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势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态势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邹建林

态势语在课堂上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课堂教学过程是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但任何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都不会,也不可能使用绝对单一的言语方式表述思想,传授信息。相反,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讲课的同时,常常伴随着相应的手势、表情、动作、眼色等等,借以加强表达的效果,加深听众的印象或者弥补口头语言的某些不足。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曾经通过许多实验总结出如下的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这里姑且不论这个公式里所列百分比的精确度如何,但它可以告诉我们:面部表情对信息传递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包括面部表情在内的态势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重要作用。

林百克在《孙逸仙传记》里曾这样描述孙中山先生演讲时的态势语:“他的容貌英伟,而望之蔼若春风,眼光清澈照人,注视时很有吸引力。”“他每向前走几步,掌声起,他等了一等,将手举起,听众肃然,寂静无声。”可见,孙中山先生夺人的演讲效果,还得力于他出色的态势语言的运用。据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有不同的分工,左半球接受语言和逻辑信号,而右半球接受非语言信号,即形象信号,那么,只听不看,就只有大脑左半球工作,而听看同步,则是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同时工作,效果自然不会相同。由此推想:孙中山先生演讲时的听众们,一定是听看同步了。

当前态势语存在的弊病

当前学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态势语的运用普遍存在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等问题,多处于自然形态,问题较多,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递效果。大体上有以下三种类型的弊病:

一是“乱”:即态势语的使用混乱,课堂上常常出现一些对有声语言没有辅助性作用不包含“有语义信息”的态势。比如,有的教师讲课时,爱习惯性地在讲台上来回走动,这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讲课时还习惯地将两眼望着天花板,或者一边讲课,一边眺望窗外,造成学生精力不集中;有的教师在叫每个学生上台时,习惯做招手动作,当学生完成后,让其返回座位,又做挥手动作。像这样的手势全是多余的,而且显出了教师对学生的不尊重。

二是“滥”:有些教师使用态势语言过于频繁,手势、动作太多,给人以手舞足蹈、眼花缭乱的感觉,不利于学生的思索和信息的反馈。

三是“俗”:即态势语的设计和使用粗俗,缺乏高雅沉稳之感。如有的教师上鲁迅《故乡》一课时,竟然模仿杨二嫂那“如同细脚伶仃的圆规”的体态;而且在讲台上翘起脚尖学小脚女人走路……凡此种种,皆不可取。

如何使用态势语

严肃、适度、适时、恰当的态势语言,是教师以“神”感化学生,使其思想凝聚于课堂,使“教”与“学”双方成为和谐共鸣的有力手段。“严肃”可保持课堂有序,“适度”能使师生配合默契,“适时”可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恰当”以达画龙点晴之妙。因此,有必要研究语文教学中态势语言的控制问题。

一、讲台姿态控制。应以什么样的姿态组织语文教学,这是个气度显示的问题。一般说来教师应举止潇洒大方,神情亲切自然,以大方、平稳的步子适时地在课堂上活动,活动时切忌将手插入衣袋,或手背身后,更不可边走边搔脑袋,捻耳垂,揉眼睛等。

二、手势控制。教学中,手势的作用不可忽视。准确无误的手势,常常能帮助讲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直观的形象,手势应该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即使是十分得体、漂亮的手势,也不应多次重复。

三、视线控制。视线是沟通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符号,在人体各器官中能传达最多的信息。眼睛被人喻为心灵之窗,就是指从眼睛里可以传送出各种信息,流露出各种感情。如前所述,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常常用眼睛盯着天花板或窗外,就等于切断了与学生视线交流,向学生关闭了心灵之窗。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目光总是随时巡视着学生,与学生保持着持续不断的视线接触。

四、位置控制。教师在课堂上站立要稳,切勿前后左右摇摆,以防学生认为你心神不定。需要时,站到学生中,但不要总站在一处,应尽量稳重地活动脚步,或前进半步,或后退半步,不要给学生呆板的印象。

标签:;  ;  ;  

态势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