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种论文-陈洁

濒危种论文-陈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濒危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种群,丽纹蛇,水雉,蓝喉蜂虎,观鸟,秋沙鸭,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凌波仙子

濒危种论文文献综述

陈洁[1](2018)在《珍稀濒危种群不断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江日报讯( 陈洁)6月以来,珠叁角的观鸟爱好者纷纷来到肇庆,寻找“凌波仙子”水雉鸟的倩影。水雉鸟是国家保护动物,只选择宁静、环境良好的地方繁衍栖息。类似的生态故事,在我市还有许多。在星湖绿道上随便走走,总能瞥见鸟儿灵巧优美的身姿。外地游客(本文来源于《西江日报》期刊2018-06-22)

靳明,叶碧碧,庞燕,储昭升,杨琦[2](2016)在《濒危种螺蛳对典型附着藻的摄食特性及其在洱海流域恢复的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室小试研究濒临灭绝物种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对舟形藻(Naviculaceae sp.)、菱形藻(Nitzschia sp.)、孟氏颤藻(Planktothrixmougeotii)以及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4种典型附着藻类的摄食探讨其摄食生态学特性,调查海菜花(Ottelia acumiuate)养殖塘中藻的群落结构及水体的pH值、光照、溶解氧(DO)、温度等环境,从摄食生态学角度分析,探讨螺蛳在洱海流域恢复的可行性。摄食实验结果显示:螺蛳对实验选取四种藻摄食率关系为舟形藻>菱形藻>孟氏颤藻>四尾栅藻。对舟形藻摄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时其摄食强度最大,摄食率(IR)为(2.19±0.16)mg个~(-1)d~(-1);螺蛳在光照为0-100001x的范围内均有较强的摄食活动,摄食活动最适宜的光照强度区间为1000-20001x,摄食率IR均达到3.0mg个~(-1)d~(-1)以上;溶解氧DO对其摄食活动影响显着,当DO大于3.6mg/L时螺蛳摄食活跃,低于1mg/L时螺蛳基本停止摄食;螺蛳摄食率大小跟螺蛳重量呈显着负相关P<0.05。洱海流域海菜花塘水体的调查结果得出海菜花塘的pH值、光照、DO、温度以及藻等环境因子均适合螺蛳生存繁衍,可通过构建海菜花湿地来实现螺蛳的保种与扩增恢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王佳慧[3](2015)在《特有濒危种血皮槭天然群体生长状况及分子谱系地理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皮槭(Acer griseum (Franch.) Pax),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槭树属(Acer L.)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濒危植物,是世界着名的优秀的园林观赏绿化树种。该物种呈片段化分布于华中地区的秦岭、大巴山、武陵山和中条山不同山系中,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地区之一,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地质历史事件。由于气候变化、生境恶化、生殖生物学特性和人为砍伐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血皮槭处于濒危状态,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地保护。因此,本论文以血皮槭11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叶绿体基因组rps16序列分析位遗传标记探讨血皮槭的谱系地理,不仅可以了解其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而且可以揭示地质结构变化与气候变化对其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更为开展遗传资源保护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野生血皮槭生长状况我国自然生境中的血皮槭大树单株数量较少。根据每个群体最粗单株的胸径和地径,将11个群体大致推测为3个区域:第一区域推测为地理起源中心区,最大胸径达40.00cm以上;第二区域为扩张分布区,最大胸径在28.00-40.00cm之间,最大地径达60.00cm以上;第叁个区域为边缘分布区,最大胸径小于20.00cm,最大地径在24.00-44.00cm之间。另外,野外观察发现很多群体都遭到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这不仅影响了血皮槭的生长,也是导致血皮槭群体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2.血皮槭天然群体单倍型地理分布基于rps16序列分析,血皮槭群体内一共有8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1为原始单倍型,分布最广、分布频率最高的单倍型,单倍型H-5是重庆城口的特有单倍型。H-1推测是古老单倍型。这8个单倍型集中分布于血皮槭的中心分布区,即秦岭和大巴山两个山脉中,边缘分布区中条山和武陵山这两个山脉的单倍型种类少。3.血皮槭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血皮槭的单倍型多样性Hd=0.662,核苷酸多样性Pi=0.00183;每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很大。综合分析表明,大巴山和秦岭两个山系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在11个群体中重庆城口CHK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血皮械天然群体遗传多样相对较高,遗传因素不是导致其濒危的原因。4.血皮械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研究AMOVA分析结果表明,血皮槭野生群体间的变异(45.45%)小于群体内的变异(54.55%),其遗传变异差别不多存在于群体内。通过Haplonst程序计算得出,群体间遗传分化Gst为0.567,低于被子植物的平均值,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Nst为0.629,Nst略大于Gst(p<0.05),表明血皮槭叶绿体单倍型具有谱系地理结构,但不是很明显的。5.血皮械的历史动态失配分布分析结果显示,血皮槭物种水平上,实际观察扩张曲线呈现单峰,由此推测血皮槭历史曾经历过群体快速扩张事件。Fu's Fs中性检验值Fs为-2.72314,为显着负值(P<0.05),进一步支持血皮槭历史曾经历过快速扩张事件的推断。通过血皮槭分子钟推测的分化时间结合造山运动时间的分析,推测血皮槭最初是集中分布,起源中心为重庆城口CHK。历史上群体曾发生过快速扩张,且边缘分布区的群体发生了奠基者效应。此外,边缘群体还发生变异,拥有了与起源中心不同的单倍型。太白山(TBS)和老君山(LC)群体由于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群体遗传多样性明显下降,单倍型数量少。由于造山运动和山系的形成导致了血皮槭现在片段化的分布格局。6.血皮械遗传资源保存策略及建议通过对野生血皮械生长、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提出以下遗传资源保护策略:(1)以原地保护为主,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其栖息地的保护,避免对其原生境的破坏。重庆城口(CHK)和河南内乡(NX)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两个群体包含了7个单倍型,建议将重庆城口群体和河南内乡群体作为遗传资源的优先保护单元。(2)加强血皮槭的引种驯化,收集优先保护群体的遗传资源开展异地保护。(3)建议华中地区应列为亚热带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5-05-01)

