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江淮水灾救济

1931年江淮水灾救济

论文题目: 1931年江淮水灾救济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

作者: 周仪

导师: 刘会军

关键词: 水灾,救济,政府行为,社会力量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发生在1931 年江淮流域的大水灾,波及16 省,以苏、皖、赣、鄂、湘、豫、浙、鲁8 省为重。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救济机构,颁布了大量的救灾法规,采用了科学的灾情征集方法,进行了积极的财政筹备,灾区工作分急赈、工赈、农赈、医疗防疫等4 部分,各项工作分工细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应当指出的是,面对严重的灾情,国民政府往往有心无力。此时的社会力量适时行动起来,补充了政府行政能力的缺憾,在救灾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此次水灾救济,国家与社会之间分工合作,产生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推动了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急赈、工赈、农赈、医疗防疫等方式的有效运作,对灾后重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存在官僚体制的腐败、救灾专门人才的缺乏、办赈团体的联合缺少统一性等问题,反映出此次救灾体系的不完善性。本文将充分利用当时报纸杂志、政府文告等原始资料,以数字事实说话,全面展示当时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救济行为,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论文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灾情概览

一、受灾概况

二、长江流域

三、淮河流域

第二章 国民政府的措施

一、救济机构的设立

(一) 常设机构

(二) 特设机构

二、救灾法规的颁布

(一) 灾前的财政准备

(二) 查勘灾情

(三) 灾后施放赈款

(四) 善后工作

(五) 鼓励办赈

三、救灾的具体运作

(一) 灾情情报征集

(二) 财政筹备

(三) 灾区工作

第三章 社会力量的作用

一、报纸

(一) 广布灾情,引起人们注意

(二) 振臂呼吁,唤起人们同情心

(三) 募集赈款赈品,给灾区物质支持

(四) 鞭策政府,将赈灾推向深入

二、同乡会

三、慈善组织

(一) 上海筹募各省水灾急赈会

(二) 华洋义赈会

(三) 江苏水灾义振会

(四) 中国济生会

(五) 世界红万字会

(六) 红十字会

(七) 童子军

(八) 其他各界

第四章 救济评价

一、积极方面

二、消极方面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国民政府时期的水利工赈研究(1927-1949)[D]. 王在骧.扬州大学2015
  • [2].《益世报》视角下的1917年天津水灾救济研究[D]. 赵楠.延安大学2013
  • [3].乙卯水灾与清末民初广东社会[D]. 李琪.华南师范大学2005
  • [4].1954年湖南水灾与政府救助工作述评[D]. 邓昀.湘潭大学2008
  • [5].1932年松花江水灾及对黑龙江民众生活的影响[D]. 汪少鹏.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 [6].南京国民政府救灾体制研究(1927—1937)[D]. 马真.山东师范大学2006
  • [7].武汉一九三一年水灾救济问题研究[D]. 章博.华中师范大学2002
  • [8].湖北省1954年水灾救助问题研究[D]. 贾莹莹.华中师范大学2007
  • [9].盛宣怀与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南北水灾赈济[D]. 安北平.河南大学2009
  • [10].1935年汉江流域特大水灾及其救济研究[D]. 庹渊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5

相关论文

  • [1].近代山东灾荒研究[D]. 袁滢滢.山东师范大学2004
  • [2].晚清山东的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D]. 董传岭.山东师范大学2004
  • [3].清末民初的灾荒与荒政研究(1840—1927)[D]. 鲁克亮.广西师范大学2004
  • [4].近代山东社会救济研究[D]. 孙勇.山东师范大学2005
  • [5].民国时期福建灾荒救济研究[D]. 池秀梅.福建师范大学2005
  • [6].新桂系时期广西赈灾救济研究[D]. 韦子玲.广西师范大学2005
  • [7].20世纪20-40年代西北灾荒研究[D]. 温艳.西北大学2005
  • [8].1931年江淮流域水灾及其救济研究[D]. 张瑞娟.南京师范大学2006
  • [9].武汉一九三一年水灾救济问题研究[D]. 章博.华中师范大学2002
  • [10].抗战时期广东的灾况和社会救济[D]. 周蕴蓉.暨南大学2004

标签:;  ;  ;  ;  

1931年江淮水灾救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