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制品(构件)脱模剂

水泥制品(构件)脱模剂

一、水泥制品(构件)脱模剂(论文文献综述)

于珊,郑建平,杨志文,欧小凡[1](2020)在《全再生骨料清水混凝土对于不同材质模具和脱模剂的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项目将再生骨料与清水混凝土紧密结合,研究全再生骨料清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阐述不同模板和脱模剂对全再生骨料清水混凝土表面质量的影响。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制作全再生骨料清水混凝土构件而言,使用木质模板宜选用机油或黄油作为脱模剂;不锈钢模具宜选用黄油作为脱模剂;塑料模具宜选用易安特专用清水脱模剂;新型硅胶模具造型多样,操作简单,无需涂刷脱模剂。

竹乃杰[2](2020)在《白色清水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要点》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白色清水预制混凝土构件(PC构件)的原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构件制作要点和脱模制度,研究了成品保护及破损修补方法,实现了对白色清水PC构件制作、储运、修补全过程外观质量的有效控制。

高红帅[3](2020)在《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预应力钢丝绳加固技术的黏结材料一般采用复合砂浆进行防护,但容易出现复合砂浆开裂钢丝绳锈蚀等问题,将高强度和高韧性的聚氨酯水泥复合材料替代复合砂浆作为黏结材料可以解决开裂的问题。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加固技术将预应力钢丝绳的主动加固和聚氨酯水泥增大截面的被动加固进行有效结合,发挥了两种加固方式的优势。本文依托吉林省重点科技项目--“聚氨酯水泥-预应力钢丝绳加固桥梁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50107),首先对聚氨酯水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然后对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抗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有限元分析和理论研究,最后采用此加固技术对实桥进行了抗剪加固。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聚氨酯水泥复合材料主要由聚氨酯和水泥组成,两者的反应速度和凝结时间通过催化剂调整,高强度、高韧性的聚氨酯水泥是致密均质的,制备过程要防止气泡产生,水是气泡出现的重要原因,水泥的炒干脱水是制备过程的关键步骤。基于抗压和抗折试验得到了聚氨酯水泥的最优配合比,聚灰比对强度影响较小,但对弹性模量影响较大,聚灰比大的材料主要表现为韧性,反之为脆性。(2)环境温度对聚氨酯水泥复合材料的弯曲和疲劳性能影响较大。在弯曲性能方面,温度升高,聚氨酯水泥弯拉强度和破坏荷载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破坏应变和破坏位移均增大,劲度模量减小。聚氨酯水泥低温时表现为脆性破坏,温度升高后转变为弹塑性破坏,高温时表现为柔性破坏。在疲劳性能方面,弯拉劲度模量和残余劲度模量低温时表现为先缓慢减小后快速减小的特点,高温时一直表现为缓慢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初始弯拉劲度模量和每次加载耗散能均逐渐减小,但滞后角和疲劳寿命逐渐增大。基于经典疲劳理论,提出了温度和外力耦合作用下聚氨酯水泥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所提出预测模型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能够预测材料的疲劳寿命和疲劳极限。(3)采用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和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三种方式对钢筋混凝土试验梁进行抗剪加固,研究不同加固方式和钢丝绳配绳率对抗剪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试验梁的破坏过程、荷载-位移曲线、特征荷载和位移、荷载-应变曲线,结果表明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复合加固效果最好,能够大幅度提高试验梁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复合加固中钢丝绳对混凝土提供预压力提高其核心强度,限制裂缝开展,发挥箍筋作用直接参与抗剪,聚氨酯水泥加固层增加了剪跨区的受剪面积和剪切刚度,其高强度的特点发挥出类似混凝土抗剪的作用,其高韧性的特点发挥出类似钢筋抗剪的作用,钢丝绳和聚氨酯水泥两者结合显着提高了加固梁的抗剪性能。(4)采用ABAQUS建立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抗剪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发现两者吻合较好,说明ABAQUS有限元模型可以对抗剪加固梁进行有效合理的计算。基于有限元模型对影响加固梁抗剪性能的外部参数、原梁参数和加固参数进行了拓展分析,可以发现温度与极限承载力近似表现为线性降低的趋势,但降低幅度很小;剪跨比对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但其大于3后,加固梁抗剪承载力不再提高;混凝土强度、配箍率、配筋率与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近似表现为线性增长关系;原梁损伤程度增加,加固梁极限承载力减小,损伤程度大于70%,加固效果不变;钢丝绳配绳率与极限承载力近似表现为线性关系;预应力水平小于0.35,加固梁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大,但大于0.35后承载力提高幅度很小;聚氨酯水泥U形粘贴加固效果最好;聚氨酯水泥粘贴厚度较小时,与极限承载力近似表现为线性增长的趋势,但粘贴厚度大于一定数值后,承载力不再增长。(5)基于B区和D区的概念将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抗剪加固梁剪跨区分为D-D梁、D-B-D短梁、D-B-D长梁三种类型,建立其拉压杆模型,总结了各杆件的刚度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剪跨比加固梁的抗剪作用机理,D-D梁剪力传递分为直接传递和间接传递,并按比例分配,D-B-D梁剪力全部为间接传递,D-B-D短梁B区长度小,力流只发生一次间接传递,D-B-D长梁B区长度大,力流会发生多次间接传递,将拉压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模拟值对比,发现其吻合程度很好,验证了拉压杆模型计算加固梁抗剪极限承载力的有效性。考虑剪切变形对挠度的影响,研究了 D区和B区斜压杆角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考虑剪切变形的挠度计算公式,可以较好的预测正常使用阶段加固梁的变形。(6)采用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和粘贴钢板对两座钢筋混凝土 T梁桥进行抗剪加固,并进行加固前后的荷载试验,加固后腹板剪切刚度增强,T梁的挠度和主应变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加固降低程度多,加固效果好。在不同温度下对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抗剪加固的T梁桥进行了两次荷载试验,发现温度对加固后挠度和主应变的影响均小于5%,影响程度较小。

