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纸”的制作工艺及象征文化阐释

“和纸”的制作工艺及象征文化阐释

论文摘要

造纸术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传统造纸工艺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纸术东传至日本,其工艺在效仿中国大陆的基础上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世人称之为“和纸”。研究“和纸”的制作工艺及其象征文化阐释,可以了解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情况;借鉴到我国手工纸传统技艺的保护工作中,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利用提供一种有益的方法与模式;同时推进中日文化的交流,是一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工作。象征人类学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是“象征符号体系表达的传承概念体系”,作为意义系统表达、传承的象征符号系统,是符号载体(能指)、符号规则和符号意义(所指)的统一。“和纸”文化也不例外,“和纸”作为表层结构的符号载体,既包括作为物质器物的“和纸”造型,也包括与其有关的宗教仪式行为,还包括“和纸”造型艺术中所显示的纹样内容及其他各种信息。“和纸”被广泛应用于宗教、民俗、艺术、建筑、工艺等各个领域,兼具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的多个层面,它是反映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和纸”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探寻“和纸”表层结构所隐藏的深层文化内涵,更可以探索日本文化的发展脉络。在中国,对传统手工纸的研究资料很多,但对于日本“和纸”的系统研究却非常少见,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学专家潘吉星院士在《中国造纸技术史稿》一书中曾论述过日本“和纸”与中国纸的渊源关系,寿岳文章的《日本の紙》以及久米康生的《和紙の源流》,对日本著名的手工纸及其造纸术的发展也作过详细地介绍。但是,真正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个角度去研究日本“和纸”的,在国内学术界来说应该还是个空白。本人在读博期间全面开展论文文献调查的同时,申请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研究项目,在日本进修一年,利用在日本的便利条件,通过日本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网络搜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和照片,还在日本海及关西地区包括岛根县的石州半纸产地三隅、以及以出云民艺纸、雁皮纸著称的安倍荣四郎纪念馆、金城民俗博物馆以及福井县今立郡今立町纸祖神神社、和纸之乡会馆进行了实地考查,对日本“和纸”技艺的重要传承人进行了口头采访,回国后又南下去宣纸故里安徽泾县、竹纸故里浙江富阳进行了实地调察并购得大量的纸样品,这些都为撰写论文和日后开展深入的比较研究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论文依据大量日本文献,辅以本人实地调查、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论述“和纸”的制作工艺,并进行象征文化阐释,主要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叙述纸的传播及“和纸”的产生与发展,探讨日本纸产生以前的文化传播媒介,并通过分类研究概括出“和纸”的种类、特点以及其使用的原料和原产地,“和纸”作为日本重要的无形文化财,本文还专门论述了日本著名的“和纸”传承人及其所持有的技术,并特别指出“传统手工艺技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遗产往往以技艺为表现手法,依靠特定民族、特定人的展示而存在。“手工艺作业中”体现的“心”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第二章主要探讨“和纸”的制作工艺。分白纸与加工纸两大类加以论述,对日本白纸制作工艺的叙述采用古今对比方法;加工纸工艺则采用历时方法,从奈良时代的写经料纸,到近代的金唐革纸和现代的美术工艺纸,笔者力图摸清日本“和纸”加工工艺的发展脉络。第三章介绍“和纸”在书法、艺术领域、古典文学、建筑装饰、工艺素材、世俗生活中的用途及功能,解读“和纸”在文化传播中承载的历史使命。第四章运用历史文献、象征人类学、阐释人类学的理论,以“和纸”的物质器物造型以及宗教仪式行为为研究对象,阐释传统“和纸”表层结构所隐藏的深层文化内涵及其象征意义。通过研究,笔者提出日本“和纸”是具有以下几种象征意义的符号:一是神人沟通的宗教符号;二是民俗节庆的象征符号;三是吉祥祈福的象征符号;四是文人墨客的情感符号;五是社交礼仪的象征符号;六是自然与艺术相结合的魅力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体现文化的多样性,而且它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特别需要我们去保护,珍惜,传承和发展。笔者在结语中利用中日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传统手工纸的文化传承作了一个粗略的探索,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日本对无形文化财的保护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纸的传播与“和纸”的发展
  • 第一节 纸产生以前的书写载体
