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Co掺杂SiC稀磁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及物性研究

Mn、Co掺杂SiC稀磁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及物性研究

论文摘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一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期望得到稀磁半导体为代表的自旋电子器件以满足要求。SiC稀磁半导体既具有优良的半导体性能又有磁性,是潜在自旋电子器件的优良材料,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共溅射法,制备Mn、Co掺杂的SiC稀磁半导体薄膜。薄膜在4×10-4Pa条件下进行1200℃、800℃,1h的退火处理。薄膜厚度约400nm。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技术(XAFS)对薄膜进行表征,通过多功能物理测试系统(PPMS)和荧光光谱仪对薄膜的磁性和光致发光特性进行测试,通过R-T、I-V曲线对薄膜的半导体输运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Mn、Co掺杂SiC薄膜在2θ=35.8o处存在衍射峰,这个衍射峰位为3C-SiC的第一强峰,说明薄膜的晶体结构为3C-SiC。Mn、Co的掺杂使SiC晶格发生畸变,SiC衍射峰半高宽增大。随着掺杂浓度的升高,衍射峰从高角度向低角度移动。经过1200℃退火的薄膜,出现了Mn4Si7、CoSi第二相化合物。2、经XPS,XAFS表征,对于制备态的SiC薄膜和退火后的SiC薄膜,Mn、Co均以离子态掺入薄膜中,且均为+2价。经分析,Mn、Co是以替位形式掺入SiC晶格。退火后的Mn、Co掺杂SiC薄膜Si 2p的XPS图谱中也发现了Mn-Si键和Co-Si键,与XRD表征出薄膜中存在第二相的结果相一致,进一步印证了Mn4Si7、CoSi第二相化合物的存在。3、Mn、Co掺杂SiC薄膜的I-V曲线为线性关系,Mn、Co的掺杂没有形成金属—绝缘颗粒薄膜,证明薄膜中不存在金属团簇,形成的是非均匀体系的薄膜。R-T曲线测试表明,Mn、Co掺杂后,SiC薄膜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证明SiC薄膜仍具有半导体属性。4、磁性测量表明,Mn、Co掺杂SiC薄膜都具有室温铁磁性。在制备态的Mn掺杂SiC薄膜中,随着Mn掺杂量增加,饱和磁化强度有明显增加,当掺杂量达到9at%时,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接近15emu/cm3,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也随之升高。在Co掺杂的薄膜中,随着掺杂量升高,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从1.9emu/cm3升到6.5 emu/cm3,当掺杂量达到10at%后,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又降到2emu/cm3。在不同退火温度薄膜的比较中发现,800℃退火的Co掺杂SiC薄膜饱和磁化强度最强,达12emu/cm3。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稀磁半导体简介
  • 1.3 SiC 稀磁半导体
  • 1.3.1 SiC 的概述
  • 1.3.2 SiC 的结构
  • 1.3.3 SiC 稀磁半导体研究现状
  • 1.3.4 SiC 稀磁半导体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二章 SiC 稀磁半导体薄膜的制备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备
  • 2.3 实验研究思路
  • 2.4 SiC 稀磁半导体薄膜的制备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Mn 掺杂 SiC 稀磁半导体薄膜的表征与性能
  • 3.1 引言
  • 3.2 Mn 掺杂SiC 稀磁半导体薄膜的表征
  • 3.2.1 Mn 掺杂 SiC 薄膜的掺杂量
  • 3.2.2 Mn 掺杂SiC 薄膜的晶体结构
  • 3.2.3 Mn 掺杂SiC 薄膜的表面形貌及膜厚
  • 3.2.4 Mn 掺杂SiC 薄膜的价态分析
  • 3.2.5 Mn 掺杂SiC 薄膜的X 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
  • 3.3 Mn 掺杂SiC 稀磁半导体薄膜的磁性
  • 3.3.1 Mn 掺杂浓度对SiC 薄膜磁性的影响
  • 3.3.2 退火温度对Mn 掺杂SiC 薄膜磁性的影响
  • 3.4 Mn 掺杂 SiC 稀磁半导体薄膜的输运特性
  • 3.4.1 不同浓度Mn 掺杂SiC 薄膜的I-V 曲线
  • 3.4.2 制备态Mn 掺杂SiC 薄膜的I-V 曲线
  • 3.4.3 不同浓度Mn 掺杂SiC 薄膜的R-T 曲线
  • 3.4.4 制备态Mn 掺杂SiC 薄膜的R-T 曲线
  • 3.5 Mn 掺杂SiC 稀磁半导体薄膜的缺陷分析
  • 3.5.1 不同浓度Mn 掺杂SiC 薄膜的光致发光谱
  • 3.5.2 不同退火温度Mn 掺杂SiC 薄膜的光致发光谱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o 掺杂 SiC 稀磁半导体薄膜的表征与性能
  • 4.1 引言
  • 4.2 Co 掺杂SiC 稀磁半导体薄膜的表征
  • 4.2.1 Co 掺杂SiC 薄膜的掺杂含量
  • 4.2.2 Co 掺杂SiC 薄膜的晶体结构
  • 4.2.3 Co 掺杂SiC 薄膜的表面形貌及膜厚
  • 4.2.4 Co 掺杂SiC 薄膜的价态分析