沈开豪[4](2020)在《预制清水混凝土墙板与预制装饰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发展,大量墙板、楼梯等部品部件改为预制构件工厂车间生产。将清水混凝土技术应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提高了混凝土预制构件产品的外观质量,省去了装饰层和相应的成本,更节能环保,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同时室内车间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时,可有效控制提高混凝土施工水平为清水混凝土技术提供有效保障。清水混凝土预制墙板减少了建筑外墙的装饰工程,顺应了节能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但是清水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成品率仍较低,所以对清水混凝土技术展开研究极为必要。本文进行了清水混凝土预制墙板样板及其相关材料的试验研究。首先,开展了普通清水混凝土(以下简称“清水混凝土”)墙板样板试验研究。完成了非冬季条件(15-35℃)C40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试验。通过控制变量法试验研究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砂率、矿物掺合料对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获得了外观质量优于现行标准的清水混凝土适宜配合比为:水:水泥:矿粉:砂:石子:聚羧酸减水剂=174.8 kg:305.9 kg:131.1 kg:700.0 kg:1050.0 kg:3.5 kg。混凝土3天抗压强度23.3 MPa,28天抗压强度45.9 MPa。该清水混凝土墙板表面气孔总面积仅为6.1 cm2/m2,最大气孔孔径为2.9 mm,且墙板表面色泽均匀。冬季条件(5-15℃)C40清水混凝土配合比在非冬季配合比基础上调整为:水:水泥:矿粉:砂:石子:聚羧酸减水剂=174.8 kg:368.0 kg:92.0 kg:647.5 kg:1102.5 kg:3.9 kg。冬季条件下,清水混凝土3天抗压强度22.1 MPa,28天抗压强度46.3 MPa。该清水混凝土墙板表面气孔总面积为8.2 cm2/m2,最大气孔孔径为3.7 mm。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方面,研究得出预制混凝土构件车间宜选用钢模板作为预制清水混凝土墙板生产模板,且模具在混凝土边缘棱边位置宜设计为圆滑型倒角结构;从五种脱模剂中优选出ASL脱模剂;整体式振捣为清水混凝土墙板生产的最佳振捣方式。其次,开展了瓷砖纹装饰混凝土及其夹心保温墙板样板试验研究。瓷砖纹装饰混凝土成型及其外观质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硅胶模具适用于成型表面纹理类装饰混凝土。使用前硅胶模具应进行浸水处理,选用粘度较大的机械润滑机油作为脱模剂。热工计算结果表明,当外叶墙板厚度60 mm、内叶墙板厚度200 mm时,宜选用厚度30 mm挤塑聚苯板或厚度40 mm发泡水泥板作为中间保温层,制作的预制装饰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其热工性能满足DGJ32/J71-2014《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瓷砖纹装饰夹心保温墙板可实现结构自保温与装饰保温一体化。根据预制装饰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样板制备试验总结了其生产工艺路线,并分析了其施工技术要点。再次,开展了清水混凝土用脱模剂试验研究。通过相反转乳化技术进行棕榈油的乳化,研究乳化剂HLB值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40 wt.%棕榈油乳液最佳乳化剂HLB值大约为9。为了提高乳液稳定性,选取脱模剂相关文献中常用乳化剂司盘40(SP40)、司盘80(SP80)、吐温40(TU40)、吐温80(TU80)、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0(OP-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进行混合乳化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混合乳化剂最优配方为SP80:OP10:SDBS=0.38:0.20:0.42。自制棕榈油基脱模剂的配方为:m(棕榈油):m(SP80):m(OP10):m(SDBS):m(黄原胶):m(三乙醇胺):m(水)=1:0.0475:0.025:0.0525:0.005:0.005:1.375。该脱模剂原料成本3.824元/千克,经济性好。脱模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脱模剂加水稀释比例为1:3时,钢模具上混凝土粘附量仅为1.0 g/m2,满足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当稀释比例为1:5时,混凝土粘附量为4.9 g/m2,满足普通混凝土脱模剂性能要求。最后,为满足对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的修补要求,开展了清水混凝土修补砂浆的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修补砂浆配方研究,修补砂浆最佳配合比为:m(水泥):m(砂):m(水):m(胶粉):m(纤维素醚):m(淀粉醚):m(减水剂)=1:1.4:0.35:0.02:0.001:0.0003:0.0025。14天拉伸粘接强度为2.48 MPa,28天界面弯拉强度为2.98 MPa,28天抗压强度为43.4 MPa、抗折强度为11.2 MPa,压折比为3.9,流动度为142 mm,干缩率为0.041%。该修补砂浆可在0-4 wt.%范围内掺加钛白粉,均满足现行标准要求,可调节砂浆颜色与待修补清水混凝土表面颜色一致。

