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方法与工作创新

班级管理方法与工作创新

王建宇天津市河东区天铁第二中学300000

摘要:班级管理是教育的基层管理,是对学生直接教育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及心理发展。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执行者,肩负着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及生活的责任。班主任既是学生学业上的导师,又是学生生活中的父母,更是学生成长中的朋友。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决定着一个班级能否健康良性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方法创新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班主任工作是以班主任整个形象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工作中,我坚持与学生平等相处,凡我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尽量带头做好。无论是打扫卫生、整理桌椅还是随手拣垃圾、放拖把、关灯、关风扇等,我都带头做好。让学生有样可学,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相信人的感觉是相互的,班主任的示范作用学生是能感受到的,最终也是能学会的。同时班主任的语言也应达到具有无穷魅力的艺术境界,特别是文明礼貌语。如果师生之间多使用“你好”、“谢谢”、“对不起”等,会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善解人意、亲切友好、职业修养和平易近人,从而你的学生会把你当成知心朋友。班主任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知心朋友是十分让人羡慕的,对于一个已经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了非常好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让你的学生尊重你,只有让你的学生信服你的管理方法,才能使班级更加融洽、更加团结、更加充满活力。魏书生曾经提出“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口号,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得到学生的真话。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简简单单地以理服人是不够的,应更多的学会如何去“以情感人”。班主任行为和语言效应的“潜移默化”起到的教育作用不可小觑。

二、刚柔相济,赏识有度

本人认为,激励与赏识策略应是教育发展的主流,应该放在优先位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处罚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教育学生时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其实,处罚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方式。若太多地使用和泛用,其结果只会让学生形成“见多不怪”的感觉。十六七岁的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犯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若班主任一味只是按“规定”来执行,学生就可能在表面上是接受了,但心里不一定会接受,更有甚者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若班主任在对待这类学生时能适时、适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来教育他们,不采用当众处罚、批评等手段,这些学生可能会在教师信任和暗示的目光里感悟教师的用心,找回希望,找回自尊,努力去克服和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教育效果可能比“处罚”要好得多。而赞赏,对于学生来说,将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既肯定了他的成绩,同时也给他指明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教师充分利用赞赏方式进行教育,学生的亮点与灵性才能被发现和激发。作为班主任,或许会碰到所谓的“问题生”、“双差生”,我们不能选择逃避,必须正视面对。其实,后进生身上同样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就看你用什么尺子去衡量他。教师只有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发现后进生微小的进步,通过教师感情的倾注,唤起后进生积极向上的信心,才能达到转化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应该算是因材施教吧。

对于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魏书生曾经说过:“从表面上看,班主任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

三、实行民主,防止专断

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非常关注班级规划、决策过程中的学生民主参与。魏书生与学生一同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内容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他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以及管理潜能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与发挥,又大大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巨大的自我约束力,真可谓一举多得。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班主任要善于从繁杂、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实行民主,防止专断,树立班级管理的整体观、发展观、民主观。在具体工作中,我注意做到“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尽量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选好干部,要选那些思想素质好、管理能力强并且具有一定领导才能的同学做班干部。平时班主任要注意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干部观,要充分信任他们,放权让他们大胆干,同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给他们树立威信,让同学们信服他,愿意听他指挥,对他们的过失及时予以纠正,让他们快速地成长起来,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成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这样既达到了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的目的,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班主任的“懒”,推动了学生的“勤”,有效地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级管理.北京师大出版社,2008年版。

[2]张万祥《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标签:;  ;  ;  

班级管理方法与工作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