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论文题目: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贾素萍

导师: 陈士俊

关键词: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健康

文献来源: 天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职业倦怠是现代人适应现代复杂社会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衰竭的不良状态。近年来,职业教育为适应高科技、快节奏、多竞争的社会发展,承受着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接受挑战,努力学会适应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发展陷入了暂时的困境。职业院校教师面对变化了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心理上尤其充满压力、挫折和职业倦怠感。这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师队伍的稳定,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对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成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借鉴国内外对教师职业倦怠及成因、特点、对策研究的成果,以全国部分省、市职业院校的280名教师为研究对象,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发现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突出表现是缺乏工作成就感、情绪低落、工作应付、离职愿望强,职业倦怠直接影响了职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差、教师社会地位低、工作多元化并角色冲突、领导缺乏创新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以此为依据,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及发展现状、职业院校的社会历史地位、职业院校教师角色及工作特点等,从更新社会职教新观念、创设职校良好管理内环境、提高教师自身心理适应力等方面提出了职业院校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若干对策。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提供了实证性依据。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世纪呼唤人类心理健康

1.1.2 培养新型人才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1.1.3 创新教育需要积极进取的教师

1.1.4 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

1.2.2 港台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1.2.3 中国大陆职业倦怠的研究

1.2.4 我国对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目的

1.3.2 意义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系统工具

1.4.4 数据分析

第二章 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

2.1 职业倦怠概述

2.1.1 国外职业倦怠的界定

2.1.2 国内职业倦怠的界定

2.1.3 职业倦怠的涵义

2.2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

2.2.1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2.2.2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2.3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研究

2.3.1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的实证研究

2.3.2 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发展阶段中的自然历程

2.3.3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生涯社会化过程中的困境或危机

第三章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3.1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感问卷》的编制

3.2 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

3.2.1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基本情况

3.2.2 分类比较

3.3 结果讨论

3.3.1 总体情况

3.3.2 个体差异

第四章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相关问题分析

4.1 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

4.1.1 心理健康概述

4.1.2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4.1.3 职业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4.1.4 职业院校不同群体心理症状差异性比较

4.1.5 职业院教师心理症状测量结果讨论

4.2 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

4.2.1 社会支持概述

4.2.2 职业院校教师社会支持状况

4.3 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

第五章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表现与成因分析

5.1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表现

5.1.1 厌倦心境

5.1.2 应付态度

5.1.3 偏极观念

5.1.4 忧虑情绪

5.1.5 人际敏感

5.1.6 无望失落

5.2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5.2.1 生源素质普遍较低

5.2.2 职业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

5.2.3 职业院校教师的角色模糊

5.2.4 职业院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合理,领导忽视“以人为本”的管理

5.2.5 教师自身“免疫”能力差

第六章 职业院校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若干对策

6.1 改善职教社会文化氛围

6.1.1 树立职教新观念

6.1.2 改革职校办学体制

6.1.3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社会地位

6.2 创设良好职校内环境

6.2.1 确立创新型领导者的重要地位

6.2.2 制定“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6.2.3 设立民主、团结、和谐的社会支持系统

6.3 提高教师自身适应力

6.3.1 实现有效的自我激励

6.3.2 改变认知模式,思维弹性化

6.3.3 确立创新意识

6.3.4 调节自己的职业情感

6.3.5 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6.3.6 营造积极心态,丰富生活方式

结束语

一、研究的基本结果

二、有待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5-24

参考文献

  • [1].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力维度:分析与建构[D]. 李曌圆.湖南农业大学2017
  • [2].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运行问题及对策研究[D]. 吴佳露.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
  • [3].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之伦理维度的建构:美德伦理学视角[D]. 夏玉娇.湖南农业大学2016
  • [4].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知识维度:分析与建构[D]. 刘姣瑶.湖南农业大学2016
  • [5].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 董瑞.山东师范大学2014
  • [6].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研究[D]. 张琰.湖北工业大学2012
  • [7].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量化考核的研究[D]. 孙秀山.延边大学2010
  • [8].英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对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启示[D]. 白智童.东北师范大学2008
  • [9].朝阳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发展研究[D]. 李林静.大连理工大学2016
  • [10].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研究[D]. 高桂林.华中师范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职业倦怠、自尊状况及其关系之研究[D]. 曾丽芬.福建师范大学2006
  • [2].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D]. 朱燕.华东师范大学2007
  • [3].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价值观、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 于萍.山东师范大学2007
  • [4].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D]. 陆晓燕.湖南师范大学2007
  • [5].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 李纯丽.东北师范大学2007
  • [6].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的研究[D]. 赵春阳.东北师范大学2005
  • [7].教师职业倦怠[D]. 沈翰.湖南师范大学2005
  • [8].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D]. 周彦良.东北师范大学2006
  • [9].北华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D]. 王晓英.东北师范大学2006
  • [10].职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 陈韶荣.湖南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