李峰[5](2020)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造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形式,但由于相关基础性研究还不够充分、工程实践经验有待逐步积累,其施工质量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将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造过程质量控制为研究对象,以PC构件生产和施工为切入点,采用文献研究和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借鉴国外先进做法,立足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质量及施工质量控制现状,深入剖析其质量控制的重难点,对亟待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给出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及建议。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如下:(1)基于文献研究系统介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国内外相关的抗震性能研究工作、构件连接方式及剪力墙板形式,基于相关数据统计结果阐明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质量问题。(2)系统介绍了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典型国家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体系,收集整理了国内针对生产阶段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形成的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将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体系与美国、日本、新加坡进行了横向对比,结果表明我国在构件产品认证、人员培训认证较国外明显滞后,技术标准虽数量众多,但体系性、实施性、针对性仍有待提高。(3)基于预制工厂与施工现场实地考察,对PC构件生产阶段及施工阶段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调研,基于调研结果采用统计分析手段,发现我国PC构件生产及施工阶段主要质量影响因素具有相似的特点,人员及方法因素占比较大,这与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初步发展阶段的实情相契合,且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工艺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及质量验收评价标准等,经验性问题较为突出。(4)系统阐述了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PC构件生产线工艺及我国PC构件生产阶段质量控制措施,借鉴美国、新加坡的先进做法,对PC构件生产阶段质量控制措施提出相关建议,如提高构件标准化程度、完善人员培训及认证机制、关键设备及检测技术革新等。(5)详细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PC构件施工工艺,深入分析了我国主流墙板构件施工工艺特点及湿式连接控制难点,系统阐述了我国PC构件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借鉴美国、日本的先进做法,对PC构件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提出相关建议,如推进BIM技术全过程应用、建立质量控制指南、强化过程控制等。通过以上研究工作,本文针对PC构件生产阶段和施工阶段,归纳总结了国外先进做法和国内当前措施,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造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了直接参考。

骆骏骅[6](2020)在《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混凝土产业在向着商品混凝土方向发展的同时,粉煤灰和矿渣等工业副产品作为改善混凝土性能的辅助胶凝材料被广泛利用,机制砂和特细砂等新型细骨料在天然砂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应运而生。本文通过物理试验研究、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由徐州地区常用配比和原材浇筑的商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进行全寿命可靠性分析,在响应混凝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研究常用无损检测技术在商品混凝土试件上的应用,间接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借鉴,主要结论和创新成果如下:1.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在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率方面,水胶比越小,坍落度损失率越大;水泥的矿物组成不同,则水泥的水化性能不同,水泥矿物组成中C3A和C4AF含量是影响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主要因素;粉煤灰和矿渣在混凝土拌合物形成初期主要发挥的是形态效应和微集料填充效应。机制砂与特细砂以合适比例混合能起到与天然中粗砂相近的良好级配效果。2.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在自然养护下随着龄期增长逐渐增大,在7d至14d龄期内强度增长最快,60d后混凝土强度增长幅度逐渐变小;水胶比越小,混凝土强度发展等级越高,标准养护下的混凝土强度增长幅度明显优于自然养护;粉煤灰和矿渣发挥的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界面效应对于混凝土后期强度发展的可行性是值得肯定的;机制砂与特细砂以合适比例混合可以发挥与天然砂相同的物理作用;利用数学模型建立自然养护下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龄期和温度的关系模型,拟合程度较高。模型下,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实测抗压强度均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而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更加明显。3.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在总材料固定的情况下,减小水胶比可以减缓碳化过程的进行,在水泥品种确定的情况下,单位体积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碳化速率越小;减小水胶比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减小水胶比,优化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均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粉煤灰和矿渣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主要分为微集料界面效应和活性效应两方面,作为辅助胶凝材料降低了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增强了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试验循环周期的发展会加剧混凝土在各种侵蚀环境下的破坏,直至完全丧失抵抗能力。4.无损检测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水胶比越小,对应的回弹值越高,声速值越大;标准养护下的混凝土回弹值、声速值明显高于自然养护下混凝土的相应数值;粉煤灰和矿渣对回弹值变化、声速值变化的影响机理与对强度发展的影响机理相类似;混凝土的强度与回弹值之间存在某种正相关的关系,但回弹值并不能完全代表和用于评价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声速值对强度变化的反应不够敏感,仅用声速值反映和评价混凝土强度并不成立;国家统一测强曲线并不适用于徐州地区回弹法与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该补充和完善符合本地情况的测强曲线。5.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的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市场调研评估徐州地区常见配比下商品混凝土的经济效益,探索混凝土生产和应用利益最大化的可行性措施。调整水泥强度等级,推广和应用粉煤灰和矿渣、机制砂和特细砂均能带动商品混凝土的经济效益发展。该论文有图49幅,表42个,参考文献118篇。

