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黎虹湖北省十堰市竹山二中442200
摘要:我国地理教育改革正在不断走向深入,步入成熟。在世纪之交如何认真地回顾地理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展望新世纪地理教育改革的前景,从更广阔的视角研究地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是地理教育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学与教地理中学
我国《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学习必须改变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过分重知识“再现”训练而轻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把实地观察与调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与当前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中,应努力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过去的“静态”变为“动态”,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促使学生的学习源泉从“单一课本”到“多种渠道”,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一、充实和改革学校地理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地理课教学时数。
许多发达国家,中小学地理课时一般都占总课时的6%左右,而我国中学地理课时只占总课时的2%。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已由地表飞向太空、深入海底,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的奥秘,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要求21世纪的公民掌握更多的地理科学知识,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为此,在中学加强地理教育,充实改革地理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地理教学时数,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地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地理教育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心理,发挥其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搞好教学。因而必须重视地理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样地理教学质量才能有根本保证。对地理师资的培养提高,关键在于提高他们对地理教育职能的认识水平和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培养他们的实地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能力,以及自学和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只有培养这样的师资,才可能胜任并不断改进学校地理教学。
三、学生经验在地理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一般认为,学生地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学生按教师安排的步骤进行练习的过程。其实,这样认识尚不够全面。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还经常相对独立地探索简便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按此进行练习,从而对技能的形成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下述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自己相对独立地发现一种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被以后的学习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有效的。例如,有高中学生认为课本提供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比较抽象,计算也有些复杂,故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定义,利用平面几何知识,用图解法来求正午太阳高度角。
另一种是学生相对独立地发现一种学习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此方法,但实际上,此方法是有问题的,即在某些情况下此方法不适用。例如,有学生认为,凡是在分层设色图上,绿色的地区为平原,并据此作为地形类型判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这样判断会出问题的,例如,某些盆地在分层设色图上也呈绿色。
可见,学生经验在地理技能学习中可能起到促进学习的良好作用,也可能起到形成错误判断的不良作用。这应当引起地理教师的重视。
四、重视过程评价,分享活动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使出教育学上所有的巧妙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掌握,然后再将所有的东西要求学生记住,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只重视知识移植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所以课堂教学不能只有书、不见人,要改变以往单一、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转而强调采用多元评价、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地理活动课中鼓励多样性和独创性,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模式与结论强加给学生,而应该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寻找结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有意识地表扬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不断激发创新的冲动和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和灵气,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让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地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