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小学教师适应性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小学教师适应性研究

论文摘要

2001年秋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展开,2004年秋季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此次新课程改革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管理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的任何变革关键在于实施,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直接参与者,是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所以,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是关键因素,最终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走向,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情况将直接影响课程改革推广的质量。因此,笔者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背景下,了解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情况及在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影响教师适应性的因素,并就进一步促进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选取了西安市3所不同性质类型的小学,通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这3所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新课程认可度、新课程适应性、新教材适应性、新教师角色适应性、新教学行为适应性、新课程资源适应性、新评价方式适应性、新培训方式适应性等方面,得出以下两大方面的结论:一、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持支持态度,教师角色和行为较大程度地体现了新课程要求,从总体上讲教师对新课程具有一定的适应水平,但也存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够充分,评价体制过于落后,教师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二、性别不是影响教师适应性的因素,而年龄、教龄、职称、学科、学历等因素对教师适应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教师适应性因素包括主客观两方面,主观因素以教师的素质结构跟不上新课程要求为主,客观因素为评价机制落后,培训效果不理想,教材本身存在不足,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够充分等。针对以上分析,笔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做好评价机制的配套改革,包括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培训工作,包括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等;提高教师的素质结构;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关注新手教师和老教师;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以及给专家的建议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新课程改革背景
  • 1.1.2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实践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适应
  • 1.3.2 适应性
  • 1.3.3 教师适应性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历程
  • 2.1.1 杜威的课程"心理化"
  • 2.1.2 拉格"教师规划课程"思想
  • 2.1.3 "丹佛计划"和"八年研究"
  • 2.1.4 塔巴的课程开发模式
  • 2.1.5 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
  • 2.1.6 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
  • 2.1.7 以康奈利为代表的近期研究
  • 2.2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 2.2.1 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教师角色
  • 2.2.2 从课程运作的角度看教师角色
  • 2.2.3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角色
  • 2.3 关于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适应性研究
  • 2.3.1 教师对新课程的整体适应性研究
  • 2.3.2 具体学科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研究
  • 2.3.3 以往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法
  • 3.3.2 问卷调查法
  • 3.3.3 访谈法
  • 3.4 调查维度
  • 3.5 问卷的试测及分析
  • 3.6 问卷正式发放
  • 3.7 数据处理
  • 第4章 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4.1 教师对新课程的总体适应现状
  • 4.1.1 教师普遍认可新课程理念
  • 4.1.2 教师对课程资源的适应
  • 4.1.3 教师角色的适应
  • 4.1.4 教学行为的适应
  • 4.1.5 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
  • 4.1.6 教师对评价方式的适应
  • 4.1.7 教师对培训方式的适应
  • 4.2 性别、年龄、教龄、学科、职称、学历等因素对教师适应性的影响
  • 4.2.1 性别对教师适应性的影响
  • 4.2.2 年龄对教师适应性的影响
  • 4.2.3 教龄对教师适应性的影响
  • 4.2.4 学科对教师适应性的影响
  • 4.2.5 职称对教师适应性的影响
  • 4.2.6 学历对教师适应性的影响
  • 第5章 影响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因素分析
  • 5.1 客观因素
  • 5.1.1 教师的评价体制落后
  • 5.1.2 教师的培训效果不理想
  • 5.1.3 教材本身存在不足
  • 5.1.4 考试评价制度方面
  • 5.2 主观因素
  • 5.2.1 教师的素质结构跟不上新课程要求
  • 5.2.2 教师自身的年龄,教龄,职称,学历等因素的影响
  • 5.2.3 教师的工作压力大
  • 5.2.4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充分
  • 第6章 加强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对策
  • 6.1 做好评价制度的配套改革
  • 6.2 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培训工作
  • 6.3 争取家长的合作与支持
  • 6.4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 6.5 关注新手教师与老教师
  • 6.6 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
  • 6.7 给专家的建议
  •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提升课改观是实施好新课程的关键[J]. 教育革新 2010(10)
    • [2].新课程理念下两种教学设计的比较——以“澳大利亚”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12)
    • [3].新课程背景下好教师的职业素养[J]. 林区教学 2017(06)
    • [4].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合作学习[J]. 科技资讯 2017(18)
    • [5].动静相协 形悦相宜——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板书的功能和魅力[J]. 高考 2020(07)
    • [6].如何练就高效的数学课堂[J]. 高考 2019(09)
    • [7].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变化[J]. 学苑教育 2019(11)
    • [8].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J]. 新课程(上) 2019(05)
    • [9].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9(31)
    • [10].打造学生喜欢的道德与法治课堂[J]. 学周刊 2019(13)
    • [11].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必备的素养[J]. 甘肃教育 2016(19)
    • [12].让生活融入课堂:趣味物理问题妙用举例[J]. 湖南中学物理 2016(11)
    • [13].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教学[J]. 甘肃教育 2017(02)
    • [14].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 内蒙古教育 2017(08)
    • [15].《英国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指南》解析[J].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7(03)
    • [16].新课程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化研究的几点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05)
    • [17].新课程视野下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8)
    • [18].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1)
    • [19].我看语文优质课[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14)
    • [20].打造新型语文课堂之我见[J]. 内蒙古教育 2017(14)
    • [21].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2)
    • [22].新课程高中函数教学设计改进与完善探讨[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7)
    • [2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8)
    • [24].浅谈如何建构动态生成型数学课堂[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8)
    • [25].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7(S2)
    • [26].新课程需要“新”教师[J]. 小学教学参考 2009(33)
    • [27].留住音乐 回归本色——对音乐教学中偏离“音乐”现象的分析[J]. 小学教学参考 2017(18)
    • [28].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J]. 黑河教育 2017(08)
    • [29].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8)
    • [30].让结果变过程,让知识变智慧——从“我只是让学生多讲了点”谈起[J]. 文教资料 2010(30)

    标签:;  ;  ;  

    新课程实施中小学教师适应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