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振夹心换能器式圆筒型行波超声电机理论与实验研究

纵振夹心换能器式圆筒型行波超声电机理论与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超声电机是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驱动器,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灵活、低速大转矩、响应快、无电磁干扰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其中对行波超声电机研究的最多,并且应用最广。传统的圆环型行波超声电机定转子之间的接触状态为动态的点面接触,造成其输出力矩低。另外这种类型的电机将陶瓷片粘在定子齿的背面,通常陶瓷片都比较薄,能量转换能力有限,也限制了电机的输出力矩。针对传统行波电机的上述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纵振夹心换能器式圆筒型行波超声电机,一方面将定转子之间的动态点面接触改为线面接触,另一方面采用两对纵振夹心换能器激发圆筒的弯振模态。本文首先介绍了换能器式圆筒型超声电机的基本结构,并对圆筒型定子进行理论分析,从圆柱壳体的振动微分方程出发,通过给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求解出圆柱壳体振动的特征频率,为此类电机的设计提供初始参数。推导出了弹性体中弯曲行波的方程、激励条件以及定子齿面质点的运动轨迹方程,在理论层面验证该结构电机的可行性。以理论计算得到的初始参数为基础,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10.0设计了振动模态相互匹配的圆筒型定子和换能器。在此基础上,对电机整体建模,先通过模态分析,得到整个电机定子的振型和特征频率,然后通过瞬态分析,得到齿端质点的运动轨迹,在仿真层面上验证了该结构电机的可行性,最终确定电机的结构参数,并且根据仿真结果发现了该构型电机行波畸变现象,初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善行波波形质量的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制作了纵振夹心换能器式行波超声电机的实验样机,搭建了实验平台,测试了超声电机的机械输出性能,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并结合样机的制作过程分析了影响电机运转的不利因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超声电机的概述
  • 1.2.1 超声电机的工作机理
  • 1.2.2 超声电机的特点
  • 1.2.3 超声电机的分类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行波超声电机的研究方向
  • 1.5 传统环形行波超声电机存在的问题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纵振夹心换能器式圆筒超声电机理论分析
  • 2.1 引言
  • 2.2 电机的基本结构
  • 2.3 电机定子的振动特性分析
  • 2.3.1 圆柱壳体的基本假设
  • 2.3.2 圆柱壳体的振动分析
  • 2.4 电机的运行机理
  • 2.4.1 弯曲振动行波的形成
  • 2.4.2 定子齿表面质点的运动轨迹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纵振夹心换能器式圆筒超声电机有限元分析
  • 3.1 引言
  • 3.2 圆筒型定子的结构设计
  • 3.2.1 定子基体振动模态的选择
  • 3.2.2 定子齿在驱动中的作用及设计原则
  • 3.2.3 圆筒型定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2.4 定子圆筒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3.3 纵振夹心式换能器的设计
  • 3.3.1 纵振夹心式换能器的结构及特点
  • 3.3.2 换能器材料的选择
  • 3.3.3 夹心式换能器的理论分析与设计
  • 3.3.4 纵振夹心换能器的仿真分析
  • 3.4 超声电机的有限元建模与分析
  • 3.4.1 超声电机的模态分析
  • 3.4.2 超声电机的谐响应分析
  • 3.4.3 超声电机的瞬态分析
  • 3.5 电机定子结构尺寸的确定
  • 3.6 定子行波波形质量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 3.6.1 行波波形质量分析
  • 3.6.2 影响因素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纵振夹心换能器式圆筒超声电机实验研究
  • 4.1 引言
  • 4.2 超声电机的样机及实验装置的建立
  • 4.2.1 圆筒型行波超声电机的样机
  • 4.2.2 实验装置的建立
  • 4.3 电机定子的阻抗测试与阻抗匹配设计
  • 4.3.1 超声电机的阻抗匹配设计
  • 4.3.2 阻抗特性结果分析
  • 4.4 电机的运行性能测试
  • 4.4.1 频率-转速特性测试
  • 4.4.2 电压-转速特性测试
  • 4.4.3 转矩-转速特性测试
  • 4.4 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1 合成行波振动中存在驻波成分
  • 4.4.2 定转子之间接触情况对电机运行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折回型纵向振子低频拼合圆柱换能器[J]. 声学学报 2020(01)
    • [2].碟形纵弯换能器研究[J].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19(04)
    • [3].换能器阵列型超声抛光机理及声场仿真和实验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0(02)
    • [4].宽体液腔Janus-Helmholtz换能器[J]. 应用声学 2020(05)
    • [5].圆环换能器故障成因评判的实验设计[J]. 声学技术 2018(05)
    • [6].一款低频Janus-Helmholtz顺性腔换能器[J]. 声学技术 2016(05)
    • [7].铁镓驱动弯曲圆盘换能器设计及振动特性研究[J]. 应用声学 2016(06)
    • [8].环状活塞换能器的声镊子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1)
    • [9].管梁耦合宽带换能器[J]. 声学学报 2017(05)
    • [10].一种采用PVDF压电薄膜的弯张换能器[J]. 振动与冲击 2016(03)
    • [11].铁镓复合棒换能器设计及非线性驱动研究[J]. 声学学报 2016(03)
    • [12].Ⅲ型弯张换能器设计研制[J]. 压电与声光 2016(04)
    • [13].一种宽频带压电单晶换能器设计[J].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0(01)
    • [14].外接电感对轻负载阶梯型换能器频率的影响规律[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2)
    • [15].两种低频换能器结构性能有限元研究[J]. 舰船电子工程 2017(11)
    • [16].压电陶瓷堆位置对郎之万换能器内部损耗的影响[J]. 声学技术 2017(02)
    • [17].超声水表换能器时间与温度影响试验研究[J]. 仪表技术 2017(10)
    • [18].新型纵弯复合换能器频率特性及辐射声场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2)
    • [19].粘接层对PVDF换能器性能影响研究[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6(08)
    • [20].换能器焊点对声场分布影响的研究[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5(03)
    • [21].高频宽带换能器研究[J]. 声学技术 2013(06)
    • [22].低频钹式换能器的有限元分析[J]. 四川兵工学报 2013(06)
    • [23].声管测量系统的宽带复合型换能器[J]. 声学学报 2011(04)
    • [24].钹式换能器的有限元设计与分析[J]. 四川兵工学报 2011(10)
    • [25].Spherical-cymbal换能器静水压性能研究[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0(03)
    • [26].钹型换能器结构演化[J]. 机械与电子 2009(02)
    • [27].考虑预应力的双励磁线圈铁镓换能器输出特性[J]. 电工技术学报 2019(23)
    • [28].非理想条件下换能器阵列指向性研究[J]. 压电与声光 2020(01)
    • [29].压电薄球壳换能器瞬态响应的模型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J]. 振动工程学报 2020(02)
    • [30].声波测井单极换能器的近似理论分析[J]. 测井技术 2020(02)

    标签:;  ;  ;  ;  

    纵振夹心换能器式圆筒型行波超声电机理论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