张雅平[4](2014)在《保护濒危种质资源 河南克隆猪实现“零”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雏鹰农牧集团的首批5头克隆猪顺利诞生,个个活泼健康,不仅实现了养猪大省河南克隆猪技术上零的突破,还在我国地方种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引领对地方种猪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新风尚。 五头克隆小猪诞生河南 实现“零”(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报》期刊2014-10-12)

蒋玉婷,张凤兰[5](2013)在《珍稀濒危种斧形沙芥果皮与种子内源抑制物的抑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斧形沙芥为材料,通过甲醇浸提液萃取斧形沙芥种子,研究其提取液对白菜、解除休眠斧形沙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斧形沙芥种子休眠与种子内源抑制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斧形沙芥种子存在较强生理活性的内源抑制物质,不同溶剂提取斧形沙芥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不同,抑制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甲醇、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3年11期)

张孟文[6](2012)在《南岛清澜港海桑属种群特征及其濒危种海南海桑繁殖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海桑属植物在海南岛清澜港红树林保护区的分布情况及海南海桑濒危的原因,本文重点研究了海桑属植物所在的红树林群落组成特征、海桑属植物的种群分布特征及濒危植物海南海桑的繁殖生态学特性。关于海桑属的群落特征及分布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桑属植物群落生长在距低潮线不远的海滩上或至内河、潮水盐度较低地段的低潮滩上,常常为海水淹没;群落中红树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真红树植物有24种,半红树植物20种,优势种为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海桑(Sonneratis caseolaris),海桑属植物主要6种,分别是海桑(S. caseolaris)、杯萼海桑(S. alba)、无瓣海桑(5. apetala)、卵叶海桑(S. ovata)、拟海桑(S. paracaseolaris)、海南海桑(S. hainanensis),其中卵叶海桑、拟海桑已处于濒危状态,海南海桑处于严重濒危状态。关于海南海桑繁殖生态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海桑退化雄蕊数受花部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与花萼直径之间呈极显着负相关,海南海桑的繁育系统为混合交配,其中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蝙蝠、蜜蜂和蚁类)。(2)海南海桑种了空壳率较高,为53.33%,种子需要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其适宜温度为30-40℃,最适温度为35℃;盐度在0-7.5‰时种子可萌发,最适盐度为2.5‰。在各环境因子中,盐度与发芽率、发芽势和胚根长之间极显着负相关,表明了种子萌发对盐度的反应敏感,低盐度促进萌发,高盐度抑制萌发。(3)海南海桑幼苗生长最适盐度生态幅在0-5‰之间,低盐度下的幼苗侧根多且较长,而高盐度下侧根则少又短,表明高盐度抑制幼苗根系伸长。(4)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的研究表明,人工散播种子在自然状态下萌发率为0,散播种子遭动物破坏和被搬迁共占观测数的81.5%和18.5%;另外野外调查发现,3株海南海桑母树下都没有见到幼苗,可见自然条件下,海南海桑种子转化到幼苗的过程是很脆弱的环节。综合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文昌清澜港地区的红树林群落中,海桑属植物所在的区域,其群落主要以海桑和海莲组成。