赵立帆[7](2020)在《高层建筑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作为建筑常用的框架结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发展迅猛。施工单位为满足用户对建筑外观的需求,在建筑施工中引进清水混凝土,这类混凝土具有一次浇筑成型、表面光滑、使用寿命长、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等特点,且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不会产生建筑垃圾,兼备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目前清水混凝土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实践应用,集中于多层建筑与建筑局部结构,关于高层建筑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实践与研究较少。基于此,文章将高层建筑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工程应用作为研究对象,从原材料、配制、施工流程三方面分析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以某高层建筑为实例,阐述该工程中清水混凝土的应用,为施工单位应用清水混凝土提供实践参考,填补清水混凝土施工实践的研究空白,课题研究内容如下:1.在原材料方面,施工单位需做好水泥、骨料、掺合料与外加剂的合理选择,并按照规范公式计算材料的最佳配比,确保清水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等性能符合高层建筑施工要求。2.在施工方面,需注重测量放线、钢筋施工、模板施工与混凝土施工,保障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并做好模板裂缝的防治工作。3.在工程应用中,鉴于高层建筑清水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差异,施工单位需进行多次配比试验,确保各层清水混凝土的颜色保持一致。在开展施工时,施工单位需根据高层建筑不同层数的强度要求,调节各层的配合比,使其清水混凝土颜色保持一致。主要结论和建议1.清水混凝土最佳配合比,施工单位在明确清水混凝土的材料来源后,进行了正交试验,明确最佳的配合比。2.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流程复杂,施工单位需按照规范流程施工,并做好模板的裂缝防治工作,如设置沉降缝、应用抗裂钢筋、设置诱导缝与设置伸缩缝等,保障清水混凝土结构稳定性。3.为保障各层清水混凝土的颜色一致,施工单位需做好混凝土材料配比试验,在保障塌落度与强度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开展多次配比试验,结合清水混凝土样板墙制作,明确出不同楼层段的清水混凝土强度与配比,凸显清水混凝土的优势。4.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时,可应用钢筋除锈帽及螺栓孔封堵工具,避免清水混凝土出现色差。从而更好的保证清水混凝土的效果。

严帅帅[8](2019)在《次轻混凝土性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次轻混凝土轻质高强的特点使其在高层、大跨、装配式建筑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次轻混凝土中大量使用人造轻骨料,减少了天然骨料的消耗,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要,因此,研制出良好力学性能、工作性能、耐久性能、表观性能的次轻混凝土,不仅有利于次轻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建设节约可持续型社会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LC40次轻混凝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主要组成材料对次轻混凝土表观密度、力学性能、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影响,优化了次轻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成型技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次轻混凝土表面性能进行量化表征,提出次轻混凝土表面性能改善方法,总结预制构件用LC40次轻混凝土工艺流程,为次轻混凝土在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通过单因素分析,研究了次轻混凝土主要组成材料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陶粒掺量0%~40%时,随着陶粒掺量增加,次轻混凝土力学性能降低,表观密度降低;陶粒预湿24h有利于提高次轻混凝土后期的力学性能,粉煤灰掺量0%~40%时,混凝土力学性能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提高;水胶比0.28~0.36时,随着水胶比增加,次轻混凝土力学性能降低;粒径5~20mm碎石和粒径5~10mm陶粒组合的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优。结合微观测试技术,研究了陶粒掺量、陶粒预湿程度、水胶比、粉煤灰掺量、骨料组合对次轻混凝土抗渗性和抗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陶粒掺量0%~40%时,随着陶粒掺量增加,次轻混凝土抗渗性降低、抗冻性提高;陶粒预湿24h制备的次轻混凝土抗渗性及抗冻性达到最佳;粉煤灰掺量0%~40%时,次轻混凝土抗渗性和抗冻性提高;水胶比0.28~0.36,随着水胶比掺量增加,次轻混凝土抗渗性和抗冻性均降低;粒径5~20mm碎石和粒径5~10mm陶粒组合次轻混凝土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达到最佳。基于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消泡剂、振捣时间、模具、脱模剂和保护剂对次轻混凝土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泡剂掺量2.40%时,消泡效果最佳;适宜振捣时间为12~15s;采用胶合木模具和色拉油作为脱模剂时次轻混凝土表面性能最佳;保护剂对降低孔径0~1mm的孔洞效果明显,而对1~6mm的孔洞无明显降低。从原材料、次轻混凝土制备、脱模及养护、质量控制四个方面总结用次轻混凝土生产预制构件的工艺流程,原材料的进货验收和复验均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在混凝土制备过程应严格按照设计的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混凝土脱模及养护成型后应检查试件,合格后方可喷涂保护剂。

