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16型E2蛋白对巨噬细胞分泌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2蛋白对巨噬细胞分泌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2蛋白及其N端结构域(TAD)和C端结构域(DBD)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观察融合蛋白在Hela细胞或巨噬细胞(MΦ)中的定位。研究HPV16E2蛋白及其TAD、DBD对MΦ分泌TNF-α和IL-1β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1)用Primer5.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PV16E2及其TAD、DBD基因。PCR产物经双酶切后与pEGFP-C1载体相应酶切位点连接,转化E.coli JM109,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筛选阳性克隆,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HPV16E2、pEGFP-C1/TAD及pEGFP-C1/DBD。(2)将质粒pEGFP-C1、pEGFP-C1/E2、pEGFP-C1/TAD、pEGFP-C1/DBD各0.5μg分别转染Hela细胞或MΦ。36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HPV16E2、GFP-HPV16E2TAD、GFP-HPV16E2DBD在Hela细胞或MΦ中的分布及定位。(3)用佛波酯(PMA)诱导THP-1为MΦ;将MΦ分为空白组、GFP组、GFP-E2组、GFP-E2TAD组及GFP-E2DBD组。除空白组外,每组分别转染0.5μgpEGFP-C1、pEGFP-C1/E2、pEGFP-C1/TAD、pEGFP-C1/DBD。转染48h后,取细胞培养上清液, ELISA测定TNF-α和IL-1β的含量;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Φ凋亡。结果:(1) PCR产物分别连接至pEGFP-C1载体上后,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目的片段与HPV16E2、TAD、DBD基因正确连接入pEGFP-C1。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E2、pEGFP-C1/TAD及pEGFP-C1/DBD分别转染Hela细胞或MΦ后,GFP-DBD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GFP-TAD定位于细胞浆,GFP-E2、GFP在细胞核、浆内均有表达,但GFP-E2表达组细胞核荧光亮度强于细胞浆。(2)质粒转染MΦ48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GFP-E2组(321.83±22.00,214.35±22.79)、GFP-TAD组(371.79±22.73,233.52±17.75)明显高于GFP组(265.74±28.74,167.60±18.68)和空白组(234.76±31.94,155.13±20.54)(P<0.05),且GFP-TAD组与GFP-E2组TNF-α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P-TAD组IL-1β含量略高于GFP-E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FP-DBD(265.74±28.74,167.60±18.68)与GFP组或空白组TNF-α及IL-1β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MΦ凋亡率检测中,GFP-E2组(11.53±0.54)、GFP-TAD组(14.57±0.59)明显高于GFP组(4.53±0.37)或空白组(5.20±0.65)(P<0.05),且GFP-TAD组MΦ凋亡率高于GFP-E2组(P<0.05);但GFP-DBD组(4.92±0.49)与GFP组或空白组比较,MΦ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HPV16E2、pEGFP-C1/TAD、pEGFP-C1/DBD均能在Hela细胞或MΦ中表达,GFP-DBD定位于细胞核,GFP-TAD定位细胞浆。(2) HPV16E2及其TAD即时高表达上调MΦ分泌TNF-α和IL-1β。(3) HPV16E2及其TAD即时高表达可诱导MΦ凋亡。

论文目录

  •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膦甲酸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6)
    • [2].人乳头瘤病毒致癌关键因素的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20(05)
    • [3].月经周期对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的影响[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07)
    • [4].液基细胞学联合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35)
    • [5].液基细胞学联合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08)
    • [6].人乳头瘤病毒分流意义未明的非典型细胞的认识[J]. 人人健康 2020(06)
    • [7].关于HPV和你想象的并不一样[J]. 抗癌之窗 2016(04)
    • [8].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知识研究现状[J]. 人人健康 2017(01)
    • [9].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CIN及宫颈癌术后随访中的探讨[J]. 人人健康 2017(02)
    • [10].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意义分析[J]. 现代养生 2017(08)
    • [11].妇科门诊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分析[J]. 健康之路 2017(06)
    • [12].解读人乳头瘤病毒[J]. 人人健康 2012(02)
    • [13].人乳头瘤病毒知多少[J]. 家庭医学 2012(04)
    • [14].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及结果分析[J]. 名医 2020(01)
    • [15].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简版)[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9(06)
    • [16].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重组人乳头瘤病毒中3-(N-吗啡啉)丙磺酸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20(09)
    • [17].人乳头瘤病毒16型重组乳球菌疫苗的研制现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6(10)
    • [18].人乳头瘤病毒的真情告白[J]. 家庭医药 2015(06)
    • [19].海口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易感型别的临床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 2014(06)
    • [20].门诊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初诊心理状况分析与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04)
    • [21].大学新生人乳头瘤病毒认知现状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10)
    • [22].人乳头瘤病毒不同基因型检测的临床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9(09)
    • [23].人乳头瘤病毒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J]. 病毒学报 2020(02)
    • [24].人乳头瘤病毒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0(03)
    • [25].人乳头瘤病毒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对788例女性筛查结果及相关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08)
    • [26].女性外阴鲍恩病合并人乳头瘤病毒18阳性[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20(09)
    • [27].宫颈环形电切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7(02)
    • [28].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及研究现状[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6(11)
    • [29].25岁以上妇女使用人乳头瘤病毒16/18AS04-佐剂疫苗的效力、安全性和免疫原性[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6(06)
    • [30].人乳头瘤病毒衣壳蛋白C末端结构臂具有免疫原性并参与病毒—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J]. 科学新闻 2017(04)

    标签:;  ;  ;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2蛋白对巨噬细胞分泌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