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库泥沙冲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泥沙冲淤,运行新模式
水库泥沙冲淤论文文献综述
胡春宏[1](2019)在《叁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十年泥沙冲淤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分析了2008年叁峡水库实施175 m试验性蓄水10年来,进出库水沙特性、库区泥沙冲淤情况、坝下游水沙变化与河道冲刷情况,结果表明:入库沙量大幅减少、来沙组成发生明显变化,水库淤积量大幅小于预期、淤积形态良好,重庆河段未出现累积性淤积;坝下游河道发生大范围强烈冲刷、河道河势总体基本稳定;水库及坝下游航道条件大为改善;水库调度指标不断优化调整,试验性蓄水使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等方面提前5年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随着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方对叁峡工程在防洪、航运、供水、发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同时叁峡水库泥沙淤积与坝下游河道冲刷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累积过程,仍需长期跟踪观测与研究。建议:进一步优化汛期水库中小洪水调度等,研究形成叁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的新模式;建立坝下游河道崩岸预警机制;持续开展水文泥沙原型观测与科学研究工作,为叁峡工程安全高效运行、推进长江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胡德保[2](2019)在《甫牙水库工程挡水坝坝前泥沙冲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的来沙特点与来沙量对水库形式、运行方式产生直接影响,坝前泥沙淤积成为水工建筑物设计需重点考虑的问题。结合能带河的流域概况,对甫牙水库坝前泥沙冲淤进行分析。计算表明,甫牙水库悬移质年输沙量为0.19万t,工程设计使用期限内坝址K=0.92,为锥体淤积形态;不考虑排沙情况下,甫牙水库建坝后50年淤沙量6.10万m~3,泥沙淤积对水库运行有一定的影响,需设置冲砂孔进行冲砂。(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9年06期)
雷雅文[3](2018)在《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整体泥沙冲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冲淤对长江黄金水道的航道运行状态及其可持续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利用相应测站的水位流量输沙量数据,对叁峡水库175 m蓄水后变动回水区区域水文特性进行分析,采用输沙量法,计算确定出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所在河段泥沙冲淤现状。结果表明:江津至涪陵段由蓄水前的自然冲淤平衡状态转为蓄水后的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的累积性淤积状态,近年来由于人工采砂活动以及来沙变化影响,2012年起至2015年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累积性淤积量稳定在2.3亿t左右,整体淤积总量近期趋于"稳定态势"。(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8年S2期)
黄仁勇,舒彩文,谈广鸣[4](2018)在《长江上游梯级水库泥沙冲淤长期预测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长江上游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泥沙数学模型,开展了考虑干支流水库群拦沙影响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泥沙冲淤500年长期预测计算,并对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叁峡水库淤积过程及库区淤积初步平衡时间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1991~2000年水沙条件下,不考虑龙盘梯级时,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叁峡水库的库区淤积初步平衡时间分别约为140、230、260、270、340年;考虑龙盘梯级时,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叁峡水库的库区淤积初步平衡时间分别约为180、270、290、300、370年.各水库淤积平衡时间均比原设计有较大延长.(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林向阳[5](2017)在《亭子口水库泥沙冲淤演变及治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除对亭子口水利枢纽所在嘉陵江流域泥沙情况进行分析外,还对该枢纽建库投运之后库首泥沙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测量分析,基本掌握了亭子口水利枢纽库区泥沙冲淤演变规律。并针对该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治理措施,以延长亭子口水库使用寿命,从而充分发挥亭子口水利枢纽综合效益。(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利》期刊2017年06期)
张立武[6](2017)在《闹德海水库泥沙冲淤特性与排沙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闹德海水库建库以来历次大洪水前后库区泥沙淤积分析,指出库区具有大洪水年淤积、中小洪水年冲刷的规律,提出在现行调度运用方式下排沙期的时间安排,分析设置排沙期对水库供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排沙期在有效减少库区泥沙淤积的同时,对主要用水户的供水量和供水保证率均无影响。为闹德海水库汛期敞泄排沙提供操作性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7年10期)
