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承载力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大气环境承载力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武城县环境保护局山东省德州市253300

摘要:过往,以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我国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协调区域发展和大气环境保护的新兴手段之一,规划环评正得到人们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以规划环评和大气环境承载力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规划环评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其研究展望。旨在确保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达标和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大气环境承载力;环境影响评价;区域

前言:针对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日益艰巨,以及目前经济高速增长和环境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为主要内容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理想。

1.大气环境承载力与规划环评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研究》中认为大气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要求下,在不超出生态系统弹性限度条件下,大气环境子系统所能承受的大气污染物数量。因此,大气环境承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容量和人类的生产活动方式。

规划环评是在政策法规制定之后,项目实施之前,对有关规划的资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分析规划中对环境资源的需求,根据环境资源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支撑能力提出相应措施。通过规划环评,能够有效设定整个区域的环境容量,限定区域内的排污总量,是控制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风险的根本手段,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为规划决策提供了依据,实现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环境承载力是规划实施,特别是工业区规划实施的主要依据和前提条件,同时也提高规划环评的应用水平。

2.大气环境承载力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还停留在低水平的应用阶段,评估方法、评估因子、指标体系等都处于探索阶段,有待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2.1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

首先,概念把握有待考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人们经常将大气容量承载力和大气环境承载力混为一谈,界限不明确。通过资料的整理,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编辑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评》中大部分案例没有对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而是把大气环境承载力和大气环境容量作为一个概念开展工作,这样的混淆,不利于有针对性的将大气环境承载力更好的凸显出来,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与能源系统结合尚少。大气环境问题本应与能源系统紧密相关,通过对能源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指导和借鉴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能源系统结合较少,成为影响其研究的一大障碍。同时忽视了社会经济指标包括经济、社会和人口规模等对大气环境承载力影响的分析。

再次,缺乏分析方法。由于规划环评发展的时间并不长,技术方法上仍有不成熟之处,目前主要是将EIA的技术方法体系应用到规划环评。根据各区域的不同,各部分地区主要采用的是容量分析、情境分析、趋势分析、模拟分析等几种相类似的方法,因此,当前规划环境评价中普遍详细性不够,不确定性强,缺乏定量分析方法和在决策中体现评价结果的方法。这些因素导致规划环评的准确率低,预测结果不太理想,措施制定不够详尽等问题,使得规划环境在评价过程中困难重重,在评价结果上缺乏说服力,影响其向更高的方向和层次发展。

除了上述存在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包括指标表达不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主要是选取二氧化硫、烟尘、二氧化氮等污染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区域进行特殊性的分析是否可以应用到普遍性上,各地区采用的模式有A-P值、排放系统法、城市多元模型,这些是否合理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2大气环境承载力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分析特点

分析大气环境承载力在规划环境影响中的应用时,根据其分析的特点,我们制定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首先是累积性和多层次性,不同的时段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利用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规划环评中的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不仅要考虑到目前的情况,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规划实施,累积大气环境承载量,得到不同时期规划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利用情况;其次,动态性和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城市和工业有不同的地域差异和空间布局,各种资源的分配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安排会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表现在不同的区域各不相同,不同的时间范围,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综合性。进行分析时,应当综合考虑整个环境系统,技术背景等各种因素,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环境单方面的因素。不仅对工业的规划进行环评,还要对城市的规划进行环评。应当注意的是规划环评具有层次性较高、时空跨度较大、不确定较强等特点,这就要求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在方式方法、模式、标准,尤其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范围上的跨度使承载力分析有明显的动态性。

3.关于大气环境承载力在规划环境影响的研究展望

关于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还未形成公认的概念和方法体系,也缺乏系统完善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另外,以大气环境承载力为依据,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科学的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实际应用仍有待研究。根据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发展要求,日后的研究展望包括:

第一,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善。虽然很多学者都提出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等等,但是能够较好地将区域的环境系统和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环境承载力理论体系的研究还尚少。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日后一定会有更多的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投身于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一定会促进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第二,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日后其应用的范围将逐步扩大到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将环境承载力的思想和分析方法应用于工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可以使各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有利于工业区规划的实施。因此,应用范围的逐步广泛,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第三,指标体系更加合理科学。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进行环境承载力量化评价的前提,所以以大气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为基础,相应的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发展。同时在已有研究方法基础上,各种先进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遥感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等将进一步应用于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中,这都将促进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发展。

结束语

大气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研究成果将直接用于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有关研究虽然很多,但是能够真正将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用于规划环评中,用于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实例还很少,而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才会更加有价值。所以,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同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将向可操作性、实用性的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参考文献

[1]刘艳菊.大气环境承载力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北京.2007

[2]张红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4):309-311

[3]唐剑武,郭怀成.环境承载力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1997,17(1):6-9

[4]王民良,曹建.上海市大气环境承载力能力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6,15(4):16-20

标签:;  ;  ;  

大气环境承载力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