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小说之于《红楼梦》小说史链环意义之考察

才子佳人小说之于《红楼梦》小说史链环意义之考察

论文摘要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对《红楼梦》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这一影响还未得到充分认识,才子佳人小说与《红楼梦》之间的关系也还被多数人忽略。本文第一次从人物塑造、爱情叙写、悲剧意识、作家创作心态四个方面入手,对才子佳人小说和《红楼梦》的文本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比较和考察,从而阐释二者之间的链环关系。目的是将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这一链环嵌入小说史的链条中,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客观而准确地看待才子佳人小说和《红楼梦》,也能够从新的角度看清从才子佳人小说到《红楼梦》之间小说史发展和嬗递的进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第一章 人物形象
  • 第一节 “才子”的形象和贾宝玉
  • 一、俊美:理想型男性外貌特征的女性化倾向
  • 二、痴情:对痴情的不同理解和阐释
  • 三、狷狂:对世俗的依违与个性中的狷狂
  • 四、崇拜意识:“山川日月之精秀”与“女清男浊”的思想
  • 第二节 “佳人”形象和红楼女子
  • 一、容貌:从“才美”的仪表到富有个性的外貌
  • 二、诗才:在具体“诗才”展示上的相似性
  • 三、心理:对痴情与理性的不同展示和刻画
  • 四、智慧:才智在才女形象中的不同的展现
  • (一) 智慧与胆识
  • (二) 智慧与见识
  • (三) 智慧与机谋
  • 第三节 从忠诚婢女的单一形象到多彩的婢女世界
  • 一、从婢女的桥梁作用到独立存在的个体
  • 二、从忠诚婢女的奴性地位到给予忠诚婢女以平等
  • 三、从忠诚婢女对婚姻的屈从到忠诚婢女为婚姻进行的反抗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爱情叙写
  • 第一节 “一见钟情”的叙写模式
  • 一、贾雨村和娇杏:在故事形式上的反衬作用
  • 二、贾芸和小红:在结构上的串连作用
  • 三、贾宝玉和林黛玉:对爱情神话的照应作用
  • 第二节“信物”的叙写功能
  • 一、“借物定情”与“借物传情”
  • 二、“手帕”传递方式的相似性
  • 三、“信物”在叙事结构中的作用
  • 第三节 诗词在爱情故事中的作用
  • 一、诗词在才子佳人爱情故事中的作用
  • (一) 诗词的传情作用
  • (二) 诗词在叙事中的作用
  • 二、诗词在宝黛爱情中的作用
  • (一) 诗词的寄情作用
  • (二) 诗词的连接作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悲剧意识
  • 第一节 从“红颜薄命”到“红颜之死”
  • 一、“佳人殉情”中的悲剧色彩
  • 二、从“起死回生”到“为情而死”
  • 第二节 “以理抑情”与“情”“理”冲突
  • 一、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以理抑情”
  • 二、《红楼梦》中的“情”“理”冲突
  • 第三节 悲剧的制造者——封建家长的角色
  • 一、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小人”
  • 二、《红楼梦》中的“正面人物”
  • 三、家长的人性悲剧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才子佳人小说与《红楼梦》创作背景与创作心态之比较
  • 第一节 文化背景与才子佳人小说和《红楼梦》
  • 第二节 才子佳人小说作家和曹雪芹的创作心态
  • 第三节 才子佳人小说的接受心态及意义
  • 结语:才子佳人小说与《红楼梦》之间的链环关系及其启示
  • 附录
  • 一、本文所研究的才子佳人小说的书目
  • 二、本文研究范围内的两篇系列文章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旅行”及其“难题”[J]. 明清小说研究 2020(03)
    • [2].“墙内花”为何“墙外红”——论才子佳人小说在18、19世纪西方社会的传播[J]. 中华文化论坛 2018(05)
    • [3].论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渊源[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4].论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成因[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05)
    • [5].简论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游学、应举情节结构的晚明元素[J]. 明清小说研究 2017(04)
    • [6].才子佳人小说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12)
    • [7].明末清初小说家署名特色研究——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中心[J]. 文艺评论 2016(03)
    • [8].才子佳人小说研究考述——明清至20世纪70年代[J]. 文艺评论 2016(04)
    • [9].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的现代小说观[J]. 新文学史料 2016(02)
    • [10].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思想主题的模式化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6)
    • [11].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钟情模式研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5)
    • [12].试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女性婚姻观[J]. 牡丹 2020(02)
    • [1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J]. 青年文学家 2019(12)
    • [14].清代才子佳人小说中主人公才学结构研究综述[J]. 参花(下) 2018(08)
    • [15].浅谈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模式——以《吴江雪》为例[J]. 明日风尚 2016(24)
    • [16].浅析余华《古典爱情》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戏仿和解构[J]. 山西青年 2017(14)
    • [17].试论中国古代才子佳人小说《春柳莺》的文学价值[J]. 长江丛刊 2017(26)
    • [18].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非典型性才子形象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6(17)
    • [19].科举胜地、江南才女与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起[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03)
    • [20].试论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动机[J]. 人文丛刊 2013(00)
    • [21].浅议晚明及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化思想[J]. 青年文学家 2009(02)
    • [22].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批判[J]. 长城 2011(02)
    • [23].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之“女才”独立性探析[J]. 安康学院学报 2016(05)
    • [24].《鸳鸯配》:才子佳人小说的浓缩之作——读古本小说丛刊《鸳鸯配》[J]. 语文学刊 2011(20)
    • [25].“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化内涵[J]. 长江丛刊 2018(18)
    • [26].善“犯”与善“避”的艺术魅力——才子佳人小说模式解读[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 [27].《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一见钟情”叙事模式的承袭与应用[J]. 红楼梦学刊 2011(02)
    • [28].才子佳人小说在当代的追寻[J]. 理论界 2011(05)
    • [29].论贾宝玉对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子”特质的继承与突破[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 [30].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古书今读“才子佳人小说”[J]. 出版广角 2010(10)

    标签:;  ;  ;  ;  

    才子佳人小说之于《红楼梦》小说史链环意义之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