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质油茶籽性状及其多酚组成的研究

不同种质油茶籽性状及其多酚组成的研究

论文摘要

茶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为我国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我国茶油素来就有东方橄榄油之称,两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油脂特性、营养成分十分相似。油茶籽是制取茶油的原料,不同种质(优树、品种或无性系等)油茶籽的性状直接关系到油脂品质的高低,因此对油茶籽的经济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尤为关键。油茶籽及茶油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茶多酚对于油茶籽的储藏、茶油营养和保健作用及油脂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有关山茶属植物种子及其油脂的生物酚的研究报导甚少本文以油茶籽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种质的油茶籽的主要经济性状,包括含水量、含油率、千粒重和出仁率等,比较种质间种籽的经济性状差异、含油率与其他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为制油挑选最优种籽提供了参考标准;运用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油茶籽中多酚成分组成及含量的异同,初步掌握了多酚从油茶籽到油的转移规律;并研究了油茶籽脂肪酸的组成与品种、产地之间的关系,同时以冷榨油为对照,将籽和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比较。主要实验结果如下:以产自柳州、巴马县、株洲的21个不同种质的油茶为实验材料,按照国家标准对油茶籽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油茶籽经济性状千粒重、含水量、出仁率、含油率存在种质及地域间的差异。其中含油率和千粒重受种质的影响变化幅度较大。如千粒重最高值为2969.54 g,最低只有1057.89 g。攸县油茶籽(Camellia yuhsienensis Huseed)的含油率为34.22%,普通油茶籽(Camellia oliefera seed)的含油率为50.63%。含水量、出仁率、千粒重与含油率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含水量与含油率为显著负相关。在选取榨油品种时可优先考虑原料油茶籽的出仁率、千粒重,并挑选含水量低的油茶籽用甲醇、乙醇和丙酮分别提取普通油茶籽及攸县油茶籽多酚,结果显示普通油茶籽的多酚总量为(17.02±1.99)mg/g,高于攸县油茶籽中多酚的含量(15.66±2.49)mg/g,油茶籽多酚品系之间组成差异不大,两种油茶籽多酚中主要的活性物质是单宁、没食子酸、肉桂酸、香豆素和芦丁。其中以没食子酸的含量最多,丙酮提取普通油茶籽多酚没食子酸可达3.32 mg/g。攸县油茶籽多酚含有阿魏酸,而在普通油茶籽多酚中未检出该成分。同时,结果还表明不同的溶剂对提取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甲醇、乙醇提取得到的多酚物质种类较多,但含量很少。丙酮提取普通油茶籽多酚可得到大量的活性物质——没食子酸。通过比较浸出毛油和冷榨油中的多酚组成及含量得出,不同的制油工艺对多酚的含量及组成均有较大影响。用有机溶剂甲醇、乙醇和丙酮分别提取两种油中的多酚,并用液相色谱法分析多酚的组成,结果表明:浸出毛油中含有大量的多酚,含量为(10.88±0.7)μg/g(以caffeic acid计)。其主要成分是单宁、没食子酸、儿茶素及肉桂酸。冷榨油多酚含量较高,为(11.71±0.5)μg/g(以caffeic acid计),主要成分是单宁、没食子酸和儿茶素。丙酮提取出的物质含量一般较高,甲醇、乙醇提取的物质种类多,但总含量远低于丙酮。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普通油茶和攸县油茶种子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发现在不同的种植地点同品种的油茶籽脂肪酸的组成基本一致主要成分是棕榈酸、油酸和硬脂酸,亚油酸未检测出。各脂肪酸的含量存在差异,棕榈峻的含量受地域的影响较大。产于株洲的普通油茶和攸县油茶种子脂肪酸的组成差异较小,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存在种间的差别,普通油茶籽的棕榈酸含量高于攸县油茶籽,但硬脂酸的含量却低于攸县油茶籽。冷榨油脂肪酸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为90.56%,其中亚油酸占4.28%。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油茶多酚的研究进展
  • 1.1.1 多酚概况及研究现状
  • 1.1.2 多酚活性成分的化学组成
  • 1.1.3 多酚各活性单体的抗氧化功能
  • 1.2 油茶的研究概况
  • 1.2.1 油茶籽的综合利用
  • 1.2.2 油茶籽重要经济性状
  • 1.2.3 茶油与橄榄油的比较研究
  • 1.3 茶油制取工艺
  • 1.3.1 目前主要的制油工艺
  • 1.3.2 油脂精炼
  • 1.3.3 不同制油工艺对茶油理化指标及多酚成分的影响
  • 1.4 油茶籽油脂肪酸成分的研究进展
  • 1.4.1 茶油脂肪酸成分组成的研究
  • 1.4.2 气相色谱法在检测脂肪酸上的应用
  • 1.5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1.6 立题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1.6.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6.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不同种质油茶籽主要经济性状及其相关性研究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油茶籽的采集
  • 2.2.2 种子经济性状测定方法
  • 2.2.3 灰色关联度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种质油茶籽经济性状的比较
  • 2.3.2 油茶籽各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