袁青[9](2019)在《预制混凝土T梁外观质量控制及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预制T梁在桥梁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对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和耐久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国内混凝土桥梁结构普遍存在外观质量缺陷,如何对预制梁外观质量进行系统快速地评定,可为外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本文结合官渡黄河特大桥北引桥的预制T梁工程,对预制梁的外观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旨在提出一种系统性好、可操行性强的外观质量评价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形成了贯穿于预制T梁施工全过程的外观质量控制技术。结合预制T梁施工过程,形成了T梁肋板钢筋绑扎限位装置、T梁齿板钢筋的定位胎架、T梁钢筋分类存放装置、T梁翼板钢筋整体吊装桁架、T梁吊装的护角装置、预制梁存放和运输的护架等6项专利。结合施工过程,形成了T梁养生采用“1+6”智能喷淋能养生工法。该工法获河南省省级工法,并在省内推广。基于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混凝土合理配合比优化、模板体系选择、钢筋工程、混凝土合理浇筑、合理养护、预应力的控制、存梁运梁等预制T梁各个环节,形成了贯穿于预制T梁施工全过程的外观质量控制技术。(2)建立了预制T梁混凝土外观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走访专家,并与现场交流,基于《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建立了预制T梁混凝土外观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结构层次、外观层次和附属物方面的内容。其中,结构层次关注混凝土回弹强度、保护层厚度(漏筋)、裂缝、结构线形、结构尺寸等5方面的内容,需要借助便携式设备进行测量。外观层次方面包括混凝土蜂窝麻面、剥落掉角、孔洞空洞、砂线与色差(包括锈斑与锈点)等4方面,可借助肉眼观察进行观测。另外将预留钢筋和预埋件的外观质量纳入,以综合反映预制梁的外观质量。根据这10类单项评定的结果,最后对混凝土外观质量做出评定。利用该评价体系,对现场预制梁外观质量进行评定。北引桥预制梁中未出现五类梁,四类梁仅占0.1%,一类梁占比80%以上,一类梁和二类梁占比大于90%。这说明现场预制梁预制质量良好。(3)编制了《官渡黄河特大桥预制梁外观质量控制指南》。指南在本项目生产中得到成功应用,有效保障了混凝土预制T梁外观质量,提高了预制生产效率。该指南在局内推广应用。本文为官渡黄河大桥北引桥的成功修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可为同类预制结构的外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陈峭卉,陈应钦,詹镇峰,邓波[10](2019)在《新型水性脱模剂FB的研制及脱模机理分析》文中认为采用高分子烷烃材料代替水性混凝土脱模剂常用的矿物油成膜剂,研制了一种新型水性脱模剂FB,该脱模剂克服了普通水性脱模剂易粘模的缺点,不但具有油性脱模剂易脱模的优点,还可克服使用油性脱模剂混凝土表面质量差、气孔多的问题,提高了混凝土的表观质量。已应用于工业化建筑中。同时对影响混凝土表观质量的主要原因及脱模机理进行了分析。

二、水泥制品(构件)脱模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制品(构件)脱模剂(论文提纲范文)

(1)全再生骨料清水混凝土对于不同材质模具和脱模剂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原材料
3 试验方法
4 试验结果分析
    (1)木质纤维模板:
    (2)不锈钢模具:
    (3)园林景观塑料桌凳模具:
    (4)硅胶材质小型模具:
5 结论

(2)白色清水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原材料
    1.1 水泥
    1.2 砂
    1.3 石子
    1.4 矿物掺合料
    1.5 外加剂
2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及前期准备
    2.1 配合比确定
    2.2 制备前准备
3 构件制作
    3.1 制作要点
    3.2 养护
    3.3 脱模
4 成品保护及修补
    4.1 成品保护
        4.1.1 饰面保护
        4.1.2 运输保护
    4.2 破损修补
5 结论

