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问题研究

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信贷配给是市场的贷款需求超过供给而无法出清的状况。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贷款人对借款人的首付款要求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意味着可能存在信贷配给。从经典的信贷配给文献可以归纳出信贷配给理论的基本框架:信贷配给产生的微观基础、减轻信贷配给的机制以及信贷配给的宏观经济含义。在现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文献中,一部分从非对称信息角度,解释与被迫违约相关的信贷配给;另一部分从信息外部性角度,解释与负权益导致的理性违约相关的信贷配给。其不足之处有以下三点:一是分别孤立地从非对称信息和信息外部性角度研究信贷配给,二是分别孤立地用信息甄别模型和信号发送模型研究如何减轻信贷配给,三是对道德风险问题和信贷配给的宏观经济含义研究很少。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弥补以上三点不足之处的基础上,研究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产生的微观基础、减轻信贷配给的机制以及信贷配给的宏观经济含义,解释中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一些现象,并提出政策建议。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产生的微观基础是逆向选择和信息外部性。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逆向选择模型,并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局部均衡信贷配给。接着,把信息外部性假设引入逆向选择模型,构建了一个一般均衡信贷配给模型。在该模型中,额外信息提高贷款人区分风险的能力,并导致信贷供给增加(逆向选择模型);另一方面,较大的信贷供给导致住房交易活动增加并因此产生更精确的住房估价信息(信息外部性假设)。一般均衡信贷配给模型证明,住房交易增加使住房估价的精确性提高,进而使信贷配给减轻、均衡利率提高。一般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表明:贷款人资金成本提高使均衡利率不变、信贷配给加强;总贷款需求提高使均衡利率提高、信贷配给加强;高风险借款人比例提高使均衡利率下降、信贷配给加强;反之亦然。二手房抵押贷款市场比一手房抵押贷款市场对住房估价的精确性要求更高。中国政府平抑房价的管制政策使住房交易量下降,进而使住房估价的精确性下降,这导致二手房抵押贷款供给量比一手房抵押贷款供给量减少的幅度更大。因此,平抑房价的管制政策对二手房要比对一手房宽松。减轻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的机制是信号发送-甄别机制和激励机制。本文的信号发送-甄别模型证明:在单独的信息甄别均衡中,只有贷款申请群中的最大风险借款人获得完全信息最优合同。然而,在信号发送-甄别均衡中,信号发送把借款人根据风险分成不同的子集,每个子集中的最大风险借款人可能获得完全信息最优合同,绝大多数借款人将接近这样一个合同。但是,信号发送是有成本的,如果信号发送成本充分地小,那么,信号发送-甄别均衡帕累托优于单独的甄别均衡。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的困境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结论。本文构建的道德风险模型证明:激励问题和道德风险损失不存在于普通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但存在于权益转换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这有助于解释权益转换住房抵押贷款没有成为主流贷款品种的现象。以住房价格指数作为贷款合同清算的基础将降低或消除道德风险。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影响宏观经济稳态和波动。本文在价格灵活变动的新古典主义框架内构建了借款人和储蓄者效用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以及竞争性均衡模型,并得出结论:减轻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使稳态产出增加、宏观经济波动减弱。为实现产出增加、波动减弱的良性循环,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在经济萧条期降低最低首付款比例;在繁荣期不提高最低首付款比例,但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下限来防止经济过热。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1.1 信贷配给
  • 1.1.2 住房抵押贷款市场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1 理论背景和意义
  • 1.2.2 现实背景和意义
  •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 1.4.1 研究框架
  • 1.4.2 主要内容
  • 1.5 主要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信贷配给理论框架
  • 2.1.1 信贷配给产生的微观基础
  • 2.1.2 减轻信贷配给的机制
  • 2.1.3 信贷配给的宏观经济含义
  • 2.2 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
  • 2.2.1 理论研究
  • 2.2.2 经验研究
  • 2.3 非对称信息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
  • 2.3.1 关于信贷配给存在性的争论
  • 2.3.2 减轻信贷配给的机制
  • 2.3.3 经验研究
  • 2.4 信息外部性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
  • 2.4.1 信息外部性的内涵
  • 2.4.2 信息外部性对邻里信贷配给的作用机理
  • 2.4.3 减轻信贷配给的机制
  • 2.4.4 经验研究
  • 2.5 评论
  • 3 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的均衡分析
  • 3.1 引言
  • 3.2 逆向选择下的局部均衡信贷配给
  • 3.2.1 住房抵押贷款需求
  • 3.2.2 住房抵押贷款供给
  • 3.2.3 信贷配给均衡
  • 3.3 信息量、回报率与局部均衡信贷配给
  • 3.4 信息外部性与一般均衡信贷配给
  • 3.4.1 L - N 假设
  • 3.4.2 图解法
  • 3.4.3 一般均衡的性质
  • 3.4.4 一般均衡的比较静态
  • 3.5 中国房价管制政策评述
  • 3.6 小结
  • 4 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信号发送-甄别机制
  • 4.1 引言
  • 4.2 信号发送-甄别模型
  • 4.2.1 甄别均衡
  • 4.2.2 信号发送-甄别均衡
  • 4.3 福利含义