  • 2.3.3 油茶籽含油率与其他主要经济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 2.4 本章总结
  • 3 不同品系的油茶籽多酚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油茶籽多酚的提取
  • 3.2.2 总酚含量测定
  • 3.2.3 多酚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攸县油茶籽和株洲普通油茶籽多酚含量的比较
  • 3.3.2 多酚HPLC方法构建
  • 3.3.3 提取溶剂对油茶多酚组成的影响
  • 3.3.4 提取溶剂对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 3.4 本章总结
  • 4 不同制油工艺对茶油理化性质及多酚组成成分的影响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原料与试剂
  • 4.1.2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透明度、酸值、过氧化值的测定
  • 4.2.2 样品预处理
  • 4.2.3 油中总酚含量的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油茶籽浸出油与冷榨油质量指标对比
  • 4.3.2 浸出法和冷榨法茶油中多酚含量的比较
  • 4.3.3 不同有机溶剂提取油脂中的多酚
  • 4.3.4 多酚成分从油茶籽到油脂的转移研究
  • 4.4 本章总结
  • 5 不同品种油茶籽脂肪酸成分分析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5.1.2 仪器与设备
  • 5.2 试验方法
  • 5.2.1 油脂的提取
  • 5.2.2 茶油快速甲酯化
  • 5.2.3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普通油茶优树果实脂肪酸主要成分分析
  • 5.3.2 不同产地的普通油茶籽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5.3.3 同产地不同品系的油茶籽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5.3.4 冷榨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6.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A:普通油茶优树种子脂肪酸气相色谱图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花生地方品种骨干种质的遴选[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12)
    • [2].不同种质类型广西莪术叶的显微鉴别研究[J]. 中药材 2019(05)
    • [3].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在‘褐毛荔’上嫁接后的果实综合性状比较[J]. 中国热带农业 2020(04)
    • [4].不同水稻种质在不同生育期耐盐鉴定的差异[J]. 植物学报 2017(01)
    • [5].50份枳种质物候期的调查与聚类分析[J]. 中国南方果树 2015(02)
    • [6].50份国外甘蔗杂交种质的产量评价[J]. 中国糖料 2014(01)
    • [7].玉米78599种质的杂优模式及其改良利用[J]. 玉米科学 2008(03)
    • [8].花生地方品种骨干种质代表性评价与耐旱性鉴定[J]. 花生学报 2019(04)
    • [9].20个小粒种咖啡种质氮吸收效率差异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20(03)
    • [10].民主之彷徨[J]. 领导科学 2017(04)
    • [11].侧枝扦插繁殖耐抽薹萝卜和保存种质技术[J]. 北方园艺 2017(09)
    • [12].木薯疫霉根腐病在我国的发生调查及59份种质的抗性评价[J]. 热带农业科学 2015(06)
    • [13].6份枳种质耐酸碱胁迫能力的比较[J]. 中国南方果树 2017(02)
    • [14].不同可拉种质花粉离体萌发研究[J]. 热带农业工程 2016(Z1)
    • [15].不同茶树种质间稀土元素积累差异研究[J]. 园艺学报 2017(06)
    • [16].20个小粒种咖啡种质生长量及根系形态差异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16(09)
    • [17].橡胶树优异种质的AFLP初步分析[J]. 热带农业科技 2016(04)
    • [18].莲种质花粉形态特征研究[J]. 园艺学报 2015(01)
    • [19].陇西南部山区不同燕麦种质适应性研究[J]. 草原与草坪 2015(02)
    • [20].45份红三叶种质表观性状变异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05)
    • [21].56份国内甘蔗杂交种质的产量评价[J]. 中国糖料 2014(04)
    • [22].非洲种质在黄淮海的改良与利用研究[J]. 玉米科学 2014(05)
    • [23].不同淮山药种质(品种)的粘度比较与聚类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02)
    • [24].国家果树种质郑州桃圃[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1)
    • [25].49份旱稻种质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4)
    • [26].15份不同来源青蒿种质的比较形态学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8(02)
    • [27].39个烤烟种质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9)
    • [28].10份柠檬种质花粉形态观察和比较[J]. 中国南方果树 2019(06)
    • [29].6个铁观音杂交创新种质筛选鉴定[J]. 福建农业学报 2018(04)
    • [30].国内外苜蓿种质起始密码子遗传多样性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10)

    标签:;  ;  ;  ;  ;  

    不同种质油茶籽性状及其多酚组成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