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肾膏论文-许小泰

保肾膏论文-许小泰

导读:本文包含了保肾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肾小球肾炎,慢性,穴位敷贴疗法,临床研究,@保肾膏

保肾膏论文文献综述

许小泰[1](2006)在《保肾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研究保肾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炎(肾阳虚型、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寻找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独特有效、适宜推广的方法。 方法: 病例纳入标准 1 来源于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 2 符合慢性肾炎诊断标准者。 3 病情分级属慢性肾炎轻度、中度、重度,血肌酐≤442μmol/L者。 4 中医辨证属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者。 5 年龄在18-65岁之间。 病例排除标准 1 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 2 经检查证实由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肾损害等继发性因素所致者。 3 合并有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4 血肌酐>442μmol/L者。 所选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其中肾阳虚型14例、肾阴虚型16例;治疗组30例,其中肾阳虚型15例、肾阴虚型15例。两组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慢性肾炎轻重分级、中医证型分布、主要症状分布等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优质限量蛋白饮食;有高血压、水肿、感染、电解质紊乱者,给予相应降压、利尿、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保肾膏调制成五分硬币大小敷贴于双肾俞、命门、神阙、双复溜穴,每次敷贴4—6小时,每10日一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尿常规、肾功能、血脂等疗效性指标变化及血常规、粪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变化,并填写临床观察表。所有数据均运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1.5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分析。P<0.05为有显着差异;P>0.05为无显着差异。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均参照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而制定。 结果: 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保肾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炎效果更好。 2 治疗组治疗轻、中、重度慢性肾炎的有效率分别为75%、88.9%、80%;对照组治疗轻、中、重度慢性肾炎的有效率分别为66.7%、50%、20%,治疗组对中、重度慢性肾炎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治疗中、重度慢性肾炎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3 治疗组对肾阳虚型慢性肾炎的有效率为80%,对照组对肾阳虚型慢性肾炎的有效率为42.9%,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对肾阳虚型慢性肾炎疗效优于对照组。 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分差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6-05-01)

巴元明,霍长亮,许小泰[2](2005)在《保肾膏叁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保肾膏叁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 组(30例)用保肾膏叁伏穴位敷贴治疗,B 组(30例)用保肾膏非叁伏穴位敷贴治疗,C 组(30例)用尿毒清颗粒口服治疗。结果:A 组在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尿素氮(BUN)及升高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方面与 B 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与 C 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保肾膏叁伏穴位敷贴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延缓 CRF 的进展,临床应用简便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05年10期)

刘丹[3](2004)在《保肾膏外敷治疗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研究保肾膏穴位敷贴治疗肾系病证中证属肾阴虚、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索一种治疗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有效安全、适合推广应用的外治方法。 方法: 本试验患者120例,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符合中医肾阳虚证或肾阴虚证证候诊断标准及相应西医疾病诊断标准。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证组(A组)、肾阴虚证组(B组),两组均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予以保肾膏1号敷贴穴位,治疗从夏至入伏开始,每伏的第一天敷贴1次,每次4-6小时,每10日敷贴1次。B组予以保肾膏0号敷贴穴位,亦从夏至入伏开始,每伏的第1天敷贴1次,每次4-6小时,每10日敷贴1次,两组疗程均为1月。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功能、肾功能(Scr、Ccr)、血脂(总胆固醇、甘油叁酯)、EPS的WBC计数等指标,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作出疗效评价。 结果: 1 A组总有效率为75%,B组总有效率为73.3%; 2 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总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A组中腰膝酸软和畏寒肢冷的主证在治疗前后的积分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B组中腰膝酸软的证候在治疗前后的积分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慢性肾小球肾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upq、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Hb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保肾膏外敷具有减少尿蛋白、尿血,升高血红蛋白的作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24hupq有明显下降,Alb有显着性升高(p<0.05),总胆固醇、甘油叁酯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24hupq有明显下降,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也有明显下降,Scr变化不大(p>0.05),表明保肾膏外敷能缓解肾功能恶化进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后前列腺液中WBC计数明显下降,其中以A组尤为明显,有非常显着性差异(A组p<0.01,B组p<0.05),且Scr、ALT无异常,表明保肾膏外敷能改善患者局部炎症反应,且无肝、肾功能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前后除能降低24hupq,升高Hb、Alb,还能使Scr降低、Ccr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保肾膏外敷能改善患者肾功能。 4 安全性检测:两组治疗后血(除Hb外)、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测均无异常变化,表明保肾膏外敷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 结论: 保肾膏外敷治疗肾系病证中证属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保肾膏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尿血,升高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或延缓肾功能恶化进展。临床使用方便安全有效,无任何毒副作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4-06-30)

霍长亮[4](2004)在《保肾膏叁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研究保肾膏叁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肾阴虚型、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寻找一种治疗CRF的简便易行、经济安全、适宜推广的有效方法。 方法: 所选90例患者,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符合CRF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随机分为3组:保肾膏叁伏穴位敷贴治疗组(A组),保肾膏非叁伏穴位敷贴对照组(B组),尿毒清颗粒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叁组均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予以保肾膏穴位敷贴治疗,治疗在叁伏进行,每伏的头一天敷贴一次(每10日敷贴一次),每次4-6小时;B组予以保肾膏穴位敷贴治疗,治疗时间在非叁伏进行,每10日敷贴一次,每次4-6小时;C组予以尿毒清颗粒温开水冲服,每日四次,6、12、18时各服5g,22时服10g,叁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等指标,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作出疗效评价。 结果: 1 A组总有效率为76.7%,B组总有效率为43.3%,C组总有效率为70.0%,A组总体疗效与C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保肾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较好疗效;A组总体疗效优于B组(P<0.05),表明保肾膏叁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更好。 2 叁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A、B两组分差有显着性差异(P<0.05),A、C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叁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A组疗效优于B组,而与C组相近。 3 A组对肾阳虚型CRF有效率为90.0%与B组(40.0%)、C组(44.4%)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A组对肾阳虚型CRF效果优于B、C组。 4 A组在降低24hupq,升高ALB、Hb方面与C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与B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A组在降低24hupq,升高ALB、Hb方面效果优于B组,而与C组相近。 5 A组在降低患者BUN、Scr,升高Ccr方面与C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与B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A组能改善患者肾功能,且效果优于B组。 6 安全性检测:叁组治疗后肝功能、心电图、粪常规检测均无明显异常变化,表明保肾膏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 结论: 临床观察表明:保肾膏叁伏穴位敷贴治疗CRF(肾阴虚型、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保肾膏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延缓CRF的进展,临床应用方便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是治疗CRF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4-06-30)

何子明[5](1998)在《泻毒保肾膏贴穴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研制泻毒保肾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下称慢性“肾衰”)28例,疗效满意,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来自门诊,共28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15~74岁,平均(45.6±12.6)岁;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15例,肾功能衰竭期1...(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1998年04期)

保肾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保肾膏叁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 组(30例)用保肾膏叁伏穴位敷贴治疗,B 组(30例)用保肾膏非叁伏穴位敷贴治疗,C 组(30例)用尿毒清颗粒口服治疗。结果:A 组在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尿素氮(BUN)及升高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方面与 B 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与 C 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保肾膏叁伏穴位敷贴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延缓 CRF 的进展,临床应用简便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肾膏论文参考文献

[1].许小泰.保肾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

[2].巴元明,霍长亮,许小泰.保肾膏叁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5

[3].刘丹.保肾膏外敷治疗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4

[4].霍长亮.保肾膏叁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4

[5].何子明.泻毒保肾膏贴穴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1998

标签:;  ;  ;  ;  ;  

保肾膏论文-许小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