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涂建钗(龙湾区海城中学,浙江温州325055)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堂提问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而学生恰到好处的提问,则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发现问题,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点和缺憾,达到发扬优点、修正缺点的效果,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基本素质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科学课堂中提问的目的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成员的共同情绪状态,它是由班级体系中各个成员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它反映了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集体间的关系,也是学生答问的关键。

比如在《水的密度、压强、浮力》复习课中,笔者先展示“晴朗的日子,小雪和同学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看到海面上漂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轮船。她们赤脚走着鹅卵石,感觉脚有点痛,而当她们往水的深处走时,感觉好多了。”然后问学生:上面的文字中涉及到哪些学过的知识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紧接着问:小雪和同学用矿泉水瓶装了2瓶洁净的海水回来。在家里进行的一系列的科学探究。她们用相同的杯子装质量相等的水和海水,不借助仪器你有哪些办法来判断哪只杯中装的是海水?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拉开序幕。

2.突破难点,降低难度

为降低难度,使学生跳一跳就够着,同时也促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学习活动中来。设计问题串,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知识难点处进行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解决他们学习上的疑难困惑,使学生更加准确、透彻地理解知识,应该成为提问教学中最值得推广的手段。

比如在《体温的控制》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体温调节的过程。笔者展出正常温度下皮肤血管口径大小的幻灯片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当外界为低温时,血管口径是如何变化来调节体温的?当外界为高温时,血管口径是如何变化来调节体温的?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人体是通过什么方法散热的?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又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着眼于探索未知的事物,发现事物间的新关系,寻找多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设问,也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小明挑担子时,当他在扁担的两端各挂上30N的重物,担子很快就平稳。这时,他的肩膀应放在扁担的什么位置?肩膀所用的力是多少?学生计算出来后,再问:若他在扁担的前端加上50N的重物,请你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帮助他确定肩膀应放在扁担的什么位置,担子才能重新平衡?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质疑能力。

二、科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1.提问要有方向性

提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否则,反倒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例如在进行“力”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甲乙两队拔河,甲获胜,是因为甲的力气大于乙的力气吗?学生往往给予肯定的答案。教师可利用两弹簧秤演示给以否定,引起学生认知心理上的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探究动机,把握探究方向。

课堂教学中,教师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准他们的思维脉搏,因势利导,抓准问题探究方向。

2.提问要有深刻性

问题不宜太难或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丈二金刚摸不到头脑”,则失去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兴趣,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相反,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出答案,则学习兴趣将会降低,就会分散注意力。在课堂中尽量避免向学生提问没有深度的、低效的、无用的问题。比如“对不对”、“好不好”、“会不会”,等等。学生对这种问题往往会不假思索回答,这样不仅对他们的思维锻炼没有帮助,而且表面上热闹,造成教师反馈失真,影响学习效果。

3.提问注意平等性

教师提问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调节与优化教学程序,同时它对教师把握教学进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所以,提问要针对全体学生分层设问,让优秀生提高,让后进生发展。

三、科学课堂提问要注意的细节

1.问随脉动,有的放矢

作为教师要教好学生的关键就是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注意学生的课堂反馈,包括学生上课时的表情变化等。

比如笔者在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不足为辅,要经常用:“这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思路还不错,这很好,只是在审题方面还有一点点不足,总体还不错。”还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力争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反馈、评价的机会,如要经常问学生:“你觉得这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吗?”“推理过程有没有问题?”等。

2.反主为客,答疑解惑

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问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而作为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提问更为巧妙,而较少甚至极少自思考如何使学生敢问、善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就是要全面改变这种情况,将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学生发问为主,使学生敢问、善问,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

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笔者是设计小实验来引发问题:上课开始先发给每个学生一个放大镜,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写一个字,透过放大镜观看这个字,并改变放大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当放大镜离白纸较近时,看到的字是放大、正立的;当将放大镜与白纸的距离增大时,字变成倒立了;当继续增大放大镜与白纸的距离时,倒立的字会变小。

师: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人眼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实际上是经凸透镜成的像。根据这些现象,对于凸透镜,同学们想弄清楚什么问题呢?

生:我想弄清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究竟跟凸透镜与物体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兴趣激活,学意盎然

著名诗人歌德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富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解决一个个问题后的愉悦感,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益的。

当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和情感同教师所提示的道理和深层次的情感有差距、有矛盾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兴趣也最浓。在“种子的萌发”的实验教学中,笔者向学生展示一下实验材料,然后向学生质疑:为什么沾不到水的种子不发芽?为什么全都浸入水中的种子也不发芽?种子萌发到底需不需要水呢?学生对种子萌发需要水是很容易理解的,但为什么完全浸入水中的种子却不能萌发,他们不能理解,激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巧妙地提问,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中不时地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与学之间,师与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因此教师要正确、科学地运用课堂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标签:;  ;  ;  

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