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裂变产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钚,裂变产物,系统分离
裂变产物论文文献综述
余振华,王秀凤,丁有钱,宋志君,杨素亮[1](2019)在《钚及其裂变产物钯、银、镉、锡、锑、锆的系统分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钚及其6种裂变产物钯、银、镉、锡、锑、锆的系统分离方法: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上将盐酸介质的辐照靶溶解液中的这些元素分为5组,然后再针对各组目标元素进行分离和纯化,可简便快速地从同一份靶溶解液中分离以上7种元素。采用辐照铀靶对分离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分离流程对6种裂变产物的化学回收率均大于70%,对γ谱仪测量干扰的主要核素去污因子均大于1.0×10~3,可满足~(239)Pu裂变谷区核素裂变产额测量对化学分离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9年06期)
章安龙[2](2019)在《压水堆裂变产物释放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学模型是描述压水堆裂变产物释放的基本模型之一。压水堆冷却剂中的裂变产物有粘附铀的贡献以及缺陷燃料棒释放两种来源,动力学模型能够对这两种来源进行定量地描述,为燃料包壳的缺陷评价提供了依据。论文首先介绍了动力学模型,之后探讨了模型的初步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孙雪杰[3](2019)在《不同基体中长寿命裂变产物~(99)Tc的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核能的发展及核医学诊断的应用,环境中锝(Tc)同位素的总量持续增加。~(99)Tc半衰期较长,裂变产额高(约6%),环境中的稳定形态TcO_4~-迁移性强,在环境安全评估、生物效应及核废物的地质处置等方面备受关注,对各类样品(环境土壤、人体尿样、核材料等)中~(99)Tc含量的分析监测显得较为重要。样品中~(99)Tc浓度一般较低,基质种类复杂,需经过预处理及分离纯化等过程,其中存在锝的损失,因此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及示踪剂是准确测定~(99)Tc含量的关键。本工作在对锝的来源、物理化学性质、生物效应及环境行为总结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将Re作为Tc示踪剂的可行性,建立了不同样品中~(99)Tc的分离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色谱柱分离纯化过程中,Re和Tc的化学行为基本一致,但在氧化还原共沉淀时,则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由于~(99)Tc的分离分析方法具有多样性,需根据其基质特性和锝含量不同,选取合适的预处理、分离分析及测量方法,本工作据此建立了针对不同样品(环境土壤、人体尿样、UO_2样品)中~(99)Tc含量的分离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陈海英,孙洪平,兰兵,史强,刘福东[4](2019)在《大功率压水堆严重事故下IVR-ERVC对裂变产物释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功率非能动压水堆为研究对象,采用MAAP程序研究RCS热管段5 cm小破口始发严重事故下IVR-ERVC对裂变产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ERVC时安全壳内的Cs I质量份额约0. 29,释放到环境中的惰性气体和Cs I质量份额分别为0. 001 3,1. 95×10~(-5),不启动ERVC时安全壳内的Cs I质量份额约为0. 38,释放到环境中的惰性气体和Cs I质量份额分别为0. 94,2. 95×10~(-2)。大功率非能动压水堆严重事故后启动ERVC,能有效地将熔融物滞留在压力容器内,保持压力容器的完整,降低事故后惰性气体和Cs I向环境的释放量。(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9年01期)
田晨扬,过惠平,欧阳晓平,许鹏,张立波[5](2019)在《基于衰变链计算的裂变产物缓发γ能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军控核查技术中,缓发γ能谱是核材料的"指纹"。为计算和分析铀裂变产物的缓发γ能谱,本文将各种类型的衰变链简化为基态线性链和激发态线性链,推导了零时前后各级核素数目的变化公式,建构了计算缓发γ射线能谱的C语言程序代码,并通过实验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通过分析几种核素的缓发γ射线计数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王军龙,刘嘉嘉,吕焕文,李兰,谭怡[6](2018)在《衰变对严重事故条件下裂变产物释放及场外剂量评价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某叁代核电厂严重事故释放类别,选取会造成大量放射性释放的释放类别和对应的典型严重事故序列,采用MAAP程序计算分析裂变产物向环境释放特性。在此基础上,选取对人员剂量贡献最大的几种核素,计算考虑衰变和不考虑衰变2种情况下,各核素向环境累积释放活度及场址边界500 m处的全身剂量和甲状腺剂量的大小,并分析了衰变对累积释放活度和剂量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衰变对裂变产物向环境累积释放活度的影响与核素半衰期及事故后开始向环境释放时间有关;半衰期越短,裂变产物开始向环境释放时间越晚,衰变的影响越明显;从场外剂量分析,衰变对全身剂量的影响较甲状腺剂量的影响更明显。