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承载力论文-刘天书

土体承载力论文-刘天书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体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淋虑作用,成因,弱结合水膜,地下水

土体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天书[1](2019)在《地下水对土体物理特性和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沈阳地区的地质勘察发现,耕土下多出现灰褐色粉质黏土或黄褐色与灰色条纹相间的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层下出现棕红色砂土,深处出现灰绿色砂土。地表水下渗为地下水的过程,分析地下水的淋虑作用和土层的形成原因有重要关系;根据实验室试验发现,土体用手捏较硬可定为硬可塑,但试验数据液性指数判断为软可塑,分析土体粘性颗粒弱结合水膜较厚,较硬土体含水率较大导致;含粉粒粉质黏土现场标贯击数为软可塑试验数据为流塑,分析为粉土颗粒保水能力差,在运输过程中水体析出使土体变软的缘故。对地下水上浮,砂土地基承载力变低,从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关系角度出发分析力学原因,又从颗粒空隙细颗粒被带走土体颗粒变松散的物理特性角度分析,得出结论:地基承载力由滑动面上的抗剪强度积分得来,水位上升超载值下降,导致抗剪强度中的滑动面正应力减小,承载力变低。(本文来源于《建材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吕玺琳,薛大为[2](2019)在《土体软化条件下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克服材料软化导致的有限元网格敏感性难题,提出了一个压力相关隐式梯度塑性模型来模拟土体软化条件下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通过引入微应变作为附加运动学变量,推导了包含高阶广义应力的微力平衡和经典动量方程,并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将附加的微力平衡转化为宏观等效塑性应变与微应变耦合的Helmholtz方程。进一步建立能耦合位移和微变量的有限元算法,并通过软化材料双轴压缩试验模拟,验证了该算法在应变局部化数值模拟中的适用性。将建立的方法用于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特性模拟,并通过与理想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土体软化将导致地基承载能力降低,破坏模式表现为失稳区域变小且塑性应变幅值增大。(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李锦辉[3](2018)在《空间变异性土体的地基承载力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均质土体的地基承载力理论比较成熟,然而目前的理论方法忽略了地基土中固有的空间变异特性。目前,空间变异性土体的地基承载力主要是通过随机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但由于建模复杂和收敛问题较难普及应用。本研究利用最小能量法原理推导了空间变异性土体中的地基承载力公式,并通过改进的蚁群算法进行了破坏滑移面搜索,建立了土体中的剪切破坏面,深入研究了空间变异性土体中的地基破坏机理,最后给出了空间变异性土体中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简便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马士力,李大勇[4](2018)在《砂土中裙式吸力基础上拔过程的反向端部承载力与土体变形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砂土中裙式吸力基础上拔过程中的承载特性,通过上拔模型试验,研究了裙式吸力基础在裙封闭状态下的抗拔承载力以及考虑不同上拔速率下裙式吸力基础反向端部承载力和基础周围土体的变形规律,探讨上拔速率和裙结构尺寸分别对裙式吸力基础反向端部承载力和周围土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上拔速率的增大,裙式吸力基础的主桶反向端部承载力与裙结构反向端部承载力逐渐增大;裙宽是影响裙式吸力基础反向端部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裙结构尺寸和拔出速率对基础周围土体变形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8年19期)

杨庆光,李毛毛,王国锋,谢松[5](2017)在《考虑土体结构性损伤的静压桩承载力及时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静压桩沉桩施工引起的桩侧土体结构性损伤,对Tresca屈服准则进行修正,并利用球孔扩张理论,得到考虑深度效应的极限扩孔压力的理论解。根据静压桩桩侧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结合Henkel理论,建立了考虑桩侧土体结构性损伤和深度效应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公式,并进一步得到土体地基中静压桩承载力与时间关系的计算公式。将按本方法计算的理论值与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以及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结构损伤系数和复压间隔时间等因素对静压桩桩侧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压间隔时间越短,离桩中心距离越近,静压桩桩侧土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越快,静压桩承载力越高;当径向损伤系数β_1已知,相同埋深处超孔隙水压力随着深度损伤系数β_2的增大而降低,且桩侧土体深度越深,β_2取值大小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越明显,从而进一步说明同时考虑土体径向和深度方向结构性损伤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金操[6](2017)在《非均质土体中的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基承载力问题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问题,目前的承载力理论多是建立在均质土层的假设之上。由于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土体特性在空间分布中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对岩土工程的分析和设计增加了不确定性。目前关于空间变异性土体中基础失效机理和承载力问题的研究在理论分析或者数值模拟方法上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这些成果的验证一直是难题,这主要是因为空间变异性土体的制备已是难题。本研究针对空间变异性的非均质土体,研究其地基承载力以及地基变形破坏机理,采用四种含水量的土样进行非均质土体制备,设计符合随机场强度分布的非均质土体制备方案以及试验装置,实现室内对具有空间变异性非均质土体的制备及试验。本文设计制作一套和模型箱尺寸相符的竖向加载系统,实现对模型基础的室内分级加载和土体沉降位移测量,并且可以通过PIV技术分析土体变形发展。分别对均质土体和不同强度分布非均质土体进行了室内载荷试验。均质土体中地基的破坏模式与经典的地基破坏理论基本一致,基础下的土体变形对称,验证了设备的可靠性。非均质土体的强度分布对地基土体的变形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加载过程中基础失效模式变得不对称,呈现出和均质土体的对称破坏明显的不同,土体变形沿着土体强度弱的区域发展。建立与载荷试验相对应的数值模型,利用随机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并且和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地基承载力和土体变形发展变化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郑金强[7](2017)在《基于土体极限分析理论的地基承载力上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物或构筑物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问题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强度和稳定性问题;其二是变形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安全性与正常使用功能,在地基基础设计时,地基不仅要满足上部建筑物通过基础传到地基土的压力不得超过地基承载力的容许值,而且要求变形也应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由于方形基础施工简便,承载力高,稳定性能好,沉降量小且均匀。因此,在目前的应用中十分宽广,广泛应用在铁路桥梁、公路桥梁、轨道交通、建筑结构及水运航道中。方形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属于叁维空间问题,以往的学者对方形基础研究时采用简化的方法,将其视为二维条形基础,在得出的承载力系数前面乘以修正系数,最后通过线性迭加的方式得到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的有普朗特尔,太沙基,维西克等学者。由于计算公式采用线性迭加和忽略土体侧向土压力,进而导致了最后求解的理论值有一定的误差。本文通过采用极限分析定理中的上限法,将方形基础视为叁维模型,建立机动许可的速度位移场,并考虑了侧向土压力,地面超载及土体自重的影响,将地基破坏面划分为主动、过渡、被动叁个区,分别计算了每个区的功率与内能耗散,最后利用虚功原理推导出了方形基础的地基极限承载力上限解,并将其归纳为类似于太沙基地基承载力公式中的叁个承载力系数N_r,N_C和N_q,并与几位前人学者的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证明了本文上限解的合理性与适用性。最后本文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方形基础地基承载力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李伟的理论解,本文K_0=0和本文K_0≠0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说明数值模拟对分析地基承载力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6-12)