(3)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复合加固技术的提出
        1.2.1 预应力钢丝绳加固技术
        1.2.2 聚氨酯水泥加固技术
        1.2.3 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加固技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1.3.2 聚氨酯水泥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聚氨酯水泥的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聚氨酯水泥的制备过程
        2.2.1 原材料
        2.2.2 制备过程
    2.3 聚氨酯水泥配合比的选择
        2.3.1 配合比设计
        2.3.2 抗压和抗折试验
        2.3.3 试验结果分析
    2.4 聚氨酯水泥弯曲性能试验研究
        2.4.1 试件制备
        2.4.2 试验方法和装置
        2.4.3 弯曲试验结果分析
    2.5 聚氨酯水泥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2.5.1 疲劳试验方法的选择
        2.5.2 试验方案的设计
        2.5.3 疲劳试验结果分析
        2.5.4 疲劳寿命预测
    2.6 本章小结
3 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抗剪加固RC梁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件设计
    3.3 试验材料
    3.4 试件制作过程
        3.4.1 试验梁浇筑施工
        3.4.2 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加固施工
    3.5 试验装置和测点布置
    3.6 试验结果分析
        3.6.1 试验梁破坏过程分析
        3.6.2 荷载-位移曲线分析
        3.6.3 荷载和位移特征点分析
        3.6.4 箍筋应变分析
        3.6.5 混凝土或聚氨酯水泥应变分析
        3.6.6 钢丝绳应变分析
        3.6.7 纵向受拉钢筋应变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抗剪加固RC梁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模型
        4.2.1 材料本构关系模型
        4.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 有限元分析结果和验证
        4.3.1 荷载位移曲线
        4.3.2 特征荷载
        4.3.3 荷载应变曲线
    4.4 有限元拓展分析
        4.4.1 环境温度对加固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4.4.2 剪跨比对加固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4.4.3 混凝土强度对加固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4.4.4 配箍率对加固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4.4.5 配筋率对加固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4.4.6 原梁损伤程度对加固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4.4.7 钢丝绳配绳率对加固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4.4.8 钢丝绳预应力水平对加固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4.4.9 聚氨酯水泥粘贴方式对加固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4.4.10 聚氨酯水泥粘贴厚度对加固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抗剪加固RC梁抗剪承载力和实用变形计算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B和D区的抗剪加固梁类型划分
        5.2.1 B区和D区的概念
        5.2.2 加固梁类型划分
    5.3 构件D区拉压杆模型的选择
    5.4 加固梁D区拉压杆模型的建立
    5.5 加固梁剪跨区拉压杆模型
        5.5.1 D-D梁拉压杆模型
        5.5.2 D-B-D短梁拉压杆模型
        5.5.3 D-B-D长梁拉压杆模型
    5.6 加固梁拉压杆模型验证
    5.7 加固梁变形研究
        5.7.1 剪切变形计算的重要性
        5.7.2 拉压杆模型
        5.7.3 斜压杆倾斜角度
        5.7.4 加固梁跨中变形计算
    5.8 本章小结
6 预应力钢丝绳-聚氯酯水泥在实桥抗剪加固中的应用
    6.1 引言
    6.2 实桥工程概况
        6.2.1 实桥一工程概况
        6.2.2 实桥二工程概况
        6.2.3 T梁尺寸和配筋信息
    6.3 实桥T梁破损状况
        6.3.1 实桥一T梁破损状况
        6.3.2 实桥二T梁破损状况
    6.4 抗剪加固方案
        6.4.1 实桥一加固方案
        6.4.2 实桥二加固方案
    6.5 加固效果验证
        6.5.1 静载试验
        6.5.2 加固效果分析
    6.6 所提加固方法与其他方法的对比
    6.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致谢