高志良,沈定斌,柯虎,熊小虎[7](2017)在《大型水库建设对下游已冲淤平衡的水库库区淤积及过坝泥沙特征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龚嘴水库已基本达到冲淤平衡,但在上游新建大型水电站清水下泄冲刷下,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冲刷前后的库容、床沙组成、库区断面的变化,表明龚嘴水库库区断面出现明显的冲刷,水库泥沙呈堆丘式向坝前推移,冲刷作用对水库库容的恢复是有利的,但库容恢复相对下泄清水时间有一定的滞后。此外,水库泥沙的推移和床沙的粗化将导致过坝、过机泥沙粒径的增加,从而加剧对过流面的冲刷和对水轮机的磨蚀破坏。(本文来源于《大坝与安全》期刊2017年04期)
朱慧洁[8](2017)在《水库泥沙冲淤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猛进水库为中型水库,由于历年的泥沙淤积使该水库的蓄水能力逐年下降。如何对猛进水库的淤积进行整治,成了当地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对于该水库的淤积处理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其中,将淤泥充分利用起来在库区堆岛成为一种解决方案。对比其他解决方案,该方案可节省一定经济费用,还将可能产生其他长远经济效益。但对该方案尚未进行实质性的研究。本文选用Delft3D-FLOW模型,建立针对猛进水库的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进行水库泥沙冲淤计算。为了分析水库堆岛前后水动力特性的变化,运用基于浅水方程的数学模型对水库堆岛效果进行模拟,研究了堆岛位置对水库水动力环境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相应水动力模型,利用模型计算结果对库区水位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二维泥沙输运过程的计算,并设计了十种不同工况进行对比分析堆岛影响效应。本文利用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对库区水动力学特性、泥沙冲淤变化规律、极端年洪水的危害等分别进行了分析。将堆岛后相应水沙变化规律、堆岛位置对库区水流运动的影响等进行模拟,得出堆岛后水库库区冲淤效果与洪水期流量、堆岛位置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对比了堆岛前后水库地形演变形态,分析了堆岛的总体影响,可为水库淤积解决方案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运用Delft对猛进水库进行模拟计算,可以较为可靠地计算分析出水库在极端洪期水沙变化。在1996年洪期过程中,洪期初始阶段的两天是库区地形演变的关键时期。地形快速演变需要水深初始较浅并且急剧变大,当水深基本覆盖主要冲淤区域后,库区总体地形变化趋于稳定。猛进水库在堆岛情况下,水沙特性变得复杂。对在不同区域堆岛的冲淤效果进行对比,以期达到确定库区最佳堆岛位置的目的。在短期洪水情况下,堆岛对于堆岛周围的局部区域产生较大影响,且堆岛的边沿易受到强烈冲刷。堆岛的不同位置将对于水库的运行产生不同的影响,库中水沙的冲淤呈现一定程度的差别。在主要冲淤流道区堆岛,对于库区地形冲淤影响较大,其影响表现为增大或减弱冲淤程度和面积,从而改变影响区域的冲淤形态。(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7-05-01)
吐逊江·吾休[9](2017)在《基于二维水沙模型的水库泥沙冲淤特性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升水库运行功能,需要做好泥沙冲淤特性研究。根据研究现状,阐明了清水试验工况,并分析了试验结果,表明工况设置是合理的。随后对布仑口水库进行淤积试验,并重点从回水变化、淤积推进展开研究。讨论了实测回水与淤积的耦合关系,发现二者存在某种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较好地反映了一般水库泥沙淤积特性,研究方法和结论能够对水库泥沙预测和清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17年01期)
金文[10](2016)在《基于泥沙冲淤数值模拟的水库调度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东台子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一维不饱和全沙数值模型,研究蓄洪运用方案、蓄洪排沙运行方案、分阶段蓄洪运用方案、蓄清排浑运用方案等四种水库调度方式下的泥沙淤积情况,力图在兴利防洪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弃水排沙,保持有效库容。对不同运行年限的淤积量、水库库容变化和排沙比等要素的模拟研究表明,分阶段蓄洪运用或蓄清排浑运用方案更有利于保持有效库容,对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具有一定作用,是较优的水库排沙优化调度方案。(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水库泥沙冲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流的来沙特点与来沙量对水库形式、运行方式产生直接影响,坝前泥沙淤积成为水工建筑物设计需重点考虑的问题。结合能带河的流域概况,对甫牙水库坝前泥沙冲淤进行分析。计算表明,甫牙水库悬移质年输沙量为0.19万t,工程设计使用期限内坝址K=0.92,为锥体淤积形态;不考虑排沙情况下,甫牙水库建坝后50年淤沙量6.10万m~3,泥沙淤积对水库运行有一定的影响,需设置冲砂孔进行冲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库泥沙冲淤论文参考文献
[1].胡春宏.叁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十年泥沙冲淤变化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9
[2].胡德保.甫牙水库工程挡水坝坝前泥沙冲淤分析[J].陕西水利.2019
[3].雷雅文.叁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整体泥沙冲淤研究[J].人民长江.2018
[4].黄仁勇,舒彩文,谈广鸣.长江上游梯级水库泥沙冲淤长期预测初步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8
[5].林向阳.亭子口水库泥沙冲淤演变及治理分析[J].四川水利.2017
[6].张立武.闹德海水库泥沙冲淤特性与排沙期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
[7].高志良,沈定斌,柯虎,熊小虎.大型水库建设对下游已冲淤平衡的水库库区淤积及过坝泥沙特征影响研究[J].大坝与安全.2017
[8].朱慧洁.水库泥沙冲淤特性分析[D].清华大学.2017
[9].吐逊江·吾休.基于二维水沙模型的水库泥沙冲淤特性数值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7
[10].金文.基于泥沙冲淤数值模拟的水库调度方案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