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任冬阳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临江小学138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组织各项教学活动中,除了要丰富、优化授课内容与方法之外,还要做到真正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理解运用的整个过程。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数学模型思想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数学模型思想;小学数学;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02-01

前言

数学模型思想主要指的是就是在实际授课中,引导学生基于数量关系、数学式子的模式来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还原,并实现具体引用的教学思想。这一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引用,既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与拓展,也能够加强理论、实践的密切联系,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的应用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以此来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应用能力,进而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养成果。

一、数学课堂导入中预设数学模型

植树问题是具有一定指导性、抽象性的问题,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典型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将路的总长度,植树方式、间距这几方面的条件内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求具体种植多少棵树。对此,为了全面激活学生数学思维,进一步拓展创新思维与认知视野,其教师就在课堂导入环节合理预设了数学模型,以此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内化[1]。其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为学生构建了这样的导入情境:本校在周五准备组织大家开展植树活动,要在一条总长30米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请大家思考计算总共要种多少棵树?对此,为了引导学生快速理解、准确解答,其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线段图的方式来进行具体操作方案呈现,鼓励学生进行不同植树方式的探究,最后将得到的数据准确填入到表格当中。基于题目给出的一系列限定,学生通常都会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做出思考探究:一是两端都种树;二是,两端都不种树;三是,只有一段种树。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画出的草图,教师也给予了详细指导,希望能够来激发、拓展学生建模思想,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解题中就能够养成在遇到复杂数学问题时,可以先画图、找出相应规律特点来高效解决其问题。

二、数学模型思想在猜测环节的引用

在开展关于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活动时,其教师就为学生展示了两个由相同边框构成的图形,然后让学生对其面积是否相同进行认真观察。若不相同,要怎样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计算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来进行学习探究,而教师则要结合具体情况,给予及时、恰当引导,之后在邀请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向其他同学阐述。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既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拓展,也能够为其提供更多发展、拓展自身创新与探究能力的机会[2]。

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对相同边框组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为什么面积不一样做出深入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授课需求来恰当引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带领学生对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两者间的转化过程做出认真观察,对影响面积出现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做出深入探究。在实际授课中,除了给予学生恰当、有效的指导之外,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探究分析当中,全面激发、增强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能力,这样既可以将数学模型思想教学的优势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个人价值。

三、创设生活情境,加强模型思想感知

为了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养成果,将模型思想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其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应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经验着手,引导学生将遇到的实际问题逐渐抽象为数学模型,并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解释与应用探究,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3]。

比如:某教师在讲解关于“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活动时,其教师就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小火车、小汽车,以及直升机等玩具,让学生在玩自己玩具的过程中,实现对平移与旋转相关知识的轻松、高效掌握。基于这种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情景来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

又如:某教师在开展关于“认识线段”的教学活动时,就为学生创设了拉直毛线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线段是直的;然后再让学生用两手将毛线拉直,以此来感受拉直的毛线是一段,由此了解到线段具有两个端点这一特征。这样学生既可以获得更直观的感受,也能够加强对线段特点的进一步体会。

通过生活情境的恰当创设,既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来挖掘、探究一些隐含的数学问题,也能够对数学模型的存在做出更深层次的感知。为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来创设生动、有趣且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全面激发、增强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模型思想在应用解题中的应用

通过完整数学模型的科学构建,既可以帮助学生轻松、高效且准确的解决各类数学问题,也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独立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懂得怎样进行猜想与验证,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快速寻找到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其教师还要从不同角度来挖掘、引用各类教学素材,基于此来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间的距离,以此来促进其数学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全面增强。

比如:某教师在讲解“分配率”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就通过整合分配率概念、应用题的方式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这样既可以将数学模型的整合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能够将解题思路更清晰的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更轻松、准确的分析解决相关问题,促进其数学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数学模型作为分析、解决各类问题,准确、高效掌握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小学数学课堂通常都离不开数学模型构建的有力支持。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入手,帮助学生构建更科学完善的数学模型,实现对其核心内容的准确把握,指导其挖掘、充分利用身边的一系列有力条件,为其感知、领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也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桂晋梅.数形转换,优势互补,化难为易——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贵州教育,2018(23):38-39.

[2]谢书兰.略论“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77.

[3]袁根成.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8(19):56-57.

标签:;  ;  ;  

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