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

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

论文题目: 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民商法学

作者: 熊琳

导师: 江平

关键词: 日本,劳动争议,制度,发展

文献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就日本现行劳动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运行机制和近年来的最新修改及发展作一个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以期能从中吸取于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建设有益的经验。 本文以争议解决机构为序分别进行论述。 首先,介绍劳动委员会的争议解决机制。该委员会为准司法性的合议制的行政机构,该机构的职能主要是解决集体劳动争议: 一、通过斡旋、调解和仲裁程序对集体劳动争议进行解决。在实践中选择运用斡旋程序的占绝大多数,主要是由于其机制简便、快捷、灵活,劳动委员会在斡旋中主要是进行调和劝解,力促争议双方当事人通过自主协商达成一致合意,对当事人来说没有强制约束力。调解则由劳动委员会组成的调解委员会进行,制作调解解决方案提交给争议当事人,力促争议当事人接受,但当事人没有必须接受该方案的义务,因此调解程序对争议当事人也没有强制约束力。仲裁程序对争议当事人则有强制约束力,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争议当事人必须接受,并规定其法律效力相当于集体合同。 二、对不当劳动行为进行行政审查和救济。为确保工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日本工会法对雇用方损害工会的不正当的行为明令予以禁止,对违反该禁止性规定的,工会或工会成员就可以向劳动委员会申请对该行为进行审查,劳动委员会经审理确认构成不当劳动行为的,则作出行政救济的命令。此外,对2004年日本就该机制进行的修改和完善亦进行了介绍。 三、对个别劳动争议可提供建议指导或进行斡旋。此为近年来随着个别劳动争议的急剧增加,由新制定的《个别劳动争议解决促进法》和新修改后的《地方自治法》赋予的新的职能。 其次,介绍设在都道府县的劳动局的争议解决机制。劳动局作为劳动行政主管机构,主要对个别劳动争议的解决提供行政服务: 一、为争议当事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这主要由劳动局在本局办公地点或一些人流集中地段设立的办事点,为劳动者或劳动争议当事人提供劳动关系方面的相关信息咨询等方面的行政服务。 二、为个别劳动争议当事人提供建议或给予指导。劳动局在听取或调查了劳动争议事实后,为劳动争议当事人提供解决争议的相关建议,或给予适当的指导。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日本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 日本劳动法沿革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劳动立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劳动立法

三、日本劳动法的特征

第二节 日本劳动法的渊源和体系

一、日本劳动法的渊源

二、日本劳动法的体系

第二章 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概述

第一节 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概述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与分类

二、日本劳动争议的现状与特征

三、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概观

第二节 日本利益争议解决机制——集体交涉机制

一、集体交涉机制概述

二、集体交涉中的主要问题

三、劳资协商制度与意见处理程序

第三章 劳动委员会的行政解决制度(上)——劳动委员会制度

第一节 劳动委员会制度的沿革

一、劳动委员会制度的创设

二、劳动委员会制度的发展

三、劳动委员会的性质和特征

第二节 劳动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能

一、设置和组成

二、劳动委员会的主要职能

三、工会的资格审查

四、集体合同扩张适用的决定

五、采取强制措施

六、个别劳动劳动争议的解决

七、中央劳动委员会的特别权限

第四章 劳动委员会的行政解决制度(中)——集体劳动争议调整机制

第一节 《劳动关系调整法》概述——集体劳动争议调整机制的确立

一、《劳动关系调整法》主要内容

二、争议调整机制作用的变迁

第二节 集体劳动争议的调整机制

一、斡旋机制及其特征

二、调解机制及其特征

三、仲裁机制及其特征

第五章 劳动委员会的行政解决制度(下)——不当劳动行为救济机制

第一节 不当劳动行为

一、不当劳动行为救济制度概说

二、不当劳动行为的构成要件

三、不当劳动行为的种类及其特征

四、实践中典型的不当劳动行为及其特征

五、关于不当劳动行为司法救济的争论

第二节 不当劳动行为的救济程序

一、概说

二、初审程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复审程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对劳委命令的司法审查问题(行政诉讼)

第三节 不当劳动行为救济制度的完善——2004年《工会法》的修改

一、不当劳动行为救济(或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不当劳动行为救济制度的检讨

三、《工会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劳动局的行政解决制度——个别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第一节 《个别劳动争议解决促进法》的制定——个别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确立

一、制定背景

二、个别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应具备的条件

三、制定前的个别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及各自特点

四、《个别劳动争议解决促进法》的起草与制定

第二节 《个别劳动争议解决促进法》主要内容和特征

一、立法目的与争议解决机制

二、调整对象的界定

三、关于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就劳动关系引发的争议

四、关于求职者个人与雇主之间就招聘录用引发的争议

五、强制当事人自主协商解决的基本原则

六、劳动局行政援助的内容和性质

第三节 争议调整委员会的斡旋机制及其特征

一、概述

二、斡旋的调整对象

三、斡旋的受理

四、争议调整委员会的构成及其特征

五、斡旋程序及其存在的问题

六、其他有关问题

第七章 法院的争议解决制度

第一节 普通民事程序

一、一般民事诉讼程序

二、小额诉讼

三、民事诉讼保全程序

四、民事调解程序

第二节 新的劳动司法解决程序——《劳动审判法》

一、《劳动审判法》的制定过程

二、《劳动审判法》内容概要

三、《劳动审判法》的特色

四、《劳动审判法》实施所面临的问题

第八章 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一、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方式

二、劳动争议解决机构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空洞化

二、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的累讼化

三、劳动仲裁申请期限定性的模糊化

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三方原则”虚无化

五、劳动争议诉讼的民事化

第九章 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于我国的比较和借鉴

第一节 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与我国的比较

一、劳动争议仲裁机制的不同

二、日本的诉讼时效与我国的仲裁申请期限

三、日本集体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与我国集体合同争议解决之规定

四、三方原则在执行上差异

五、劳动行政部门在争议解决机制中作用的不同

第二节 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于我国的借鉴

一、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模式

二、劳动争议的行政解决机制

三、劳动委员会仲裁机制与民间仲裁机制的并存

四、仲裁委员名册的公布和仲裁委员的指定

五、国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全国性的仲裁委员会协会

六、集体劳动争议与集体交涉(协商)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发布时间: 2005-07-11

相关论文

  • [1].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 黄昆.湖南大学2008
  • [2].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 王丹丹.吉林大学2011
  • [3].知识产权对现代民法带来的省思[D]. 黄台英.中国政法大学2005

标签:;  ;  ;  ;  

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