6种海桑属植物中卵叶海桑、拟海桑已处于濒危状态,海南海桑更是处于严重濒危状态。结合海南海桑繁殖生态学特性的研究结果,不难发现,海南海桑处在严重濒危状态不仅与林下光照不足导致温度变化及海水盐度过高抑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关,而且与开花和坐果期间,雄蕊退化和脱落、落蕾落果,导致有效传粉、有效结实低,种子空壳率高、种子的萌发率低及在野外成熟的果实与种子被野生动物啃食密切相关。对此要采取的保护措施有:开花期进行人工异株异花授粉,提高传粉效率,增加坐果率,促进结实。建造小型人工模拟温室,及时采集种子,通过室内育苗扩大种群,并进行盐度等因子的驯化,等幼苗个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再移栽至林下进行大而积野外种植,恢复海南海桑种群数目。(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2-05-01)

石松利,王迎春,周红兵,周健华[7](2012)在《濒危种四合木与其近缘种霸王水分关系参数和光合特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压力室-容积技术(P-V技术)对西鄂尔多斯地区特有的濒危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和生长于同一生境的近缘种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Bunge)Maxim.)的7个水分关系参数饱和含水量时最大渗透势(Ψssat)、初始质壁分离时的渗透势(Ψtslp)、初始质壁分离时渗透水相对含量(ROWCtlp)、初始质壁分离时的相对含水量(RWCtlp)、质外体水的相对含量(AWC)、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Va/V0),以及细胞最大弹性模量(εmax)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二者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从生理生态学角度探讨了二者生存力、适应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四合木的εmax、ROWCtlp值和RWCtlp值均显着低于霸王,而Ψssat值Ψtslp值、AWC和Va/V0高于霸王。二者保持膨压的能力和方式不同,四合木表现为较小的细胞体积和较强的持水能力,主要以高的组织弹性来保持膨压,而霸王主要以增加细胞质浓度的渗透调节来维持膨压,弹性调节较弱。且四合木保持最大膨压的能力和维持最低膨压的极限渗透势低于霸王,耐旱性弱于霸王。2)自然条件下,四合木和霸王叶片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日进程均呈"双峰"曲线,主峰出现在11:00时,次峰出现在15:00时左右,光合作用的午间降低是由气孔导度(Gs)降低造成的。二者相比,四合木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低于霸王,光合能力和对干旱环境适应能力弱于霸王。研究表明四合木在生理生态学方面的生存力、适应力弱于霸王。(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Pradeep,Chandra,Srivastava[8](2011)在《特有和极度濒危种——Cycas beddomei在其自然栖息地印度安得拉邦蒂鲁伯蒂市古德伯山的受威胁状况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Cycas beddomei的严重受威胁状况进行了介绍。Cycas beddomei是苏铁属唯一被列入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1的物种,印度安得拉邦蒂鲁帕蒂市-古德伯山特有种。笔者在过去的二十二年里对C.beddomei的栖息地进行了访查,将其受威胁原因归纳为两个方面,即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威胁主要为栖息地破坏,如宗教活动,建设大坝和铺设巨大的饮用水管道,创建连通的金属管路,为了扩充发电量建立航空涡轮机高塔以及在这一(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苏铁生物学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2-01)

