论
    11.1 总结与结论
    11.2 讨论、未来工作与展望
    11.3 论文成果的创新性、贡献或价值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致谢
附: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着作及奖励
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工作

(4)800MHzCDMA数字蜂窝通信系统射频性能自动化测试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手机自动化测试的背景
    1.2 3G自动测试技术的发展状况
    1.3 当前主流的射频终端测试方案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测试内容及方法
    2.1 CDMA手机工作概况
    2.2 发射指标及测试方法
    2.3 接收指标及测试方法
第三章 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3.1 自动测试系统总体方案
    3.2 自动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3.2.1 控制总线的选择
        3.2.2 选择GPIB-USB高速接口卡
        3.2.3 选择CMU200为主测量仪器
        3.2.4 为CMU添加衰减、白噪声仿真模块
        3.2.5 频谱分析仪的使用
        3.2.6 制作测试屏蔽箱
        3.2.7 一种杂散信号的消除
        3.2.8 测试要求及准备
        3.2.9 安全注意事项
    3.3 减小频谱仪的谐波测量误差
第四章 系统软件的设计
    4.1 仪器控制软件的系统结构
    4.2 GPIB总线的利用
    4.3 VISA的探讨
    4.4 编程平台的选择
    4.5 仪器驱动程序的使用
    4.6 自动测试程序的编写
        4.6.1 仪器的初始化
        4.6.2 几个常用CDMA参数的设置
        4.6.3 频谱仪的控制
        4.6.4 输出测试报表
    4.7 自动测试程序的流程图
第五章 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分析
    5.1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5.1.1 A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5.1.2 B类评定的注意事项
        5.1.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5.1.4 扩展不确定度因子的确定
    5.2 各测试项目的不确定度分析
        5.2.1 频率容限
        5.2.2 波形质量
        5.2.3 时基
        5.2.4 最大RF输出功率
        5.2.5 闭环功率控制的范围
        5.2.6 最小受控输出功率
    5.3 减小射频连接的不确定性失配
        5.3.1 理论分析
        5.3.2 减小失配度的措施
        5.3.3 减小不确定性失配的进一步考虑
第六章 测试结果
    6.1 合群的评判标准
    6.2 比对检验结果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5)七号信令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概述
    1.2 研究背景、目的
    1.3 国内外概况
    1.4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整机技术方案
    2.1 基本概念
    2.2 整机技术方案
第三章 硬件部分原理及实现
    3.1 核心控制处理电路设计
        3.1.1 PCM 2M帧接口电路的控制
        3.1.2 时隙交换功能模块控制
        3.1.3 HDLC协议处理模块控制与处理
    3.2 物理层测试电路设计
        3.2.1 七号信令数据链路的传输码型
        3.2.2 编码错误检测
        3.2.3 帧同步器原理
        3.2.4 CRC4误码和E-bit误码测试原理
    3.3 硬件设计实现
        3.3.1 传统七号信令测试仪硬件的实现
        3.3.2 高速七号信令测试仪硬件的实现
第四章 测试仪基本功能的设计实现
    4.1 消息解码功能的实现
        4.1.1 中国SS7与ITU-T格式相同部分的处理
        4.1.2 标记部分及后续字段的处理
    4.2 呼损分析功能的实现
        4.2.1 呼损状态的信令过程
        4.2.2 按链路进行的呼损和接通率分析
    4.3 电话号码查询功能的实现
        4.3.1 提取所有电话号码
        4.3.2 电话号码排序算法
    4.4 同抢测试的实现
        4.4.1 同抢出现的原因及避免同抢的方法
        4.4.2 同抢测试流程
第五章 七号信令系统测试
    5.1 七号信令系统各种测试链路的定义
    5.2 七号信令系统的监视测试
        5.2.1 监视测试的基本功能
        5.2.2 监视方式下的过滤测试
        5.2.3 监视方式下的触发测试
        5.2.4 监视方式下的电话号码跟踪测试
    5.3 七号信令系统的仿真测试
        5.3.1 仿真测试概述
        5.3.2 第二级仿真测试
        5.3.3 第三级仿真测试
第六章 七号信令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6.1 移动应用部分的接口
        6.1.1 接口与GSM系统模块的对应关系
        6.1.2 MAP的主要功能
    6.2 MAP消息在TCAP消息中的存在及参数
    6.3 一个对话过程及其主要消息的解码
    6.4 手机短消息在MAP中的应用
结束语
七号信令缩略语
参考文献

(9)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第一章 序论
    1.1 引言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
        1.3.1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
        1.3.2 嵌入式实时系统软件技术
        1.3.3 相关的硬件技术
    1.4 本文的工作与文章组织
第二章 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
    2.1 传统意义上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挑战
    2.2 室内环境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挑战
    2.3 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
        2.3.1 室内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系统构架设计
        2.3.2 传感与执行器子平台的设计
        2.3.3 无线通信子平台SensorRF的设计
        2.3.4 平台间的接口设计
第三章 无线通信平台子系统SensorRF的设计与实现
    3.1 平台的概要设计
        3.1.1 平台的设计目标和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3.1.2 平台设计的主要内容
        3.1.3 平台的开发流程和开发调试工具简介
    3.2 平台的硬件系统设计
        3.2.1 无线通信电路设计
        3.2.2 无线通信子平台和传感与执行器子平台的硬件接口设计
        3.2.3 平台的主控电路设计
    3.3 平台的无线网络协议栈软件设计
        3.3.1 无线网络协议栈构架设计
        3.3.2 物理层协议设计
        3.3.3 数据链路层协议设计
        3.3.4 网络层协议设计
    3.4 平台间的软件接口设计
        3.4.1 平台间通信硬件抽象层软件
        3.4.2 平台间串行链路通信协议软件
        3.4.3 完整的平台间通信接口定义
    3.5 完整的平台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3.5.1 平台系统软件构架设计
        3.5.2 平台系统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3.5.3 平台系统软件的开发内容
第四章 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回顾总结
        5.1.1 嵌入式系统的构架设计
        5.1.2 无线网络协议栈软件设计
    5.2 展望
        5.2.1 未来的发展方向
        5.2.2 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商业化
        5.2.3 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远景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
致谢

(10)移动通信网信令分析仪表的数据采集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GSM/CDMA信令分析仪
3 USB
4 基于USB总线的GSM/CDMA分析仪设计方法
    4.1 硬件构成
    4.2 软件构成
5 结束语

四、通用串行总线在移动信令仪表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紧缩场的5G终端毫米波射频测试平台和测试例的设计与实现[D]. 尚志铭.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移动互联网监测技术研究[D]. 杨波.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6(01)
  • [3]未来移动通信基站体系结构——定性理论、方法与实践[D]. 王勇. 北京邮电大学, 2010(11)
  • [4]800MHzCDMA数字蜂窝通信系统射频性能自动化测试系统[D]. 蔡伟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
  • [5]七号信令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D]. 李连葆.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3)
  • [6]通用串行总线在移动信令仪表中的应用[J]. 刘焕淋,陈勇,张云麟. 仪器仪表学报, 2004(S1)
  • [7]通用串行总线在移动信令仪表中的应用[A]. 刘焕淋,陈勇,张云麟. 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4(总第116期)
  • [8]移动信令仪表中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刘焕淋,何方白,张云麟. 中国仪器仪表, 2004(04)
  • [9]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与实现[D]. 缪强. 浙江大学, 2004(03)
  • [10]移动通信网信令分析仪表的数据采集与实现[J]. 刘焕淋,陈勇,张云麟. 中国测试技术, 2004(01)

标签:;  ;  ;  ;  ;  

通用串行总线在移动信号仪表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