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一项典型的力量-耐力性项目,赛艇成绩的提高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大多数专家普遍认为,体能的增强是赛艇成绩提高的最重要致因。尽管我国赛艇运动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体能状况不理想一直是制约我国赛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对赛艇运动员体能状况进行科学的诊断,探求适合项目特点的体能训练理论和实践模式,是促进我国赛艇运动成绩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措施。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以及数理分析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现代赛艇项目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高度发展的有氧代谢能力构建坚实的耐力基础,合理提高无氧代谢能力;身体各环节以适当的顺序、恰当的时机协调工作从而产生最大的力量、速度叠加是影响艇速的关键因素;力量素质是比赛全程始终保持高水平技术效率的重要保证;训练的安排突出大量低强度有氧训练,注重训练负荷量的提高,以及有氧耐力和力量素质的协调发展。(2)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可以概括为,形态方面要身体粗壮、体脂含量低;机能方面要心肺功能强、肌肉有氧代谢能力高;素质方面要有坚实的有氧基础、适度发展的无氧代谢能力以及突出的力量耐力。(3)赛艇运动员拉桨时力量产生的速率,对划桨技术效果有重要影响。快速发力是赛艇专项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进行专项力量训练应遵循的准则。“组合性”练习是促进运动员专项力量提高的一项有效措施。(4)世界优秀赛艇运动员更多的采用大量低强度负荷构建牢固的耐力基础,适当安排高强度负荷的“两极化”训练模式。这样可以合理布局负荷节奏,平衡训练适应和压力之间的关系,获得更大的训练效益。与之相比,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在有氧Ⅰ、乳酸阈区域的负荷量相对偏高,乳酸阈以上强度区域的负荷量相对偏低。在力量和耐力的协同发展方面,并未进行深入研究,训练的细节要求尚显不足。(5)核心稳定性在赛艇项目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稳定的支撑、有效的力量传递、延缓呼吸肌疲劳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等方面。核心区肌肉在功能和动员程式方面有自身的特点,需要结合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方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赛艇的产生及其发展
  • 1.1.2 我国赛艇运动的发展
  • 1.2 选题依据
  • 1.2.1 体能是促进赛艇运动成绩提高的基础
  • 1.2.2 体能与技术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 1.2.3 项目特征的认识是有效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的前提
  • 1.2.4 诊断与评价是对体能训练效果检查评定和有效控制的保证
  • 1.2.5 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和负荷的周期安排是提高体能水平的重要措施
  • 1.3 研究目的及任务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任务
  • 2 文献综述
  • 2.1 赛艇专项体能的定义
  • 2.1.1 体能概念研究综述
  • 2.1.2 赛艇专项体能的定义
  • 2.2 赛艇运动员体能要素分类指标的研究
  • 2.2.1 身体形态指标的研究
  • 2.2.2 身体机能指标的研究
  • 2.2.3 运动素质指标的研究
  • 2.3 赛艇运动员体能水平综合研究
  • 2.4 赛艇训练方法及监控
  • 2.4.1 赛艇训练方法
  • 2.4.2 赛艇训练的监控
  • 2.5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测试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3 研究的创新点
  • 3.4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赛艇项目的特征
  • 4.1.1 赛艇运动的能量供应主要有赖于有氧代谢供能
  • 4.1.2 赛艇运动是技术性极强的竞技项目
  • 4.1.3 赛艇运动是典型的功率型耐力项目
  • 4.1.4 赛艇项目训练安排的发展趋势
  • 4.1.5 小结
  • 4.2 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体能结构及特征的研究
  • 4.2.1 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 4.2.2 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 4.2.3 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的统计筛选
  • 4.2.4 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及其基本特征
  • 4.2.5 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及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评价
  • 4.2.6 小结
  • 4.3 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手段及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
  • 4.3.1 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力量素质的主要训练方法及模式优化
  • 4.3.2 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的研究
  • 4.4 核心稳定性及其在赛艇训练中的应用
  • 4.4.1 核心稳定性释义
  • 4.4.2 核心稳定性在赛艇运动中的作用
  • 4.4.3 核心区肌肉的功能划分及动员程式
  • 4.4.4 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案的设计
  • 4.4.5 小结
  • 4.5 研究的创新点
  • 5 结论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效果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6)
    • [2].苏州市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损伤调查分析[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0(02)
    • [3].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浅析[J]. 内江科技 2020(08)
    • [4].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训练中不良情绪的分析与调节[J]. 青少年体育 2018(12)
    • [5].赛艇运动员成绩及潜力评估问题[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5)
    • [6].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个体化训练探析[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6(04)
    • [7].浅谈开展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训练工作的对策[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35)
    • [8].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6周高原训练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特点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 [9].淮安市赛艇运动员身体形态与专项素质的特征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3)
    • [10].基础力量训练在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1)
    • [11].我国优秀赛艇运动员二次发力的运动学分析——基于对省公开级队员和国家队员的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12].山东省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训练现状研究[J]. 运动 2017(19)
    • [13].对赛艇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与培养[J]. 科技视界 2016(03)
    • [14].高原训练对女子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影响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20)
    • [15].浅谈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素质训练的重要性[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22)
    • [16].我国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训练员负荷点及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28)
    • [17].青少年男子赛艇运动员“多课次”训练前后有氧能力相关指标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 2014(06)
    • [18].女子赛艇运动员肌脂率与专项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02)
    • [19].浅谈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运动损伤[J]. 科技视界 2015(21)
    • [20].关于赛艇运动员运动学表面肌电监控的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24)
    • [21].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个体化训练探析[J]. 体育风尚 2019(03)
    • [22].浅析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选材[J]. 成功(教育) 2012(20)
    • [23].试论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有氧训练[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5(10)
    • [24].赛艇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22)
    • [25].女子赛艇运动员陆上身体训练测试指标的构建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16)
    • [26].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探讨[J]. 明日风尚 2017(20)
    • [27].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素质训练探讨[J]. 考试周刊 2017(94)
    • [28].浅谈赛艇运动员的身体训练[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13)
    • [29].谈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有氧训练[J]. 少年体育训练 2010(06)
    • [30].影响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因素分析[J]. 体育博览 2011(10)

    标签:;  ;  ;  ;  

    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