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视角主义研究

尼采的视角主义研究

论文摘要

“视角主义”一词从词源上看虽然与文艺复兴以来的一种绘画技法(透视法)直接相关,但是尼采的视角主义却是全新的思想。透视法的观念(眼睛是万物的“最高法官”)不可避免地处于西方思想的视觉(隐喻)优先的传统中:从柏拉图(打开“灵魂的眼睛”看见真实事物)到黑格尔(把视觉仍然看成“理论器官”),这个传统都把“灵魂”或“精神”看成视觉的执行者,它使视觉变成了“求真”的工具,而忽视观看过程中“爱洛斯”的成分,即视觉不过是认知的工具,它本身并没有独立自足的价值,即使这里面存在着某种乐趣,那也首先是求知的乐趣,而不是视觉本身的乐趣。尼采从肉体和生理的出发点对这个(柏拉图主义)传统的改变即是他所说的“颠倒视角”,这表现为:1)任何看(认识)都有视角条件,即眼睛有着自身的解释力和创造力。“灵魂的眼睛”是映现真实事物的“冷冰冰的玻璃”,肉体性的视角才是让世界或存在显现的“活生生的镜子”。前者造成了理性对抗本能,使生命“痛苦”;后者认为,不是“灵魂”或“精神”,而是肉体状态才真正执行视觉的功能。2)“灵魂的眼睛”也有视角,只不过“不诚实的目光”(道德的评价)掩盖了视角条件,把自己装扮成了上帝之眼,“绝对的认识”,这带有很大的欺骗性;“诚实的目光”不仅不掩饰自身的视角条件,反而认为越多情感冲动表达出来,就越接近“客观性”。“诚实的目光”找到了“灵魂的眼睛”掩盖的视角条件,使上帝之眼的绝对视点相对化了。3)“不诚实的目光”不过是这种类型的人的生存需要,即保存需要。群体本能把一些概念抬高为“普遍价值”,人人都应当服从,从而使他人都从自己的视角看(认识)事物,这种强制就是“道德的视角”;“诚实的目光”也是一种类型的人的生存方式,情愿追求不确定性,把偶然性当成是祝福,认为“无物为真,一切皆允许”,这是真正的“自由精神”。与前者比较,后者就是非道德的类型。非道德主义通过宣称价值多元使“道德的视角”的强制成为错误“寓言”。4)世界由不同视角的活动方式构成,这是一个视角主义的世界,每个冲动都有自身的视角。柏拉图主义的“真实世界”不是“另一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的一种价值;不是“最高价值”,因为它掩盖了肉体的根本出发点。(酒神)艺术才是生命的“形而上学的活动”,它表征了生命的自我创造的游戏,这就是视角主义的实践真理。因此,必须用悲剧性的酒神状态肯定生命,超越道德,因为(艺术的)快乐是永恒的,而(道德的)“痛苦”是暂存的。尼采的视角主义形成的张力(非道德VS道德)引起了后来关于这个思想的诸多争论,究竟视角主义是一种“相对主义”还是有着它本身的“真理断言”至今仍然存在着争议,尽管也出现了调和的倾向。不管怎样,尼采的视角主义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是有目共睹的,这为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审美主义以及哲学的“身体转向”打开了大门。他的“热那亚航船”破碧波前进,诱使我们离开理性的那个稳固的帝国,驶向“新的海洋”。

论文目录

  • 尼采著作的缩写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目前研究的现状
  • (3) 基本思路
  • 第一章 尼采与视觉隐喻的哲学传统
  • 第一节 柏拉图主义:“一部错误的历史”
  • 第二节 从“灵魂的眼睛”到肉体性的视角
  • 第二章 视角主义的形成及其思想实质
  • 第一节 尼采前期预示性的思想
  • 第二节 视角主义的内涵和实质
  • 第三节 视角主义与权力意志
  • 第三章 道德的视角及其征候
  • 第一节 道德的视角形成的价值对立
  • 第二节 认识中存在的道德陷阱
  • 第三节 知识、真理与信仰
  • 第四章 非道德主义对道德的批驳
  • 第一节 何谓“非道德主义”?
  • 第二节 “用情感的视角理论取代‘认识论’”
  • 第三节 “无物为真,一切皆允许”
  • 第四节 视角主义的自我指涉问题
  • 第五章 超越道德的视角:悲剧性的酒神状态
  • 第一节 “颠倒视角”:重估一切价值
  • 第二节 狄俄尼索斯对生命的肯定
  • 结尾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法国新马克思主义的尼采转向[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0(01)
    • [2].尼采的“怨恨”精神及其发端[J]. 世界哲学 2020(03)
    • [3].从《最后的意志》看尼采信仰的尺度[J]. 世界宗教文化 2020(02)
    • [4].科学为艺术立法:中期尼采的“路标艺术”概念[J]. 四川戏剧 2020(06)
    • [5].如何寻找真正的德意志文化:论尼采不合时宜的教育批判[J]. 教育学报 2020(04)
    • [6].空间的系谱化建构:兼论尼采的空间思维[J]. 现代交际 2019(02)
    • [7].恐惧的深化与拓展:从尼采到《启蒙辩证法》[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6(06)
    • [8].尼采重估价值的前奏——苏格拉底与“狄奥尼索斯精神”的对立[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01)
    • [9].古典语文学家如何书写历史?——从尼采案例引申出的教训[J]. 世界哲学 2017(02)
    • [10].尼采“超人”与马克思“现实人”的比较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7(18)
    • [11].作为教育者的尼采——《不合时宜的沉思·历史学对于生活的利与弊》读解[J]. 上海文化 2017(02)
    • [12].论尼采的“强力意志”说[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07)
    • [13].鲁迅与尼采的怨恨之思[J]. 百家评论 2017(04)
    • [14].尼采后现代主义式思想的电影学诠释[J]. 电影评介 2016(01)
    • [15].人是某种必须被克服的东西——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生命与意识[J]. 中外企业家 2016(26)
    • [16].尼采的科学批判——兼论尼采的现象学[J]. 世界哲学 2016(02)
    • [17].何为“现实”:马克思与尼采的启示[J]. 哲学研究 2014(01)
    • [18].五四时期尼采作品翻译热潮及其影响探析[J]. 兰台世界 2015(01)
    • [19].尼采的虚无主义:一种理解的尝试[J]. 学理论 2015(06)
    • [20].论德里达对海德格尔尼采解释的批判[J]. 学术交流 2015(04)
    • [21].哲学·人生·时代——尼采的哲学观[J].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05)
    • [22].爱情里的哲学家——尼采与莎乐美[J]. 朔方 2019(12)
    • [23].书海拾贝[J]. 青春期健康 2020(08)
    • [24].阅读尼采《善恶的彼岸》的一个新视角[J]. 古典学研究 2019(01)
    • [25].尼采的舞蹈 重估一切价值与哲人的自我克服[J]. 古典学研究 2020(01)
    • [26].尼采论教育[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09)
    • [27].颠覆与创造——尼采走过的轮回之路[J]. 长江丛刊 2019(29)
    • [28].聆听尼采谈教育——解读《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05)
    • [29].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对主体性教育的启示[J]. 文教资料 2009(04)
    • [30].人与书之间[J]. 教师博览 2010(02)

    标签:;  ;  ;  ;  ;  ;  

    尼采的视角主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