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李从敏(福泉市龙昌团坡小学贵州福泉5505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学理性比较强的学科,学好数学可以更好地便捷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数学也是小学生们将来更好地学好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入门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呢?这将是笔者本文中主要探究的话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生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219-01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当做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控制力比较差,在遇到比较困难的知识的时候,学生自然的会想要逃避,而且数学学习的抽象性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当前的思维能力可能会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保证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在数学课堂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重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志趣,如果不注重兴趣的强化和发展,就会导致学习兴趣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阶段。

善于采用激励性评价。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增强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深化。所以,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更加想去探索,从而强化已有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在教学中,面对教师的问题,他们会异常兴奋,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还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并不断地吆喝着“我,我,我……”希望能够引起教师的注意,从而表现自己,我们可以想象到,他们多么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赏识,这个时候,教师一句命名“一、二、三,坐好了”。教师的这句话,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浇灭了他们的希望之火,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并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会进一步提高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所有的学生都想取到成功,成功是学习兴趣不断强化的最大动力,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新课标提倡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用不同的速度来学习数学,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都能获得一种成就感,不断推动兴趣的发展。

二、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

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他们的学习才会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学习的动因才会持久不衰。实践表明,很多学生学习被动,不愿意积极思考,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呢?

1.数学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的科学性,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

2.让学生体验到掌握知识、驾驭知识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对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感兴趣,所以,对一些较复杂或特殊的数学题目,要注意教育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培养他们顽强的毅力,并引导他们解决疑难,使他们体验到驾驭知识的乐趣和克服困难的喜悦。

3.教师还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实际测量时,可让学生亲自到生活中度量、观察、记录等。在实践中,孩子们不但熟悉了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此外,数学教师还应注意常用自己对数学的爱好和钻研精神去感化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勤学精神。

三、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存在很强的好奇心,同时,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小学生如果喜爱某个教师,那么他们也会非常愿意跟着这位教师一起学习,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得非常活跃。相反,如果小学生不喜欢这名教师,甚至存在厌烦的心理,那么小学生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得非常消沉,不愿意跟着这名教师一起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变化有全面的了解,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喜爱。例如,小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在与其他同学进行打闹时,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在课堂上直接批评学生,否则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会使事情更加的复杂化,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心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下与学生进行沟通,要学生明白自身的错误所在。这样才能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才能够顺利开展,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的学习伙伴。

四、合理利用教材,充分发挥生活素材

教材中的题型设计尽管练习形式比较单调,但是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要合理利用教材自带的布局格式和习题,以教材为模板和参考对象,在授课过程中合理加入各种生活元素,将教材上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生活当中的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常见几种量分别为:元、角、分;厘米、分米、米;克、千克;时、分、秒。在我们成人的思考能力下认为这些知识极其简单,但是学生对这些常见量的理解和掌握却有较大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合理有效地加入生活元素,既方便学生理解,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当学到“元、角、分”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去小卖铺买东西的情景,让他们思考如何将元、角、分的钱币区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等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当做开展教学的前提条件。只有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这样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才会更加的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张小丹.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读与写,2014(11).

[2]罗卫锋.探究小学数学的创新与改进[J].读写算,2015(16).

标签:;  ;  ;  

如何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