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自交子代群体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金针菇自交子代群体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论文摘要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是我国著名的食药用菌,目前产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六.在金针菇产业发展中,品种选育是该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金针菇自交,揭示供试材料遗传背景,拓宽金针菇育种手段,丰富金针菇种质资源.本研究对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菌种保藏中心111株菌株进行出菇实验,按菌株子实体产量,栽培周期,子实体栽培性状三个方面进行了生产性能方面的评价,从中筛选出适宜工厂化栽培的优良菌株F10菌株、F29菌株、FM菌株、F21菌株、F3菌株、F4菌株,这些菌株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高产、优质、栽培周期短.本实验对筛选出来的6个金针菇菌株自交子代生物学性状的研究,从其自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可以知道,自交导致后代群体的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平均产量均比亲本降低。亲本菌丝生长速度快的品种,除耐自交、衰退不明显的品种外,其自交子代群体一般生长速度也较快.菌株平均产量与原基形成或出现有正相关性。各自交后代群体平均产量与平均生长速度无相关性.在育种中,自交衰退严重的材料通常携带较多的不利或有害的隐性基因。通过自交测试,可以发现备选亲本的这些缺点,帮助我们取舍亲本材料。各亲本自交子代群体中选育出的高产优势菌株,FM菌株自交子代群体中26株,F21菌株自交子代群体中6株,F3菌株自交子代群体中5株,F4菌株自交子代群体中3株,F29菌株自交子代群体中3株,F10菌株自交子代群体中2株.这些自交群体中表现较优菌株经过进一步的选育,待优良性状稳定一致后,也可能升级为品系或品种.同时这些优良菌株也可为杂交育种提供较好的亲本材料。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金针菇概况
  • 1.1 金针菇的分类地位
  • 1.2 金针菇的分布
  • 1.3 我国金针菇栽培史和现状
  • 1.4 金针菇出菇管理关键技术
  • 1.5 金针菇的营养价值
  • 2 金针菇的遗传研究
  • 2.1 金针菇的生活史
  • 2.2 金针菇主要育种技术
  • 2.2.1 人工选择育种
  • 2.2.2 杂交育种
  • 2.2.3 诱变育种
  • 2.2.4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 2.2.5 基因工程育种
  • 3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适宜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菌株筛选试验
  • 2.1.1 供试菌株及其来源
  • 2.1.2 供试培养基
  • 2.1.3 栽培管理方法及设备
  • 2.1.3.1 金针菇栽培管理方法
  • 2.1.3.2 仪器设备
  • 2.1.4 金针菇菌丝体形态学分类实验
  • 2.1.4.1 金针菇菌丝体培养
  • 2.1.4.2 形态学分类指标
  • 2.1.5 菌丝生长速度测量
  • 2.1.6 出菇时间的记录
  • 2.1.7 有效数的统计
  • 2.1.8 整齐度的记录
  • 2.1.9 抱子印的获得
  • 2.2 金针菇自交后代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 2.2.1 供试菌株
  • 2.2.2 培养基和培养料
  • 2.2.3 金针菇栽培方法
  • 2.2.4 金针菇自交双核体群体的建立
  • 2.2.5 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试验
  • 2.2.6 黄色品系菌株自交子代群体现原基记录方法
  • 2.3 F3菌株自交子代生物学性状
  • 2.3.1 供试菌株
  • 2.3.2 培养基和培养料
  • 2.3.3 金针菇栽培方法
  • 2.3.4 金针菇自交双核体群体的建立
  • 2.3.6 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试验
  • 2.3.7 PDA试管的颜色分级
  • 2.3.8 出菇培养料色素分泌的颜色分级
  • 2.3.9 卡方测验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适宜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菌株筛选
  • 3.1.1 菌丝形态分类
  • 3.1.2 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
  • 3.1.3 子实体形态学记录
  • 3.1.4 现蕾时间早晚
  • 3.1.5 整齐度分组情况
  • 3.2 金针菇自交后代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3.2.1 供试菌株及其自交子代群体的菌丝生长速度
  • 3.2.2 菌株原基发生情况
  • 3.2.3 各菌株自交子代群体产量差异
  • 3.2.4 6个菌株自交子代的整体表现
  • 3.2.5 选育出的高产优势菌株
  • 3.3 F3菌株自交子代生物学性状
  • 3.3.1 PDA试管菌丝色素分泌颜色分级
  • 3.3.2 出菇培养料色素分泌的颜色分级
  • 3.3.3 各菌株担孢子分离率
  • 3.3.4 原种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
  • 3.3.5 各世代的颜色性状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适宜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菌株母种筛选试验
  • 4.2 金针菇自交方法
  • 4.3 金针菇菌株自交子代群体的生物学性状
  • 4.4 自交对金针菇优良菌株选育的意义
  • 4.5 金针菇菌丝色素分泌的意义
  • 4.6 自交对金针菇颜色性状研究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金针菇在藜麦固体培养基上发酵条件的探讨[J]. 天津农林科技 2019(06)
    • [2].金针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J].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9(05)
    • [3].金针菇多糖复合重组肉脯的研制[J]. 现代食品科技 2020(01)
    • [4].金针菇菌根α-半乳糖苷酶在豆乳粉中的应用[J]. 山西农业科学 2020(04)
    • [5].基于转录组分析的金针菇冷诱导原基形成的调控网络[J]. 菌物学报 2020(06)
    • [6].金针菇菇根膳食纤维蒸汽爆破改性工艺优化研究[J]. 中国果菜 2020(05)
    • [7].金针菇拉伸试验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0(06)
    • [8].金针菇生长环境因子监控系统设计[J]. 南方农机 2020(13)
    • [9].日本金针菇品种权研究[J]. 食药用菌 2020(04)
    • [10].椰糠作为金针菇栽培基质原料的研究[J]. 食药用菌 2020(04)
    • [11].锰和铅胁迫下金针菇生理反应研究[J]. 北方园艺 2020(18)
    • [12].金针菇多糖螯合钙的制备工艺研究[J]. 食品科技 2019(01)
    • [13].金针菇优质高效生产技术[J]. 河北农业 2019(03)
    • [14].清洗瓶盖对金针菇生长影响的试验[J]. 南方农机 2018(04)
    • [15].金针菇对广式腊肠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18(04)
    • [16].金针菇栽培技术[J]. 现代化农业 2018(09)
    • [17].金针菇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J]. 吉林蔬菜 2018(09)
    • [18].美味的金针菇抗过敏促智力[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1(11)
    • [19].金针菇脯加工工艺[J]. 农村百事通 2018(20)
    • [20].野生与人工栽培的金针菇营养成分比较[J]. 食药用菌 2016(06)
    • [21].金针菇菌糠栽培杏鲍菇试验探究[J]. 榆林学院学报 2017(02)
    • [22].金针菇“四优良”增产高效新技术[J]. 食用菌 2017(02)
    • [23].探究金针菇菌种液体培养环境因子的优化[J]. 种子科技 2017(04)
    • [24].金针菇食用价值及商品化生产要点概述[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04)
    • [25].害长头螨在金针菇生产中的为害特点与防治措施[J]. 中国食用菌 2016(06)
    • [26].金针菇在冰箱里“长个”与激素无关 可放心食用[J]. 中国食用菌 2016(04)
    • [27].微量元素锌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J]. 中国果菜 2017(08)
    • [28].金针菇复合片剂制备技术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24)
    • [29].金针菇栽培技术[J]. 现代园艺 2016(01)
    • [30].金针菇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标签:;  ;  ;  ;  

    金针菇自交子代群体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