(4)预制清水混凝土墙板与预制装饰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清水混凝土研究现状
        1.2.2 预制装饰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研究现状
        1.2.3 混凝土脱模剂研究现状
        1.2.4 清水混凝土修补砂浆研究现状
        1.2.5 目前预制清水混凝土墙板与预制装饰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和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胶凝材料
        2.1.2 集料
        2.1.3 减水剂
        2.1.4 脱模剂
        2.1.5 拌和水
        2.1.6 FRP拉结件
        2.1.7 保温材料
        2.1.8 乳化剂
        2.1.9 其它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清水混凝土墙板样板试验方法
        2.2.2 脱模剂试验方法
        2.2.3 修补砂浆试验方法
第三章 预制清水混凝土墙板样板研究
    3.1 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3.1.1 水胶比对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
        3.1.2 胶凝材料量对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
        3.1.3 砂率对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
        3.1.4 矿物掺合料对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
    3.2 冬季条件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3.3 施工工艺的优化
        3.3.1 混凝土脱模剂对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影响
        3.3.2 振捣工艺对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影响
        3.3.3 模板对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制装饰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样板研究
    4.1 瓷砖纹装饰混凝土的研制
    4.2 预制装饰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样板工艺研究
        4.2.1 预制装饰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的热工计算
        4.2.2 预制装饰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样板结构设计
        4.2.3 预制装饰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的制作及质量分析
    4.3 瓷砖纹装饰混凝土的保护剂
    4.4 预制装饰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经济成本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清水混凝土脱模剂研究
    5.1 清水混凝土脱模剂的制备
    5.2 配方设计与稳定性试验
    5.3 脱模剂性能试验
    5.4 经济成本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清水混凝土墙板修补砂浆研究
    6.1 修补砂浆配合比研究
        6.1.1 正交试验方案
        6.1.2 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
    6.2 修补砂浆掺加钛白粉试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造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1.3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连接形式
    1.4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板形式
        1.4.1 国外技术
        1.4.2 国内技术
    1.5 本文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2.1 国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体系
        2.1.1 美国
        2.1.2 日本
        2.1.3 新加坡
    2.2 国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体系
        2.2.1 概述
        2.2.2 生产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2.2.3 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2.3 国内外质量控制体系对比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3.1 生产阶段质量问题调研
        3.1.1 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
        3.1.2 钢筋加工及隐蔽质量问题
        3.1.3 配件预埋质量问题
        3.1.4 构件尺寸偏差问题
        3.1.5 成品保护及标识问题
    3.2 施工阶段质量问题调研
        3.2.1 构件现场交付质量问题
        3.2.2 构件安装质量问题
        3.2.3 节点连接质量问题
    3.3 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3.3.1 生产阶段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3.3.2 施工阶段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产阶段质量控制研究
    4.1 PC构件生产线简介
    4.2 PC构件生产质量控制现状
        4.2.1 外部质量控制体系
        4.2.2 内部质量控制体系
    4.3 生产阶段质量控制措施及建议
        4.3.1 国外先进做法
        4.3.2 国内质量控制措施
        4.3.3 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研究
    5.1 施工工艺
    5.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现状
    5.3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及建议
        5.3.1 国外先进做法
        5.3.2 国内质量控制措施
        5.3.3 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粉煤灰、矿渣和混合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1.3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工作性能研究现状
    1.4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5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现状
    1.6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7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经济效益研究现状
    1.8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9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原材料性能和研究方案
    2.1 原材料性能
    2.2 研究方案
3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工作性能研究
    3.1 试验方案
    3.2 和易性
    3.3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影响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规律与发展预测模型
    4.1 试验方案
    4.2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4.3 抗压强度发展预测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5.1 试验方案
    5.2 抗碳化试验
    5.3 抗冻融试验
    5.4 抗硫酸盐侵蚀试验
    5.5 耐久性评估
    5.6 本章小结
6 无损检测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
    6.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原理与影响因素
    6.2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原理与影响因素
    6.3 试验方案
    6.4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6.5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6.6 本章小结
7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原材作用机理及经济效益分析
    7.1 混凝土原材作用机理
    7.2 经济效益分析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高层建筑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基本概念
        1.3.1 清水混凝土的概念
        1.3.2 清水混凝土的类型
        1.3.3 清水混凝土的优势
        1.3.4 专业术语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清水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制分析
    2.1 清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分析
        2.1.1 水泥材料分析
        2.1.2 骨料材料分析
        2.1.3 掺合料材料分析
        2.1.4 外加剂材料分析
    2.2 清水混凝土的配比分析
        2.2.1 配制强度分析
        2.2.2 水灰比分析
        2.2.3 用水量分析
        2.2.4 水泥用量分析
        2.2.5 骨料用量分析
        2.2.6 掺合料用量分析
        2.2.7 外加剂用量分析
        2.2.8 配比试验分析
    2.3 章结论
第3章 高层建筑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
    3.1 施工前的准备
    3.2 钢筋施工工艺
        3.2.1 钢筋材料的管理
        3.2.2 钢筋的制作
        3.2.3 钢筋的绑扎
    3.3 模板施工工艺
        3.3.1 模板设计与要求
        3.3.2 模板制作
        3.3.3 模板安装
        3.3.4 模板拆除
    3.4 混凝土施工工艺
        3.4.1 清水混凝土施工要点
        3.4.2 混凝土竖向结构施工
        3.4.3 混凝土梁板结构施工
        3.4.4 混凝土施工裂缝管控
        3.4.5 混凝土养护要点
    3.5 章结论
第4章 高层建筑清水混凝土工程应用
    4.1 工程概况
    4.2 清水混凝土材料选择
    4.3 清水混凝土配制
    4.4 清水混凝土施工要点
        4.4.1 参数设计
        4.4.2 测量放线
        4.4.3 钢筋施工
        4.4.4 模板施工
        4.4.5 混凝土施工
        4.4.6 混凝土质量管理
    4.5 清水混凝土应用创新
    4.6 清水混凝土效益分析
    4.7 章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次轻混凝土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次轻混凝土研究现状
        1.2.1 组成与制备研究
        1.2.2 力学性能研究
        1.2.3 耐久性能研究
        1.2.4 微观性能研究
        1.2.5 表面性能研究
        1.2.6 工程应用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2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及配合比
        2.1.1 原材料
        2.1.2 配合比
    2.2 试验方法
        2.2.1 次轻混凝土制备方法
        2.2.2 砂浆试件抗折强度测定方法
        2.2.3 砂浆试件抗压强度测定方法
        2.2.4 陶粒筒压强度测定方法
        2.2.5 混凝土抗冻融试验方法
        2.2.6 混凝土抗渗试验方法
3 次轻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3.1 陶粒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
    3.2 陶粒预湿程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
    3.3 不同骨料组合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
    3.4 水胶比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
    3.5 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
    3.6 砂率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
    3.7 次轻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破坏形式区别
    3.8 本章小结
4 次轻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4.1 抗渗性能
        4.1.1 陶粒掺量对次轻混凝土抗渗性影响
        4.1.2 陶粒预湿程度对次轻混凝土抗渗性影响
        4.1.3 不同骨料组合对次轻混凝土抗渗性影响
        4.1.4 水胶比对次轻混凝土抗渗性影响
        4.1.5 粉煤灰对次轻混凝土抗渗性影响
    4.2 抗冻性能
        4.2.1 陶粒掺量对次轻混凝土抗冻性影响
        4.2.2 陶粒预湿程度对次轻混凝土抗冻性影响
        4.2.3 不同骨料组合对次轻混凝土抗冻性影响
        4.2.4 水胶比对次轻混凝土抗冻性影响
        4.2.5 粉煤灰掺量对次轻混凝土抗冻性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次轻混凝土表面性能研究
    5.1 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技术
    5.2 消泡剂对次轻混凝土表面气孔影响
    5.3 振捣时间对次轻混凝土表面气孔影响
    5.4 模具和脱模剂对次轻混凝土表面气孔影响
    5.5 保护剂对混凝土表面气孔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预制构件用LC40次轻混凝土工艺流程
    6.1 原材料
    6.2 次轻混凝土的制备
    6.3 养护与脱模
    6.4 质量控制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授权的专利

