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倦怠的跨行业调查和比较研究

工作倦怠的跨行业调查和比较研究

论文题目: 工作倦怠的跨行业调查和比较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基础心理学

作者: 王燕

导师: 杨卫星

关键词: 工作倦怠,企业员工,教师,医生,公务员

文献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工作倦怠是指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而产生的一组负性的综合症状,如身心的极度疲惫、厌弃工作、没有工作成就等,它通常被定义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无效能感三个维度。工作倦怠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课题。国内对工作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实证研究较少。为了检验Maslach工作倦怠通用量表(MBI-GS)在国内的适用性,了解工作倦怠在不同职业内和职业间的差异表现,本研究应用MBI-GS量表在贵州省的企业员工、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这四种职业群体中进行了工作倦怠调查和比较研究,通过研究,取得了下述结论: (1)Maslach工作倦怠通用量表(MBI-G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有效用于测量国内不同职业群体的工作倦怠状况。 (2)总体上,企业员工、教师、医务工作者和公务员的工作倦怠不太严重。在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上,四者都表现出较低的情绪衰竭和较低的玩世不恭,较高的效能感。由于性别、婚姻状况、职务、年龄、工龄、教育程度、工作岗位(学校类别)等因素的影响,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在各行业内有着一定的差异表现。 (3)以上四种职业群体在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效能感上,企业员工显著低于医务工作者。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问题提出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 工作倦怠的研究历史

1.1 工作倦怠的初期研究阶段

1.2 工作倦怠的系统化实证研究阶段

2. 工作倦怠的定义和特征

2.1 工作倦怠的定义

2.2 工作倦怠的特征

2.2.1 工作倦怠与抑郁、工作压力的区别

2.2.2 工作倦怠的特征

3. 工作倦怠的测量工具

3.1 Maslach倦怠量表

3.2 厌倦倦怠量表

3.3 Oldenburg倦怠量表

4. 工作倦怠的理论框架

4.1 工作倦怠的产生原因模型

4.1.1 匹配—不匹配模型

4.1.2 资源保存理论

4.1.3 公平理论

4.1.4 双重社会交换模型

4.2 工作倦怠的发展模型

4.3 工作倦怠的干预和缓解措施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工具

2.1.1 人口背景资料

2.1.2 Maslach工作倦怠通用量表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

3.2 调查过程

3.3 统计方法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及结论

1.M BI-GS量表的适用性研究

1.1 MBI-GS量表的效度分析

1.2 MBI-GS量表的信度分析

1.3 分析与小结

2. 工作倦怠在各行业内的测试结果

2.1 企业组测试结果

2.1.1 企业组工作倦怠的总体状况

2.1.2 企业组工作倦怠的差异表现

2.1.3 分析与讨论

2.1.4 小结

2.2 教师组测试结果

2.2.1 教师组工作倦怠的总体状况

2.2.2 教师组工作倦怠的差异表现

2.2.3 分析与讨论

2.2.4 小结

2.3 医务组测试结果

2.3.1 医务组作倦怠的总体状况

2.3.2 医务组的工作倦怠差异表现

2.3.3 分析与讨论

2.3.4 小结

2.4 公务员组测试结果

2.4.1 公务员组工作倦怠的总体状况

2.4.2 公务员组工作倦怠的差异表现

2.4.3 分析与讨论

2.4.4 小结

2.5 结论

3. 工作倦怠在行业间的比较研究

3.1 工作倦怠的行业差异检验

3.2 分析与讨论

3.3 小结

第五部分 总论

1. 总结论

2. 建议

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Maslach Burnout Invetory — General Survey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27

参考文献

  • [1].职业母亲的工作倦怠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D]. 李丽英.河北大学2006
  • [2].职工工作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 刘兰飞.云南师范大学2017
  • [3].基于心理契约的国有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研究[D]. 陈莹.陕西师范大学2010
  • [4].警察工作倦怠感研究[D]. 李怀玉.河南大学2005
  • [5].电子制造企业基层员工工作倦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 程刚.苏州大学2007
  • [6].软件开发员工心理资本、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D]. 李胜豪.西北大学2012
  • [7].XX银行职员工作倦怠及相关研究[D]. 卢娓娓.暨南大学2006
  • [8].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相关因素研究[D]. 王世嫘.曲阜师范大学2007
  • [9].工作价值观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D]. 顾菲菲.东南大学2017
  • [10].情绪表达规则对工作倦怠和情感承诺作用的研究[D]. 张媛媛.浙江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组织承诺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D]. 曲雅静.南京理工大学2006
  • [2].IT企业技术人员工作倦怠管理研究[D]. 陈建武.厦门大学2006
  • [3].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影响因素研究[D]. 郭灵.山东大学2007
  • [4].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相关因素研究[D]. 王世嫘.曲阜师范大学2007
  • [5].人格类型与工作倦怠—MBTI的视角[D]. 刘柏涛.河南大学2007
  • [6].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的实证研究[D]. 王觅也.西南交通大学2007
  • [7].MBI量表的本土化修订及上海市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D]. 李媛.上海财经大学2005
  • [8].情绪应对,角色压力,控制感和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 郭思.浙江大学2004
  • [9].工作特征、工作倦怠以及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D]. 留岚兰.浙江大学2005
  • [10].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曹静.同济大学2006

标签:;  ;  ;  ;  ;  

工作倦怠的跨行业调查和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