徐一帆[8](2017)在《土体含水量对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抗拔承载力的静力学计算,对不同含水量下的抗拔桩的承载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模型设了五种含水量,通过对抗拔桩桩顶施加分级荷载,计算导出了桩顶位移与上拔荷载之间的Q~S曲线,得出了不同含水量下桩体的极限抗拔力,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7年12期)

刘时鹏,施建勇,张金水,张兴胜[9](2016)在《基于桩周土体固结的静压桩承载力时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静止土压力系数K_0固结饱和原状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解析解,根据沉入低渗透性饱和土体中静压桩承载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程度的相关性,得到其在沉桩后不同休止时期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解,实现静压桩在任意休止时间承载力的预测。与其他解不同,该理论解采用更符合天然土体实际工作性状的K_0固结土体弹塑性模型,能够考虑不等向固结和应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并同时考虑桩侧和桩端土体固结对静压桩承载力时效性的贡献。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沉桩施工所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不同时间的消散值以及不同休止时间承载力的实测值与理论值较吻合,证明解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10期)

闫澍旺,李嘉,林澍,孙立强[10](2016)在《考虑土体强度增长的黏性土地基承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国内进行了多处的人工堆山工程,其特点是堆载分层施加、荷载分布面积大、施工期较长且总荷载非常大,常规地基处理不能满足堆山荷载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结合堆山工程逐级施加的堆土荷载之间通常有较长时间间隔的特点,认为地基可在分级堆填间歇时间内发生一定程度固结有效应力提高,导致土体强度增加,因此地基承载力也产生相应的提高,利用固结引起土体强度增长导致的承载力提高是堆山工程成功的关键。应用有效应力法分析了土体固结引起强度增长的机制和计算,提出不排水条件下考虑土体强度增长的地基承载力分析方法,运用该理论对比分析了两个人工堆山工程案例,对堆山工程提出建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S2期)

土体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克服材料软化导致的有限元网格敏感性难题,提出了一个压力相关隐式梯度塑性模型来模拟土体软化条件下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通过引入微应变作为附加运动学变量,推导了包含高阶广义应力的微力平衡和经典动量方程,并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将附加的微力平衡转化为宏观等效塑性应变与微应变耦合的Helmholtz方程。进一步建立能耦合位移和微变量的有限元算法,并通过软化材料双轴压缩试验模拟,验证了该算法在应变局部化数值模拟中的适用性。将建立的方法用于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特性模拟,并通过与理想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土体软化将导致地基承载能力降低,破坏模式表现为失稳区域变小且塑性应变幅值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体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刘天书.地下水对土体物理特性和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9

[2].吕玺琳,薛大为.土体软化条件下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19

[3].李锦辉.空间变异性土体的地基承载力理论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4].马士力,李大勇.砂土中裙式吸力基础上拔过程的反向端部承载力与土体变形规律[J].中国科技论文.2018

[5].杨庆光,李毛毛,王国锋,谢松.考虑土体结构性损伤的静压桩承载力及时效性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7

[6].刘金操.非均质土体中的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7].郑金强.基于土体极限分析理论的地基承载力上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8].徐一帆.土体含水量对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J].住宅与房地产.2017

[9].刘时鹏,施建勇,张金水,张兴胜.基于桩周土体固结的静压桩承载力时效性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闫澍旺,李嘉,林澍,孙立强.考虑土体强度增长的黏性土地基承载力分析[J].岩土力学.2016

标签:;  ;  ;  ;  

土体承载力论文-刘天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