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探究能力
作者简介:欧庆雄,任教于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八一实验学校。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当今迫切需要研究型人才的形势下,培养出初步具有数学学习探究能力的学生就显得颇为重要。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善于由此及彼,把知识融会贯通、有所创新和延展的能力。我们常常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侧重讲的就是传授方法的重要性。蔡元培先生曾经指出,“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转为将来”。中学数学的教学要倾向于,或者说要大力培养出具有探究能力的学生,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更有潜力,而不仅仅是只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笔者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中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方面是缺失的,为了弥补这种缺失,教师应该进行积极的课堂教学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探究能力: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转换在课堂上的角色
要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探究的能力,教师就要转变教学理念,转换在课堂上的角色,积极学习并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真谛。
我国自2004年新课程改革以来,首批进入课改的是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2005年,江苏成为新课程改革实验区;2006年,实验范围扩大到福建、辽宁、浙江、安徽、天津五省市;2007年,北京、吉林、黑龙江、湖南、陕西五省市进入课改;2008年,山西、河南、江西、新疆(包括兵团)四省区也进入课改;2009年,内蒙、河北、云南、湖北开始课改;2010年:贵州、重庆、四川、甘肃、西藏等省区也举起了了课程改革的大旗。进入课改的省份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并重,深化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制约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关键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制约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诸多问题中,教师不能从理论上掌握新课堂教学的真谛,使得很多地区的课程改革出现敷衍潦草、难以实施,课堂教学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
新课程改革是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主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进行积极的转变。唐代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他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表述的。时至今日,这个定位已经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了。新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求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要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要由墨守成规的执行者变为教学的创新者,要由知识的保管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而数学学科的学习特点是让学生掌握一系列的学法和研究方法,而不仅仅是会做几道题,事实证明,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奥秘并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所造诣。这种学习研究能力的提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前瞻性的构建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动课堂,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上以提纲引领学生自学,给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助学指导,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养成研究探索的好习惯,并倡导和给学生提供主动交流促进互补的良好氛围,在以教材为参考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地学习资源。
如果教师能够用新课程理念来武装自己,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挖掘自我潜质的机会,那么毋庸置疑,学生的学习探究就会成为他们学校生活的主旋律,未来也就自然会在研究领域区的发展;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能很好的转变,我们的教学课堂就会是一滩死水,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有限的知识,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不愿也不能对所学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谈不上研究和探索了。我国目前的教改实践证明,学案教学准确、科学的把握住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真谛,给学生提供了发展自我、提高学习探究能力的最好舞台。
二、教师要善于使用学案教学
要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探究的能力,教师要善于使用学案教学,我国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实践证明,学案教学能够指引学生走向研究探索的新水平。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知者莫如乐之者。如何使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或者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可以说是自古以来教学活动探讨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教育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而要做到使学生“知之、乐之”,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关键。目前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能够在培养、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方面起到积极有效作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学案教学法。
1.学案及学案教学
“学案”是教师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特为学生设计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它的类型主要有预习性学案、综合性学案、检测性学案、实践性学案和复习性学案。“学案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它以学案为依托,体现为“自主学习—小组研讨—展示反馈—评价点拨”四大板块,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自学、自练、自悟、自得为课堂教学主线的思想。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
2.学案设计的特点
注重提升教材内容:学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研究,准确把握教材是如何使《课程标准》落到实处的,并进行再次提升,使学案最终带领学生走出教材,形成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学科素养。
注重学科特色:不同学科学案的编写有不同的特色。一般而言,语文、英语侧重语料的输入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理化生强调实验的重要性,数学则重视发现、猜想、验证、应用,开发学生逻辑思维。也就是说,各学科学案编写既要体现探究知识的共性特点,更要体现学科的自身规律。
注重问题引导: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所提出的问题应当注意适切性,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领悟思想方法有真正的启发作用,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在每一个问题后,要写出问题设计意图(基于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这里,要特别注意对如何渗透、概括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作出明确表述。”
注重整合各种资源:也就是学案创作必须最大限度的整合各种资源,须是集体创作的结果。学案是同年级教师共同使用的蓝本,只有大家一起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并充分利用包括网络资源、远程各地教育资源、优秀课例材料、中高考真题资源和个中教辅资源等,最终筛选、优化、升华为校本教案,成为众人智慧的结晶。
注重课堂的个性化展示:指的是共同的学案,不一样的展示。要求教师在“共案”的基础上,备课时加入自己个性化的设计。不同的教师,因年龄、阅历、性格等的差异有不一样的讲课特点,这就要求各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适当创新,营造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优课堂氛围。
3.学案的主要内容
(1)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研究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和重点、难点,一节课的自主学习活动要时刻围绕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来进行。
(2)活动流程:一般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研讨、展示反馈、评价点拨”四大板块。
①自主学习安排:预习自学指导:任务、要求、方法、时间、重难点及提示点拨;尝试着进行训练探究;开展自学检测评价。
②小组研讨要点:研讨交流解疑释难;梳理建构知识框架,并作学法小结。
③展示反馈要点:探究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板书、图画、图表、表演等);探讨方法思维(给优生足够的展示空间)。
④评价点拨要领:总结归纳解题思路,并进行必要的点拨引申。
四大板块构成了一个科学合理严密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小组探讨解决问题,展示反馈深化研究,评价点拨归纳整理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学习研究,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各知识要点,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案可依,有法可循,学而有得,实践提升,学习活动明确而不盲目,活跃而不混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研究能力。。
三、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教师要时刻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视角,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探索某种事物,获得或接近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教师应该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去认知、理解和探索所学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仅教师要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同时教师也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修养、一定的教育艺术,而且这几个方面只有内化成整体素养,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地按照学生成长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综上,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形成更高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研究探索潜力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磊.理解与实践高中新课程——与高中教师的对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崇善。课改实践新视点[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八一实验学校
邮政编码:53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