  • 4.2.5 Co 掺杂SiC 薄膜的X 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
  • 4.3 Co 掺杂SiC 稀磁半导体薄膜的磁性
  • 4.3.1 Co 掺杂浓度对SiC 薄膜磁性的影响
  • 4.3.2 退火温度对Co 掺杂SiC 薄膜磁性的影响
  • 4.3.3 Co 掺杂 SiC 薄膜的 M-T 曲线
  • 4.4 Co 掺杂SiC 稀磁半导体薄膜的输运特性
  • 4.4.1 不同浓度 Co 掺杂的 SiC 薄膜的 I-V 曲线
  • 4.4.2 制备态的 Co 掺杂 SiC 薄膜的 I-V 曲线
  • 4.4.3 不同 Co 掺杂浓度的 SiC 薄膜的 R-T 曲线
  • 4.4.4 不同退火温度 Co 掺杂的 SiC 薄膜的 R-T 曲线
  • 4.5 Co 掺杂SiC 稀磁半导体薄膜的缺陷分析
  • 4.5.1 不同浓度Co 掺杂SiC 薄膜的光致发光谱
  • 4.5.2 不同退火温度 Co 掺杂 SiC 薄膜的光致发光谱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富氧条件及添加CO气体对天然气燃烧特性研究[J]. 锅炉制造 2019(05)
    • [2].~(60)Co-γ辐射对大花紫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01)
    • [3].~(60)Co放射源单层排列的剂量分布[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2)
    • [4].~(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沉香化气胶囊中6个挥发性成分的影响[J]. 药物分析杂志 2020(02)
    • [5].Co-γ60射线辐照对清热灵颗粒化学成分簇的影响[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4)
    • [6].额尔齐斯河流域不同来源哲罗鲑形态及COⅠ基因比较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20(01)
    • [7].海滨雀稗~(60)Co-γ射线辐射突变体耐盐性评价[J]. 热带作物学报 2020(03)
    • [8].~(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红碎茶杀菌效果与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机械 2020(03)
    • [9].~(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康尔心胶囊指纹图谱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 中国药师 2020(06)
    • [10].~(60)Co-γ辐照对3种复合塑料包装材料中芥酸酰胺的辐解及迁移行为的影响[J]. 塑料科技 2020(06)
    • [11].烟气反吹技术在蓄热式加热炉CO减排中的应用[J]. 山西冶金 2020(03)
    • [12].基于线粒体COⅠ的南海北部长棘银鲈遗传多样性分析[J]. 海洋渔业 2020(03)
    • [13].陕西秦巴山区野桑蚕线粒体COⅠ序列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7)
    • [14].院前急救中静舒氧对中、重度CO中毒的治疗效观察[J]. 临床研究 2020(08)
    • [15].原料气中甲烷对深冷分离CO产品气的影响[J]. 化肥设计 2020(04)
    • [16].CO深冷分离系统运行与总结[J]. 氮肥与合成气 2020(05)
    • [17].矿井避难硐室CO净化效果检测[J]. 煤矿安全 2020(09)
    • [18].水煤浆气化制氢CO变换工艺模拟与设计[J]. 氮肥与合成气 2020(07)
    • [19].催化裂化装置CO焚烧炉热力计算[J]. 石化技术 2020(10)
    • [20].~(60)Co-γ射线辐照对盐胁迫下杂交桑幼苗部分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J]. 蚕业科学 2020(03)
    • [21].深对流系统对污染气体CO垂直动力输送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J]. 大气科学 2019(06)
    • [22].泰山螭霖鱼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27)
    • [23].大型γ辐照装置~(60)Co源倒装过程辐射环境监测方法[J]. 四川环境 2016(06)
    • [24].~(60)Co-γ射线辐射美丽胡枝子的光合诱变效应[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1)
    • [25].高压氧救治co中毒患者的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59)
    • [26].一种用于CO吸附的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及研究[J]. 能源化工 2016(06)
    • [27].粗煤气中CO恒等温变换技术及应用研究[J]. 中国石油石化 2016(S1)
    • [28].基于线粒体CO Ⅰ基因的竹笋夜蛾亲缘关系[J]. 林业科学 2017(04)
    • [29].CO控制技术在延迟焦化加热炉上的应用[J]. 当代化工 2017(06)
    • [30].海滨雀稗~(60)Co-γ辐射诱变突变体筛选[J]. 草业学报 2017(07)

    标签:;  ;  ;  

    Mn、Co掺杂SiC稀磁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及物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