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人》的叙事形式分析

《都柏林人》的叙事形式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以叙述学和文体学的研究重合面,即视角和话语表达方式为切入点,分别从叙事视角模式、言语表达形式以及二者的互补结合这几个方面阐述了文本独特的叙事策略与文体技巧,通过实例对乔伊斯的叙事风格和写作手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第一章探讨了《都柏林人》里的各种聚焦模式,这其中包括第一人称内视角、第一人外视角、全知叙述视角、以及第三人称外视角。不同的小说采用不同的视角,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在这个章节里,本文还探讨了在小说里出现的各种视点转换、视角转换、视角越界的现象以及它们产生的效果。第二章则按照利奇和肖特对言语行为做出的五种分类,分析了《都柏林人》里的各种话语形式: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以及言语行为叙述体。由于在不同的引语形式里,叙述者的干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文体效果,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作者写作技巧进行深入且细致的剖析。第三章是从叙述学和文体学的互补点上入手。由于叙述学十分关注的时间问题在文体学里完全不予以关注,所以本文按照热奈特《叙事话语》里对时间范畴的分类:时序、时距、频率三方面来分析《都柏林人》,其中重点分析了《公寓》的时距问题,同时结合文体学关注的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风格,语气等,探索乔伊斯的创作技巧。最后则是本论文的总结部分,概述了《都柏林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作者的叙事技巧和文体技巧是密不可分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都柏林人》中的聚焦模式
  • 1.1 零视角及其效果
  • 1.2 第一人称外视角及效果
  • 1.3 第一人称内视角及其效果
  • 1.4 不可靠叙述者
  • 1.5 《都柏林人》之视点转换、视角转换与视角越界
  • 2 《都柏林人》中的言语及思想呈现
  • 2.1 利奇和肖特文体学对言语/思想的分类
  • 2.2 《都柏林人》中的言语呈现及其文体效果
  • 3 《都柏林人》之时间分析
  • 3.1 《一小片阴云》等作品之时序、频率分析
  • 3.2 《公寓》之时距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都柏林人》人际意义探究[J]. 中国民族博览 2015(08)
    • [2].《都柏林人》研究在中国[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04)
    • [3].无声与有声的抗争:《都柏林人》中女性形象解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7)
    • [4].《都柏林人》——追寻自我,向死而生[J]. 散文百家(理论) 2020(04)
    • [5].昆鸟诗选[J]. 雪莲 2016(24)
    • [6].解读:溶解在色彩中的《都柏林人》[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3)
    • [7].《都柏林人》[J]. 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 2017(06)
    • [8].从重复修辞格解读《都柏林人》的“精神顿悟”[J]. 芒种 2017(04)
    • [9].精神瘫痪的《都柏林人》[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15)
    • [10].《都柏林人》对精神瘫痪主题的展现[J]. 长城 2013(08)
    • [11].《都柏林人》童年篇对基督教会大胆书写探析[J]. 山东文学 2010(05)
    • [12].英国撒旦与爱尔兰知识分子——《都柏林人》中文化隐喻的葛兰西式解读[J]. 中国民族博览 2015(12)
    • [13].论乔伊斯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女性形象——以《伊芙琳》为例[J]. 散文百家(理论) 2020(08)
    • [14].探析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的艺术手法[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34)
    • [15].《都柏林人》写作技巧解读——以《阿拉比》和《伊芙琳》为例[J]. 山花 2012(16)
    • [16].反抗与顺从:《都柏林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J]. 芒种 2013(02)
    • [17].《都柏林人》中的宗教关注[J]. 芒种 2013(08)
    • [18].《都柏林人》成年篇中主人公之荒谬与反抗[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03)
    • [19].《都柏林人》的现代诠释[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 [20].《都柏林人》中的感伤美[J]. 长沙大学学报 2010(06)
    • [21].《都柏林人》的“顿悟”手法解读[J]. 今日科苑 2009(14)
    • [22].憧憬、迷惘与逃避——《都柏林人》人物婚恋观剖析[J]. 社科纵横 2008(01)
    • [23].“瘫痪”主题下《都柏林人》儿童篇中的叙事策略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24].《都柏林人》的逃避主题分析[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5].色彩隐喻的文化意蕴——从《都柏林人》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说起[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 [26].《都柏林人》的精神瘫痪主题[J]. 新闻爱好者 2010(14)
    • [27].《都柏林人》中杰出的艺术手法分析——顿悟与意象[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0(06)
    • [28].《都柏林人》中女性人物的“瘫痪”(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12)
    • [29].非理性与理性之间的断裂和臣服——《都柏林人》精神瘫痪主题的再解读[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10(02)
    • [30].从瘫痪到重生——《都柏林人》主题评析[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标签:;  ;  ;  ;  ;  

    《都柏林人》的叙事形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