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的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的偏误分析

论文摘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文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研发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整理和归纳偏误语料,对留学生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的偏误现象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全文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讨论了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语料来源;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是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的研究概况。包括相关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方面的研究两个部分,通过对这两方面研究的综述,发现其存在的不足。第二章是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偏误统计分析。对留学生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收集,归纳出误代、搭配错误、遗漏和误加四种偏误类型,并对其进行统计,并分析这些统计结果,最后得出结论。这里得出的结论将成为以下偏误类型分析以及偏误原因分析的依据。第三章是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偏误分析。针对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的不同偏误类型,举出相应实例,加以改正,并进一步分析其偏误特征。第四章是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偏误原因分析。根据以上偏误统计分析及偏误分析,进一步分析留学生使用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产生偏误的原因。偏误原因主要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够;对外汉语教材注释不全面和语言点编排顺序不当四个方面。其中母语负迁移主要列举了俄罗斯留学生和韩国留学生在使用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时所产生的偏误,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够主要从证书级别方面考察了“再”和“又”的误代、“还”和“又”的误代、“也”和“还”的误代、“又”和“也”的误代,得出了留学生在区分这四组近义词时的困难程度;对外汉语教材注释不全面和语言点编排顺序不当方面主要分析了五种教材中对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的词义解释和语法特征解释。第五章是针对留学生学习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的应对对策。针对留学生使用“再、还、也、又”的偏误统计以及偏误原因分析,提出了加强对汉语语法体系中同义词、近义词辨析的研究;加强对外汉语教材注释和语言点编排顺序的研究;加强留学生母语与汉语在重复义副词上的对比研究三条应对策略。最后是结语,归纳论文的主要结论,指出论文主要创新点,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
  • (一) 研究对象
  • (二) 选题意义
  • 二、语料来源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研究概况
  • 一、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相关本体研究
  • 二、本文对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的界定
  • (一) 辞书对“再、还、也、又”的解释
  • (二) 本文对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的界定
  • 三、对外汉语方面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的研究概况
  • 四、小结
  • 第二章、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偏误统计分析
  • 一、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偏误类型
  • 二、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偏误统计分析
  • (一) “再”的偏误统计分析
  • (二) “还”的偏误统计分析
  • (三) “也”的偏误统计分析
  • (四) “又”的偏误统计分析
  • 三、小结
  • 第三章、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偏误分析
  • 一、偏误及偏误分析的定义
  • 二、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偏误分析
  • (一) “再”的偏误分析
  • (二) “还”的偏误分析
  • (三) “也”的偏误分析
  • (四) “又”的偏误分析
  • 三、小结
  • 第四章、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偏误原因分析
  • 一、母语负迁移
  • 二、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
  • 三、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够
  • 四、对外汉语教材注释不全面和语言点编排顺序不当
  • 五、小结
  • 第五章、针对留学生学习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的应对策略
  • 一、加强对汉语语法体系中同义词、近义词辨析的研究
  • 二、加强对外汉语教材注释和语言点编排顺序的研究
  • 三、加强留学生母语与汉语在重复义副词上的对比研究
  • 四、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美学复义翻译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2)
    • [2].从燕卜荪的复义理论看中国诗歌[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4(04)
    • [3].你怎么舍得我难过[J]. 翠苑 2009(03)
    • [4].欧美学生习得重复义副词“再”“又”“还”偏误分析[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7(02)
    • [5].论郭沫若小说中“复义”手法的运用[J]. 郭沫若学刊 2018(02)
    • [6].复义理论视角下的李贺诗歌[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2)
    • [7].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复义性阅读[J]. 文教资料 2012(28)
    • [8].论约翰·多恩《追认圣徒》的复义性[J]. 语文建设 2017(32)
    • [9].汉语“音复义单”类词语研究述评[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10].复义·意象·诗歌阐释——从连系式角度谈中西诗中的语法性复义[J]. 作家 2013(16)
    • [11].试用复义理论解读《锦瑟》[J]. 文学教育(上) 2014(06)
    • [12].论狂人形象的复义性[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3].从新批评的复义理论看李商隐的《锦瑟》[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0(02)
    • [14].浅析“再”、“又”、“还”的重复义异同[J]. 时代教育 2013(03)
    • [15].弗罗斯特《雪夜林边小驻》意象的复义研究[J]. 大众文艺 2020(13)
    • [16].“不遇”的反讽——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新读[J]. 名作欣赏 2009(06)
    • [17].副词“还、也、又、再”的语用分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9)
    • [18].隐喻与复义视角下诗歌的女性人文主义情怀——以The Violet为例[J]. 大众文艺 2015(13)
    • [19].精致的谎言,犀利的批判——W.H.奥登诗歌《不知名的公民》身份确认[J]. 外语教育 2009(00)
    • [20].新批评复义理论对李商隐《锦瑟》一诗朦胧美的表现[J]. 丝绸之路 2013(24)
    • [21].论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复义[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 [22].《Seven Types of Ambiguity》之“ambiguity”的译名研究[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3)
    • [23].《娘》,抵达生命本真的复义书写[J]. 当代作家评论 2012(06)
    • [24].新批评“复义”理论与刘勰的“隐秀”思想之比较——以《复义七型》与《文心雕龙》为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25].关于文本内容及复义现象的思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6].《黑暗的心脏》的复义叙事结构[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5)
    • [27].“复义”视角中的“音声相和”[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 [28].临终的遗憾——运用新批评细读法解读《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08)
    • [29].从张力的角度探究中国古代诗学领域中的复义[J]. 社会科学论坛 2012(05)
    • [30].面面发光的多棱镜——论《黑暗的心脏》的复义叙事策略[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02)

    标签:;  ;  ;  

    外国留学生重复义副词“再、还、也、又”的偏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