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样机的并联机床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基于虚拟样机的并联机床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论文摘要

并联机床因其为闭环机构链,理论上具有刚度好、精度高和配置多样等优势,在制造领域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世界各国对并联机床的研发总体上仍处研究、试制和试用阶段。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并联机床理论、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利用现有技术有效的分析机构运动学、动力学性能、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并对机床的工作能力进行合理评价,成为并联机床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并联机床的整体布局具有多样性,其动态特性、工作空间的大小和形状、运动参数等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建模、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是并联机床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涉及到并联机床机构学、运动学、零件建模、三维实现和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有创新意义和使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一种3-TPT型并联机床为例,将新兴的虚拟样机技术应用到并联机床的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中,对其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运动学、工作空间的求解,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动态特性、机电系统的联合仿真以及误差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和仿真,为并联机床实现高效的现代设计研究做了有意义的尝试,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述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以及并联机床国内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并联机床当今的关键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综述了虚拟样机技术的发展概况,论证了将虚拟样机技术引入到并联机床进行设计开发的前沿性。(2)对3-TPT并联机床进行了机构分析,利用螺旋理论求取了机构的反螺旋系来判断机构受到的约束数和机构存在的自由度,同时对机构输入选取的合理性及机构的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解出了机构可能实现和被约束掉的螺旋运动。(3)利用ADAMS软件与三维建模软件的转换功能,建立了3-TPT并联机床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其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研究。提出了利用虚拟样机技术求解工作空间的思路,得到了3-TPT并联机床的工作空间图形,同时通过与解析法对比,说明了利用虚拟样机技术求解工作空间的方法简单可行。(4)对3-TPT并联机床多柔体系统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了其多柔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利用虚拟样机软件ADAMS和有限元软件ANSYS联合仿真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将仿真的载荷加载到柔性杆件上进行了应力分析,找出了柔性杆件的薄弱环节,并给出了优化意见。(5)利用虚拟样机技术仿真和实验模态分析两种方法,从仿真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了3-TPT并联机床的动态特性,并通过实验所测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6)对3-TPT并联机床的伺服控制原理以及其动力学耦合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MATLAB软件建立其控制系统的流程图,通过其输出来驱动控制ADAMS中的虚拟样机机械系统,从而建立了并联机床机电系统的联合仿真平台,并通过对控制输入和输出结果的分析,来判断控制系统的优劣。(7)对并联机床的误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别依照矩阵法和矢量综合法以及误差独立作用原理建立了3-TPT并联机床的误差模型。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机床运动过程中杆件柔性所产生的误差对刀具轨迹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总结了其影响规律。最后给出了误差补偿的方法。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在机械设计完成后不必制作物理样机,仅通过计算机建立的机械系统的三维实体模型和力学模型就可对产品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为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采用虚拟样机技术有效地实现了并联机床的建模和仿真,这种方法不只是适用于并联机床的设计开发,还可以推广到其它一些复杂机械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因此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2.1 并联机床的研究概述
  • 1.2.2 虚拟样机技术概述
  • 1.2.3 虚拟样机技术在并联机床上的应用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并联机床的机构及运动特性分析
  • 2.1 前言
  • 2.2 并联机床的机构分析
  • 2.2.1 3-TPT并联机床的结构简介
  • 2.2.2 螺旋理论基础
  • 2.2.3 机构的自由度分析
  • 2.2.4 机构输入选取的合理性判断
  • 2.3 并联机床的运动特性分析
  • 2.3.1 影响系数矩阵
  • 2.3.2 机构的主螺旋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并联机床虚拟样机建模及运动学分析
  • 3.1 前言
  • 3.2 并联机床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 3.2.1 简化模型
  • 3.2.2 装配模型的检测
  • 3.2.3 模型的转换
  • 3.2.4 设置工作环境和模型
  • 3.2.5 施加约束和运动
  • 3.2.6 施加作用力
  • 3.2.7 模型的验证
  • 3.3 并联机床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 3.3.1 并联机床运动学方程
  • 3.3.2 并联机床的运动仿真
  • 3.4 并联机床的工作空间分析
  • 3.4.1 工作空间的约束条件
  • 3.4.2 工作空间的解析法
  • 3.4.3 工作空间的虚拟样机求解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并联机床多柔体动力学分析
  • 4.1 前言
  • 4.2 多柔体动力学概述
  • 4.2.1 多柔体动力学的发展
  • 4.2.2 多柔体动力学方程建模方法
  • 4.3 并联机床多柔体动力学方程
  • 4.3.1 柔性体动力学分析
  • 4.3.2 3-TPT并联机床多柔体动力学方程
  • 4.4 并联机床多柔体动力学仿真
  • 4.4.1 并联机床多柔体模型的建立
  • 4.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4.3 柔性杆件的有限元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并联机床动态特性仿真及实验研究
  • 5.1 前言
  • 5.2 机床动态特性的研究
  • 5.2.1 机床动态特性的研究内容
  • 5.2.2 机床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
  • 5.3 并联机床振动特性仿真分析
  • 5.3.1 ADAMS/Vibration模块
  • 5.3.2 振动系统模型的建立
  • 5.3.3 仿真及其结果分析
  • 5.4 机床动态特性的实验研究
  • 5.4.1 实验模态分析原理
  • 5.4.2 实验模态分析方法
  • 5.4.3 测试系统、实验设备及测试方案
  • 5.4.4 实验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并联机床机电系统联合仿真研究
  • 6.1 前言
  • 6.2 联合仿真的意义
  • 6.3 并联机床控制系统分析
  • 6.3.1 3-TPT并联机床的控制原理
  • 6.3.2 并联机床动力学耦合性研究
  • 6.4 并联机床联合仿真的实现
  • 6.4.1 联合仿真的求解步骤
  • 6.4.2 联合仿真的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并联机床的误差分析与仿真
  • 7.1 前言
  • 7.2 并联机床的误差研究
  • 7.2.1 误差的分类
  • 7.2.2 影响加工误差的来源
  • 7.2.3 提高并联机床精度的方法
  • 7.3 并联机床的位姿误差模型
  • 7.3.1 综合矩阵法和矢量法建立误差模型
  • 7.3.2 误差独立作用原理建立误差模型
  • 7.4 并联机床的误差仿真分析
  • 7.5 误差补偿方法的研究
  • 7.5.1 并联机床位姿精度补偿建模
  • 7.5.2 输入运动规划补偿法
  • 7.5.3 并联机床的运动学标定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基于虚拟样机的并联机床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