魏静,于宁[9](2011)在《敦化迎来大批中华秋沙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魏静 于宁)近日,敦化林业局施业区内的富尔河流域,迎来了200多只中华秋沙鸭,叁五成群地在这里栖息、觅食,种群密度如此之高实属罕见。    中华秋沙鸭是第叁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被称为“鸟类中的活化石”,是全球(本文来源于《吉林日报》期刊2011-05-14)

吴之坤,张长芹,乔琴,申敏[10](2009)在《中国特有濒危种川东灯台报春(报春花科)的重新发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6月份和9月份,作者在对重庆市城口县大巴山地区进行考察时,采集到了中国特有种川东灯台报春(Primula mallophylla)的标本,这是近百年来对该种除模式标本外的再度发现。根据在大巴山观察及采集到的材料,作者对过去该种的特征描述中存在的一些疑问进行了澄清,更正和补充了其形态描述;对历史上混淆的几个种列出了检索表;报道了该种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根据国际通用的"红色名录等级及标准"对其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本文来源于《云南植物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濒危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实验室小试研究濒临灭绝物种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对舟形藻(Naviculaceae sp.)、菱形藻(Nitzschia sp.)、孟氏颤藻(Planktothrixmougeotii)以及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4种典型附着藻类的摄食探讨其摄食生态学特性,调查海菜花(Ottelia acumiuate)养殖塘中藻的群落结构及水体的pH值、光照、溶解氧(DO)、温度等环境,从摄食生态学角度分析,探讨螺蛳在洱海流域恢复的可行性。摄食实验结果显示:螺蛳对实验选取四种藻摄食率关系为舟形藻>菱形藻>孟氏颤藻>四尾栅藻。对舟形藻摄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时其摄食强度最大,摄食率(IR)为(2.19±0.16)mg个~(-1)d~(-1);螺蛳在光照为0-100001x的范围内均有较强的摄食活动,摄食活动最适宜的光照强度区间为1000-20001x,摄食率IR均达到3.0mg个~(-1)d~(-1)以上;溶解氧DO对其摄食活动影响显着,当DO大于3.6mg/L时螺蛳摄食活跃,低于1mg/L时螺蛳基本停止摄食;螺蛳摄食率大小跟螺蛳重量呈显着负相关P<0.05。洱海流域海菜花塘水体的调查结果得出海菜花塘的pH值、光照、DO、温度以及藻等环境因子均适合螺蛳生存繁衍,可通过构建海菜花湿地来实现螺蛳的保种与扩增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濒危种论文参考文献

[1].陈洁.珍稀濒危种群不断回归[N].西江日报.2018

[2].靳明,叶碧碧,庞燕,储昭升,杨琦.濒危种螺蛳对典型附着藻的摄食特性及其在洱海流域恢复的可行性[J].生态学报.2016

[3].王佳慧.特有濒危种血皮槭天然群体生长状况及分子谱系地理初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

[4].张雅平.保护濒危种质资源河南克隆猪实现“零”突破[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

[5].蒋玉婷,张凤兰.珍稀濒危种斧形沙芥果皮与种子内源抑制物的抑制活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

[6].张孟文.南岛清澜港海桑属种群特征及其濒危种海南海桑繁殖生态学研究[D].海南大学.2012

[7].石松利,王迎春,周红兵,周健华.濒危种四合木与其近缘种霸王水分关系参数和光合特性的比较[J].生态学报.2012

[8].Pradeep,Chandra,Srivastava.特有和极度濒危种——Cycasbeddomei在其自然栖息地印度安得拉邦蒂鲁伯蒂市古德伯山的受威胁状况观察[C].第九届国际苏铁生物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1

[9].魏静,于宁.敦化迎来大批中华秋沙鸭[N].吉林日报.2011

[10].吴之坤,张长芹,乔琴,申敏.中国特有濒危种川东灯台报春(报春花科)的重新发现(英文)[J].云南植物研究.2009

标签:;  ;  ;  ;  ;  ;  ;  ;  ;  ;  

濒危种论文-陈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