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和谐发展研究

企业信息化和谐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产品生产和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日益变得重要,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充满信息的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时刻离不开信息的交流和应用。目前,信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信息能力也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的信息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开始起步的,主要表现为引入计算机技术,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各项计算机技术与设备的应用。目前来看,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成功率不高,这对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十分不利。 和谐管理就是组织为了达到其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为手段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和谐理论将系统视为基于规则和单元自治的整体,强调各子系统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及其和谐,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还重视系统自身的职能、以规则和奖惩机制引导子系统向整体最优的方向发展。 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它迫切的需要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理论来指导,而和谐管理理论正是针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这样,将二者结合就变得非常必要。因此,本文将和谐管理理论引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以和谐管理理论来指导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实现。 本文从文章写作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出发,概要地介绍了企业信息化的全球形势、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概况以及和谐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对企业信息化研究的概况,包括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评价理论与方法以及具体实现方法等等。提出了本文的写作思路、整体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在理论基础部分,综述信息经济学理论、企业信息化理论和和谐管理理论,构成本文的理论框架。在研究企业信息化和谐发展战略之前,对我国信息化的整体发展状况作了简述,并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了解我国企业信息

论文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写作背景
  • 1.1.1 全球信息化的兴起
  • 1.1.2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
  • 1.1.3 和谐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1.2 论文写作的目的与意义
  • 1.2.1 论文写作的目的
  • 1.2.2 论文写作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1.4 论文的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 1.4.1 论文的写作思路
  •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综述
  • 2.1 信息经济学理论
  • 2.1.1 信息经济
  • 2.1.2 信息资源
  • 2.1.3 信息产业
  • 2.2 企业信息化理论
  • 2.2.1 企业信息化的涵义
  • 2.2.2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 2.2.3 企业信息化的特征
  • 2.2.4 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技术内容
  • 2.2.5 企业信息化的系统结构
  • 2.3 和谐管理理论
  • 2.3.1 和谐性的概念
  • 2.3.2 和则与谐则及和谐主题
  • 2.3.3 和谐管理的系统分析框架
  • 2.3.4 和谐管理理论的“双规则”机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和谐分析
  • 3.1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 3.1.1 我国信息化现状
  • 3.1.2 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 3.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 3.2.1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 3.2.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实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 3.3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和谐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企业信息化和谐机制的构建
  • 4.1 企业信息化的和谐要素分析
  • 4.1.1 和谐主题分析
  • 4.1.2 企业信息化的谐则分析
  • 4.1.3 企业信息化的和则分析
  • 4.2 企业信息化整体实现框架
  • 4.3 企业信息化整体实现过程中的“双规则”机制
  • 4.3.1 信息化准备
  • 4.3.2 总体规划
  • 4.3.3 基础设施建设
  • 4.3.4 业务流程再造
  • 4.3.5 组织管理变革
  • 4.3.6 信息系统的建设
  • 4.3.7 信息化的评价
  • 4.3.8 企业信息化的扩展
  • 4.4 企业信息化和谐发展的整体“双规则”机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企业信息化和谐发展的模式及选择
  • 5.1 企业信息化整体实现模式
  • 5.1.1 企业—行业互动模式
  • 5.1.2 挑战—反应模式
  • 5.1.3 雁形模式
  • 5.1.4 地区互动模式
  • 5.2 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模式
  • 5.2.1 敏捷制造
  • 5.2.2 精益生产
  • 5.2.3 并行工程
  • 5.2.4 大规模定制
  • 5.3 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模式
  • 5.3.1 设计制造集成化信息化模式
  • 5.3.2 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
  • 5.3.3 企业内部电子商务信息化模式
  • 5.3.4 网络企业信息化模式
  • 5.4 企业信息化的系统开发模式
  • 5.4.1 自主开发模式
  • 5.4.2 外包开发模式
  • 5.4.3 合作开发模式
  • 5.4.4 整体引进模式
  • 5.4.5 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
  • 5.5 企业信息化和谐发展的模式选择
  • 5.5.1 企业信息化和谐发展模式选择的原则
  • 5.5.2 企业信息化模式的适用性
  • 5.5.3 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和谐选择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企业信息化的和谐性分析
  • 6.1 企业信息化和谐度的内涵
  • 6.1.1 系统和谐性概念的分析
  • 6.1.2 和谐度的概念
  • 6.1.3 企业信息化和谐度的内涵