  • 第二节 纸在日本的传播及“和纸”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三节 “和纸”的特点及种类
  • 第四节 “和纸”的产地
  • 第五节 著名的“和纸”传承人及其所持有的技术
  • 第二章 “和纸”的制作工艺
  • 第一节 日本白纸的制作工艺
  • 第二节 日本加工纸的制作工艺
  • 一 奈良、平安时代的写经料纸
  • (一) 染色纸
  • (二) 金箔银箔纸
  • (三) 薄样纸
  • (四) 继纸
  • (五) 墨流
  • (六) 唐纸
  • 二 近世加工纸
  • (一) 缩缅纸
  • (二) 千代纸
  • 三 近代的金唐革纸
  • 四 现代美术工艺纸
  • 第三章 “和纸”的功用
  • 第一节 纸与书法
  • 第二节 纸与艺术
  • 一 绘卷物
  • 二 浮世绘
  • 三 歌舞伎、能(NOH)与人形浄瑠璃
  • 四 扇子(扇、团扇)
  • 第三节 纸与古典文学
  • 第四节 纸与建筑装饰
  • 一 障子
  • 二 屏风
  • 第五节 纸与其它工艺
  • 第六节 世俗生活中纸的应用
  • 一 伞等防雨用具
  • 二 藩札与纸币
  • 三 提灯
  • 四 玩具
  • 五 其他生活用品
  • 六 “和纸”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 第四章 传统“和纸”的象征文化阐释
  • 第一节 神人沟通的信仰符号
  • 一 佛教与“和纸”
  • 二 神道教与“和纸”
  • 第二节 民俗节庆的象征符号
  • 第三节 吉祥祈福的象征符号
  • 第四节 文人雅士的情感符号
  • 第五节 社交礼仪的象征符号
  • 第六节 自然与艺术相结合的魅力符号
  • 结语
  • 一 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保护政策
  • 二 “和纸”博物馆及资料馆
  • 三 使用“和纸”进行文化遗产修复
  • 四 日本的“和纸”保护给我们的启示
  • 后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部分手工纸样品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和纸衬衫[J]. 思维与智慧 2015(24)
    • [2].和纸衬衫[J].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6(03)
    • [3].《和纸之美》[J]. 农家书屋 2017(12)
    • [4].无奇不有[J]. 天天爱科学 2017(Z1)
    • [5].让幼儿快乐走进纸浆世界——浅谈幼儿园创意纸浆活动[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01)
    • [6].铅笔、橡皮和纸的争吵[J].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2017(Z1)
    • [7].写作感言[J]. 青少年日记 2017(02)
    • [8].kinbor和纸胶带王国——教你如何玩转和纸胶带[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07)
    • [9].何必在乎[J]. 心理与健康 2017(05)
    • [10].清明,一种暗疾定期复发[J]. 湖南文学 2017(04)
    • [11].上帝的画像[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17(01)
    • [12].手工纸的隐微之美[J]. 齐鲁周刊 2017(35)
    • [13].《和纸之美》[J]. 摩托车信息 2017(10)
    • [14].田中典子的和纸艺术[J]. 今日辽宁 2009(05)
    • [15].笔和纸的对话[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09(01)
    • [16].生产最薄和纸的日本工场[J]. 纸和造纸 2017(01)
    • [17].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整合利用与共存发展[J]. 城建档案 2017(05)
    • [18].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集成化管理措施分析[J]. 才智 2017(16)
    • [19].日本和纸——靠双手传承的千年工艺[J]. 青春期健康 2015(02)
    • [20].和纸画交流促友谊[J]. 友声 2014(01)
    • [21].笔和纸在阳光找不到的角落里[J]. 诗林 2012(03)
    • [22].书写和印刷[J]. 家教世界 2011(06)
    • [23].和纸之魅[J]. 缤纷家居 2008(11)
    • [24].外交资料和纸质档案的保护措施及处理方法[J]. 黑龙江档案 2020(03)
    • [25].最后的惜别——沉痛悼念国学大师钱逊爷爷[J]. 中学时代 2019(11)
    • [26].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整合利用与共存发展[J]. 河南科技 2009(10)
    • [27].不是数字对抗纸质,而是数字和纸质[J]. 中国包装 2016(12)
    • [28].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整合利用与共存发展[J]. 办公室业务 2017(04)
    • [29].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整合利用与共存发展探讨[J]. 城建档案 2017(03)
    • [30].写下真正的自我[J].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08(02)

    标签:;  ;  ;  ;  ;  

    “和纸”的制作工艺及象征文化阐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