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初中数学预习策略

试述初中数学预习策略

彭文友(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同福镇中心学校四川内江641000)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9-001-01

预习作为学习新课的第一步,也是打造高效课堂、变革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预习充分能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因此,教师应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科学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在正式的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学习中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数学课堂教学增加实效。

一、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提高预习的实效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只有对数学预习产生兴趣,他们才能乐于预习,才能用心预习,从而提高预习成效,并持之以恒,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所以老师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数学预习的兴趣。

1、给学生讲解、分析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必须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预习的重要性。

2、预习任务要趣味化。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要精心钻研教材,尽量把预习任务设计得有趣些。

3、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在讲新课时要尽可能多地给同学们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机会,并及时地对预习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循序渐进,养成积极的预习态度

态度决定行动。爱因斯坦曾这样说:"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他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学生所持有的数学预习态度影响着数学预习的效率,还决定着是学生学还是不学,以及学习的行为方式。有这样一个实验案例:在实验中,有个被试者没有听明白实验的要求,他就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朗读8个无意义音节。读了46遍,当主试者问他,能否背诵时,他连一个音节也不会背。当他搞清楚要求后,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仅读了几遍,就达到了实验的要求。美国著名的希尔教授说:"造就人类的成就,除了能力外,还有一种催化剂,就是态度。当我们的态度正确时,能力便能发挥到极致,自然也就有好成绩出现。"所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预习态度是事关预习成败的首要任务。当然,由于受到多种内外因的影响,需要数学教师耐心指导,做到循序渐进。

三、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指导

有效的预习,能明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良好预习习惯的形成将为课堂教学节约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教师不必讲解学生就能自己获得知识。这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因此,教师要有步骤地分阶段地进行预习方法辅导,教会学生做什么(告诉学生预习的内容,也就是即将学习的新知)———怎样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做(发展学生的思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预习后发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四、在课前预习中动笔划、写,动手操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预习课本时,首先要对要将概念标划下来;其次,适当做做学习笔记,如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字、归纳等,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并重点记录下预习过程中的不懂之处,在课堂上进行质疑,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尝试做一下当堂的练习题,尝试中如遇到疑难时,要返回例题。第四,对例题进行学习,争取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再尝试做解题。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往往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对于有的例题课本上还会问是否有其它解法,学生应开动脑筋想一想,试着做一做,培养一题多解的思维方式。初中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数学公式要求学生记忆,有的公式课本上给出具体的推导过程,有的公式课本上没有给出推导过程,无论课本上有无推导过程,预习时学生都应自己尝试着推导一遍,书上有推导过程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推导过程和书上的相对照;尤其是书上没有推导过程的,可一定要在课堂上与老师给出的推导过程相对照,以便发现有没有不会推导的地方,并及时弄懂,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于一些几何问题需要动手操作的题目,学生应动手试一试,通过剪拼、折移、画量、等实践活动,体验、初学新知识,以便在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具。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才会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及学生的兴趣,可以使预习的形式、方法可以多样化,真正地让学生预习时“活动”起来。

五、注重对预习效果的评价,突出小组“带动”作用

如果教师只布置预习任务而不检查预习效果,就会使得数学预习在学生实际操作时失控,一些自制力差的同学就会敷衍应付,甚至不预习。相反,如果老师及时对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反馈、评价,对预习效果好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表扬,对预习效果差的同学进行督促,则能调动全体同学的预习积极性,提高全体同学的预习效果。

另外,还要科学安排学习小组,小组内合理分工,在检测预习效果时可以采用随机提问,即让一个小组的成员随机提问另一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根据他的表现评价小组活动的质量。由于是随机提问,每个组员都可能代表小组来展示活动成果,如果不积极参与,每一个组员都会因为不好好表现而直接影响到全组,这种由集体连坐而产生的群体压力可以促使每个组员认真地参与小组活动,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答案,让部分本来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由于同学之间的监督和帮助,也会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进一步提高预习积极性。

总之,预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找准学生的能力点,要瞄准学生的兴趣点,切实使学生预习时“动”起来。

标签:;  ;  ;  

试述初中数学预习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