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乡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分析

对我国乡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分析

◎罗振光(广西桂平市金田镇莫龙小学,广西金田537227)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60-01

摘要: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乡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虽然在政府的呵护下成长,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乡村的基础教育,由于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已发展成一个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残疾儿”。

关键字:乡村;基础教育;问题;现状;对策

一、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九年义务教育制的实施,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及相关体制的影响和束缚,我国乡村基础教育存在着的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以及素质不高、应试教育思想成为主流、以升学率为最终目标、不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等问题。

(一)乡村基础教育经费不足。

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完善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我国的教育几乎忽视了最贫困的乡村地区。2000年,我国宣布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的概念是对85%人口的覆盖,但是另外15%的人口分布地区恰恰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这些地区才是最需要优惠政策扶持的。而普及了义务教育的85%里面的乡村却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乡村义务教育的负担者竟然是农民!我们的义务教育管理职能是逐级下放的,所以一级的财政基本上是农民养的,这就和义务教育的本意相差甚远。义务教育是国家行为,对学生免除有限的学费,却收取高额的杂费。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明显劣势的农民群体,对本属于政府行为的乡村基础教育,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大梁”的作用,以惊人的牺牲精神默默地沉淀着中国乡村教育史的壮丽篇章。

(二)乡村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以及素质不高。

现在正在解决的民办教师问题和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问题,这些民办教师即使转正了,其本质上还是没有受过比较正规的师范教育。现在,从师资的配备来看,从师范学校毕业出来的优秀老师,都是涌往城镇的学校。越是贫困,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的乡村学校,师资状况就越让人忧心。而且,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工资福利、文化精神生活等方面,也不利于吸引优秀的老师。还有乡村老师本身素质不高。一位退休教师说:“教师是一件事关良心的职业,用百分百的心血和用百分之十的心力,得到的工资待遇都是一样的……”。正因为这样,有很多乡村教师就只出了百分之十的心力,只在工作时间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再者,乡村基础教育的圈子实在是太窄了,窄的让大部分老师的眼光也变得狭小起来。一个年轻的教师总是渴望创造,渴望飞翔,渴望成功的,而在乡村的基础教育里,教书让年轻的教师看不到自己生命有远大的前程。所以,年轻优秀的教师根本不会奔向乡村的基础教育。

(三)应试教育色彩浓厚,师生不堪负重。

传统的教育质量观单纯以成绩来评判教师与学生,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以分论人,以分量才”这一片面现象的长期存在,扭曲了人才培养的目的,出现了社会评价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为该学校升学率的高低。学校则把这一社会舆论压力过渡给了教师,以教师所教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以及升学率为依据来评价一个教师水平的高低。教师为了达到学校给定的要求,明知道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身心素质产生阻碍作用,却还是对学生采用“灌入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注重理论和模仿,轻视实践与创新。应试教育搞好了,学生却沦为了纯粹的考试工具,成了高分数的“低能儿”。

(四)乡村学校面临的衰败问题。

乡村教育出现一种颇为奇特的衰败景象:乡村小学越来越“小”、老师越来越老、学生越来越少,甚至在一些学校里老师比学生还多。当生产力极大提高,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一部分人把子女也带进城,乡村学校的生源因此锐减。其实,说到底还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这不仅关系到农村是否能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差距,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全局,更与每一个教育及受教育的个体——老师、学生、家长息息相关。

二、解决的对策

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与教育,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国家以及各级政府才能得以实现。以此同时,教师以及家长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才能为乡村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加大乡村基础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学效率。

义务教育首先是一种免费的教育,没有建立一个九年义务免费的教育,就不可能有义务教育的真正普及。所以,义务教育要实行完全免费,国家应该为全国各地的义务教育买单。假如现在这样实行有困难的话,可以部分实行,先从教育落后的乡村开始,随着我们国力发展不断增强,再从农村到城市渐次展开。再者,每个乡村都应该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基础教育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防止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落实到位。

(二)确保乡村基础教育教师的数量以及质量。

各地方的教育部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师选拔制度,不仅要从知识掌握程度上有一定的要求,在个人思想、品德修养以及责任心上也要有严格的限制。因为教师在某种意义上是以知识的代言人进入课堂的,所以他的态度决定了课堂的价值。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毕业的学生,为乡村基础教育注入“新鲜血液”,还应当实施新的教师工资福利制度,来吸引优秀的师范毕业生长期留在乡村任教。对于转正的民办教师应该把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学管理的核心,鼓励他们主动参加合格学历和高一层次学历的进修,积极完成教师职务培训。学校应确立为所有老师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端正应试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学校不应让任何一个学生受到忽视和歧视,不应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信心,要尊重每个学生。教师应该摒弃守旧的教学观念,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勇于探索,不断发现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老师要循循善诱,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四)调整撤并冗余的乡村学校,完善乡村基础教育体系。

有些乡村学校规模小,生源少,一些教学点只有几个孩子、一两个老师。这样的学校,课程开不齐、缺乏专业教师,教学质量自然达不到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办学效益也很难提高,既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也不能满足农民希望孩子接受更好义务教育的需求。所以,要有目的有规划地整治撤并一些零散的乡村学校,把学生、老师以及一些教育基础设施都集中起来,创办一个较大规模的学校,生源有了保障,老师可以各司其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学质量提高了,办学效益也增加了,乡村教育就会越办越好。

三、结语

乡村的教育资源也并非枯竭,广阔的生活、大自然都是我们教育的好资源。任何创造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实在于一个灵字,灵感的激发,思维的活跃,利用优美的生活环境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孩子认识美,发现美感悟美,再结合完善的乡村基础教育制度,乡村的孩子们定会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欧阳先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N].科教新报.2010—12—29。

[2]林少敏,张文质.把视野转向迫在眉睫的乡村教育[J].明日教育论坛,2002(8)。

[3]凌寒.中国基础教育校长忧思录[J].明日教育论坛,2004(20)。

[4]王金龙.一个小学老师的体验与思考[J].明日教育论坛,2004(20)。

[5][2003]5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策法规数据库[S].

标签:;  ;  ;  

对我国乡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