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格“崇高”

论人格“崇高”

论文摘要

所谓“崇高”,是一种纯粹精神方面的境界,是指主体在面对与自己严峻对抗的客体世界所具有的强大力量时所获得的理性超脱和精神提升。“崇高”在哲学意义上是人的一种自我证明,在现实意义上是对人感性生命形而上的崇敬和肯定。由于缺少崇高追求,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体失落、物欲膨胀、精神空虚、情感冷漠、心态浮躁、心理失衡。呼唤崇高,追求崇高,实现崇高的人生信仰,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既有的研究大多从美学视角解读“崇高”现象,本文试图从伦理学角度解读“崇高”,论述“崇高”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人格“崇高”是社会真、善观念的最高体现,它体现的是主体最高的精神力量,意味着道德主体的自我牺牲,并付出超出一般的道德努力,这样才能够代表社会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格“崇高”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也是人之为人的关键,是人类生命的最高追求,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美学视角的崇高和伦理学视角的崇高在对象范围、社会内容、社会本质、存在方式、表现形式,以及对主体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别。构建“崇高”人格,涉及到包括学校教育和其他诸多方面的社会因素,个人自身的状况也有所涉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的强调的是在“崇高”人格建构中,学校教育的作用。“崇高”人格的发展是建立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之上的,明确了“崇高”人格发展的基本要求,应从自由教育、和谐教育、超越教育、创造教育、个性教育等几个方面来建构“崇高”人格。同时,也要从社会大环境方面构建人格“崇高”,应着重从大力发展经济、保持道德信仰体系的开放性、发挥舆论导向功能等几个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真正促进“崇高”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崇高"的缺失
  • 1.1 当前面临的严峻现实
  • 1.1.1 失落的主体
  • 1.1.2 膨胀的物欲
  • 1.1.3 空虚的精神
  • 1.1.4 冷漠的情感
  • 1.1.5 浮躁的心态
  • 1.1.6 失衡的心理
  • 1.2 "崇高"缺失引发的问题
  • 1.2.1 "躲避崇高"
  • 1.2.2 "假、杀、毒、乱"横行
  • 1.2.3 缺乏忧患意识
  • 2 人格"崇高"的定义
  • 2.1 人格"崇高"之认识
  • 2.1.1 社会真、善观念的最高体现
  • 2.1.2 主体最高的精神力量的体现
  • 2.2 人格"崇高"之特征
  • 2.2.1 道德主体的自我牺牲
  • 2.2.2 超出寻常的道德努力
  • 2.2.3 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 2.3 人格"崇高"的历史性
  • 3 追求"崇高"的意义
  • 3.1 崇高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追求
  • 3.1.1 人的本质的体现
  • 3.1.2 人的生命的最高追求
  • 3.2 崇高的社会意义
  • 3.2.1 人类的道德要求
  • 3.2.2 道德精神的精髓
  • 3.2.3 社会进步的动力
  • 4 "崇高"的塑造
  • 4.1 学校教育
  • 4.1.1 和谐教育
  • 4.1.2 个性教育
  • 4.1.3 自由教育
  • 4.1.4 超越教育
  • 4.1.5 创造教育
  • 4.2 社会环境
  • 4.2.1 大力发展经济
  • 4.2.2 发挥舆论导向功能
  • 4.2.3 保持道德信仰体系的开放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J]. 黄河之声 2019(24)
    • [2].《设计艺术的美学研究》 美学视角的艺术设计研究[J]. 建筑学报 2020(Z1)
    • [3].美学视角下进行声乐教学的途径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5)
    • [4].环境美学视角下城市形象文化传承形式及问题研究[J].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7(01)
    • [5].提高新闻美学视角下新闻采编工作的要点[J]. 赤子(上中旬) 2016(03)
    • [6].基于美学视角下声乐艺术的内容和特征分析[J]. 音乐时空 2014(22)
    • [7].基于美学视角的城市特色实证研究[J]. 艺术品鉴 2020(08)
    • [8].美学视角下的网课“三字经”[J].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07)
    • [9].浅析美学视角下的交互形成[J]. 流行色 2020(06)
    • [10].以美学视角,构建审美的语文课堂[J].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09)
    • [11].美学视角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6)
    • [12].以美启真 以真显美——基于“美学视角”的数学解题拾贝[J]. 数学教学通讯 2016(31)
    • [13].浅谈美学视角下的语文教学[J]. 小学教学参考 2017(01)
    • [14].美学视角下职业学校作文教学式微及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7(04)
    • [15].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傲慢与偏见》之翻译策略[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0)
    • [16].柔美的生命 感人的友谊——从接受美学视角解读《夏洛的网》[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3)
    • [17].美学视角下的政府形象塑造[J]. 明日风尚 2017(03)
    • [18].瑜伽运动美学视角中的艺术美分析[J]. 数码世界 2017(08)
    • [19].“美而传”: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新闻生产[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0)
    • [20].美学视角下《茶山情歌》歌词的魅力探究[J]. 福建茶叶 2018(03)
    • [21].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甬菜菜名翻译研究[J]. 戏剧之家 2017(19)
    • [22].探索美学视角下城市风貌的特色塑造——以湖南凤凰古城为例[J]. 四川建筑 2016(01)
    • [23].基于言语行为美学视角分析茶艺解说的语用特点[J]. 福建茶叶 2016(11)
    • [24].对接受美学视角下中国画留白的审美分析[J]. 牡丹 2019(12)
    • [25].接受美学视角下《典妻》剧本中特色汉语结构的英译[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11)
    • [26].美学视角下的壮族红色崇拜[J]. 文存阅刊 2017(19)
    • [27].美学视角下的包装设计艺术窥视[J]. 作家 2013(20)
    • [28].从美学视角看圆的运用[J]. 青年文学家 2010(14)
    • [29].接受美学视角下的陕北民歌英译[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 [30].从接受美学视角探源《荆棘鸟》的轰动效应[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7)

    标签:;  ;  ;  ;  

    论人格“崇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