(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白龙,丁有钱,王秀凤,毛国淑,杨志红[7](2018)在《从裂变产物中快速放化分离~(144)La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测量短寿命核素~(144) La的衰变数据,需要制备出高丰度、高活度的~(144) La样品。本工作采用"两步延迟分离法"分离流程,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HDEHP)萃取为手段,利用SISAK装置在10s内实现~(144 )Ba-~(144 )La的分离,放置20s后再采用P204萃取色层柱提取由~(144 )Ba新生长出来的~(144 )La。通过详细研究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介质条件等因素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确定了从新生裂变产物中快速放化分离~(144) La的流程。流程所需时间约50s,La的化学回收率约为75%。(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8年05期)
唐邵华,吕炜枫,熊军,蒋振宇[8](2018)在《主回路裂变产物源项计算程序CPFP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冷却剂中裂变产物的产生和迁移途径,建立了压水堆核电站主回路裂变产物源项计算模型,并开发了具有良好人-机界面的计算程序CPFP2.0。分别采用国外同类型软件和欧洲压水堆(EPR)堆型核电站的工程数据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CPFP2.0程序对于测试算例的计算结果与国外同类软件的计算结果之间的误差在工程可接受的范围内,与EPR堆型核电站的工程数据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尹生贵,夏兆东,梁淑红,朱庆福,曹健[9](2018)在《核燃料裂变产物对临界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钐、钕、钆和银等4种裂变产物在中试厂核临界安全实验装置上开展了临界实验研究。堆芯的易裂变材料为固液两相存在,固体燃料为二氧化铀,液体燃料为硝酸铀酰。固体燃料棒采用六角形方式排布,浸泡在硝酸铀酰溶液中。将临界实验测量结果与蒙特卡罗程序MONK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临界实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裂变产物样品引入的负反应性价值非常可观,能谱变化显示裂变产物样品对中子的吸收在热能点以下能区起决定性作用。(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刘世龙,刘超,杨毅[10](2017)在《初级裂变产物电荷鉴别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级裂变产物电荷鉴别是实现初级裂变产物产额测量的关键技术。由于初级裂变产物每核子能量比较低(0.5~1.3 MeV),传统的ΔE-E组合探测器难以实现电荷鉴别。为突破初级裂变产物电荷鉴别的关键技术,本工作采用低气压屏栅电离室匹配电流灵敏前置放大器获取初级裂变产物在气体探测器中的电离过程信息,通过FADC采集并记录比电离曲线。数据处理时对采集到的比电离曲线进行上升过程积分可以得到裂变产物的总动能,对上升过程中部分电荷鉴别灵敏区域选择分段积分可得到电荷信息,对相同质量数的初级裂变产物电荷分段积分幅度谱统计分析就可以判别该质量数下的电荷分布几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7年00期)
裂变产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力学模型是描述压水堆裂变产物释放的基本模型之一。压水堆冷却剂中的裂变产物有粘附铀的贡献以及缺陷燃料棒释放两种来源,动力学模型能够对这两种来源进行定量地描述,为燃料包壳的缺陷评价提供了依据。论文首先介绍了动力学模型,之后探讨了模型的初步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变产物论文参考文献
[1].余振华,王秀凤,丁有钱,宋志君,杨素亮.钚及其裂变产物钯、银、镉、锡、锑、锆的系统分离方法[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9
[2].章安龙.压水堆裂变产物释放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的初步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
[3].孙雪杰.不同基体中长寿命裂变产物~(99)Tc的分析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9
[4].陈海英,孙洪平,兰兵,史强,刘福东.大功率压水堆严重事故下IVR-ERVC对裂变产物释放的影响[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9
[5].田晨扬,过惠平,欧阳晓平,许鹏,张立波.基于衰变链计算的裂变产物缓发γ能谱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6].王军龙,刘嘉嘉,吕焕文,李兰,谭怡.衰变对严重事故条件下裂变产物释放及场外剂量评价影响分析[J].核动力工程.2018
[7].白龙,丁有钱,王秀凤,毛国淑,杨志红.从裂变产物中快速放化分离~(144)La的方法研究[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8
[8].唐邵华,吕炜枫,熊军,蒋振宇.主回路裂变产物源项计算程序CPFP的开发[J].核动力工程.2018
[9].尹生贵,夏兆东,梁淑红,朱庆福,曹健.核燃料裂变产物对临界影响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8
[10].刘世龙,刘超,杨毅.初级裂变产物电荷鉴别技术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