  • 4.4 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的案例分析
  • 4.5 小结
  • 5 权益转换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道德风险与激励机制
  • 5.1 引言
  • 5.2 道德风险与激励机制案例
  • 5.2.1 住房维护
  • 5.2.2 住房改善
  • 5.2.3 住房销售
  • 5.3 激励问题图示与道德风险模型
  • 5.3.1 激励问题图示
  • 5.3.2 道德风险模型
  • 5.4 中国权益转换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定位与配套措施
  • 5.4.1 中国权益转换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定位
  • 5.4.2 住房估价方法和住房价格指数的选择与设计
  • 5.5 小结
  • 6 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的宏观经济含义
  • 6.1 引言
  • 6.2 偏好、技术和交易
  • 6.2.1 偏好
  • 6.2.2 技术
  • 6.2.3 交易
  • 6.3 家庭效用最大化
  • 6.3.1 借款人效用最大化
  • 6.3.2 储蓄者效用最大化
  • 6.4 企业利润最大化与竞争性均衡
  • 6.5 首付款比例对稳态的影响
  • 6.6 首付款比例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 6.7 中国“最低首付款比例”的宏观政策效果评述
  • 6.8 小结
  • 7 总结
  • 7.1 主要结论
  •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参数的定义和一般均衡的比较静态结果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探讨[J]. 金融经济 2013(08)
    • [2].我国居民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问题及对策[J]. 西部皮革 2018(24)
    • [3].基于后金融危机时代视角下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研究[J]. 中国市场 2016(29)
    • [4].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与防范[J]. 现代商贸工业 2018(09)
    • [5].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风险的思考[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05)
    • [6].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监管[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7].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款风险浅析[J]. 成人高教学刊 2009(06)
    • [8].浅谈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与对策[J]. 商业经济 2013(23)
    • [9].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0].中国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研究[J]. 中国外资 2012(22)
    • [11].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为何如此之大——基于风险分担视角的解释[J]. 经济学家 2008(03)
    • [12].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J]. 重庆与世界 2011(15)
    • [13].等额偿付方式下的提前偿付分析[J]. 经济视角(下) 2009(10)
    • [14].我国房贷危机直接诱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探讨[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5].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分析[J]. 中国商贸 2009(13)
    • [16].关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08(24)
    • [17].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风险防范[J]. 法制与社会 2015(32)
    • [18].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研究[J]. 现代商业 2012(09)
    • [19].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及其警示[J]. 河南社会科学 2008(02)
    • [20].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分析[J]. 中国科技投资 2013(Z1)
    • [21].浅析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控制[J]. 西部金融 2010(06)
    • [22].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分析[J]. 经济论坛 2010(04)
    • [23].浅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17)
    • [24].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19)
    • [25].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的认识[J]. 财经界(学术版) 2008(06)
    • [26].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刍议[J].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 2008(07)
    • [27].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警示[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01)
    • [28].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14(09)
    • [29].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07)
    • [30].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J]. 经济视角(上) 2013(09)

    标签:;  ;  ;  ;  ;  ;  

    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