(9)预制混凝土T梁外观质量控制及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预制梁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1.2.2 混凝土外观质量评定技术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工程背景及难点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施工工艺
    2.3 施工气候环境
    2.4 施工难点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凝土预制梁外观质量控制
    3.1 概述
    3.2 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优化
        3.2.1 原材料选择
        3.2.2 配合比优化
        3.2.3 规范存放和使用
    3.3 模板工程
        3.3.1 模板设计
        3.3.2 模板安装
        3.3.3 模板拆除
    3.4 钢筋与波纹管安装工程
        3.4.1 钢筋下料与存放
        3.4.2 钢筋骨架制作
    3.5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3.6 混凝土养护
        3.6.1 混凝土早龄期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3.6.2 梁体养护
        3.6.3 水化热控制
    3.7 预应力工程
        3.7.1 预拱度的控制
        3.7.2 锚下预应力
    3.8 存、运梁施工质量保障
        3.8.1 T梁吊装
        3.8.2 T梁存放和运输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凝土预制梁外观质量定量评价体系
    4.1 概述
    4.2 混凝土外观质量评定流程与控制指标
        4.2.1 混凝土外观质量评定流程
        4.2.2 单项控制指标及标度的确定
    4.3 混凝土外观质量等级分类
        4.3.1 评定等级与评定描述
        4.3.2 混凝土总体外观质量评定注意事项
    4.4 混凝土外观质量评定计算
        4.4.1 各评定指标评分标准
        4.4.2 混凝土外观质量评定计算公式
    4.5 混凝土外观质量评定实例与结果
        4.5.1 评定案例
        4.5.2 评定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附录 B 问卷
附录 C 调查结果
致谢

(10)新型水性脱模剂FB的研制及脱模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性混凝土脱模剂FB的制备
    1.1 主要原材料
    1.2 配方及生产工艺
        1.2.1 配方(见表1)
        1.2.2 生产工艺及使用方法
2 水性脱模剂FB的性能与特点
3 脱模机理分析
    3.1 目前使用的脱模剂
        3.1.1 混凝土油性脱模剂
        3.1.2 混凝土水性脱模剂
        3.1.3 一般水性脱模剂比油性脱模剂易于粘模的原因
    3.2 水性脱模剂FB克服粘模、粘粉的关键技术
    3.3 脱模剂对混凝土制品表面质量的影响
4 水性脱模剂FB的应用
5 结语

四、水泥制品(构件)脱模剂(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再生骨料清水混凝土对于不同材质模具和脱模剂的适应性研究[J]. 于珊,郑建平,杨志文,欧小凡. 住宅与房地产, 2020(17)
  • [2]白色清水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要点[J]. 竹乃杰.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0(06)
  • [3]预应力钢丝绳-聚氨酯水泥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D]. 高红帅.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1)
  • [4]预制清水混凝土墙板与预制装饰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的研究[D]. 沈开豪. 东南大学, 2020(01)
  • [5]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造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 李峰. 东南大学, 2020
  • [6]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D]. 骆骏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7]高层建筑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及工程应用研究[D]. 赵立帆.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8]次轻混凝土性能优化研究[D]. 严帅帅. 扬州大学, 2019(06)
  • [9]预制混凝土T梁外观质量控制及评价体系研究[D]. 袁青.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5)
  • [10]新型水性脱模剂FB的研制及脱模机理分析[J]. 陈峭卉,陈应钦,詹镇峰,邓波. 新型建筑材料, 2019(08)

标签:;  ;  ;  ;  ;  

水泥制品(构件)脱模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