  • 6.2 和谐度的计算方法
  • 6.3 指标体系的设计
  • 6.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6.4.1 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
  • 6.4.2 判断矩阵的构造
  • 6.4.3 层次总排序及检验
  • 6.5 企业信息化和谐程度的判定
  • 6.6 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企业信息化和谐度的测评
  • 6.6.1 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概况
  • 6.6.2 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改革的历程
  • 6.6.3 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企业信息化的和谐分析
  • 6.6.4 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谐度的测评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企业信息化和谐发展对策研究
  • 7.1 正确认识和管理信息化人才
  • 7.1.1 信息化人才的构成
  • 7.1.2 信息化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 7.1.3 信息化人才智能体行为模型的构建
  • 7.1.4 信息化人才的管理对策
  • 7.2 提高构成和谐性的对策
  • 7.2.1 多渠道筹措和合理使用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 7.2.2 选择适用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 7.2.3 合理架构网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 7.3 提高组织和谐性的对策
  • 7.3.1 谨慎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 7.3.2 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
  • 7.3.3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
  • 7.3.4 重视业务流程重组,改造数据流
  • 7.4 提高内部环境和谐性的对策
  • 7.4.1 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 7.4.2 重视沟通,加强协作
  • 7.4.3 塑造现代企业文化
  • 7.5 提高外部环境和谐性的对策
  • 7.5.1 建设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
  • 7.5.2 建设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法制环境
  • 7.5.3 建设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服务体系
  • 7.5.4 建设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网络环境
  • 7.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J]. 青年文学家 2012(05)
    • [2].和谐管理理论及其框架下的激励策略[J]. 商场现代化 2012(20)
    • [3].和谐管理理论“双规则”机制在军队后勤中的新诠释[J]. 现代商业 2010(18)
    • [4].和谐管理理论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企业导报 2011(18)
    • [5].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知识型人才管理机理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01)
    • [6].人际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的虚假礼貌言语行为分析[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和谐度研究:基于和谐管理理论[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03)
    • [8].“和谐管理理论”决胜未来[J]. 人民论坛 2011(17)
    • [9].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提高员工忠诚度探讨[J]. 价值工程 2009(10)
    • [10].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农村拆迁土地闲置问题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14(06)
    • [11].和谐管理理论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01)
    • [12].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升业务与IT融合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13].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估[J]. 科技创业月刊 2008(12)
    • [14].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企业团队建设——和谐团队[J]. 中国市场 2014(27)
    • [15].和谐管理理论与员工满意度[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9(07)
    • [16].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J]. 人民黄河 2008(03)
    • [17].基于和谐管理的企业持续创新实现模式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1(07)
    • [18].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高校质量管理模型[J]. 江苏高教 2008(04)
    • [19].组织内部危机源: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0].浅谈高校和谐人力资源管理[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9(02)
    • [21].人际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冲突性话语分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 [22].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多变环境下可持续竞争优势构建机理研究[J]. 管理学报 2010(12)
    • [23].和谐管理理论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分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24].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专业特色形成研究[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2(04)
    • [25].企业办公室运用和谐管理理论发挥协调作用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4)
    • [26].和谐管理理论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之思考[J]. 财经界(学术版) 2015(35)
    • [27].论和谐管理的实践[J].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2012(03)
    • [28].中西思维范式差别与中国管理情境问题——和谐管理理论与信息经济学理论研究范式的比较[J]. 管理学报 2011(07)
    • [29].和谐管理理论的理论体系和问题[J]. 管理学报 2013(05)
    • [30].基于和谐管理的企业创新主题辨识研究[J]. 求是学刊 2013(02)

    标签:;  ;  ;  ;  

    企业信息化和谐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