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腔舒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硬膜外腔舒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论文摘要

目的对比静脉和硬膜外腔舒芬太尼辅助用于胆道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探讨硬膜外腔应用舒芬太尼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将其分为三组(C组、I组和E组),每组30例。选择T8-9椎间隙为穿刺点进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采用1%利多卡因与0.25%地卡因的混合液,将无痛平面调为T4-T12左右。待麻醉平面固定后,E组硬膜外腔推注舒芬太尼30ug;I组静脉输注舒芬太尼15ug/hr,同时硬膜外腔推注生理盐3ml;C组为空白对照组,仅硬膜外腔推注生理盐3ml。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进腹时及之后10、20、30、60分钟和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评估术中牵拉反应、腹肌松弛和镇静的程度;观察术中的SPO2及瘙痒和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前和术毕时抽静脉血测血清皮质醇浓度。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1.患者的一般资料:三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局麻药用量和输液总量等无显著差异(P>0.05);E组和I组的舒芬太尼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2.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平均动脉压(MAP):三组患者麻醉之后各时间点的MAP均低于麻醉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组和I组分别于进腹后20min和10min时最低,与手术开始前(麻醉前和麻醉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组麻醉后各时间点的MAP无显著差异(P>0.05)。在进腹后20min时,C组的MAP显著低于E组和I组(P<0.05)。心率(HR):进腹后10min和20min时,C组和I组的HR均显著低于手术开始前(P<0.05)和同时间点的E组的HR(P<0.05);I组在术毕时的HR亦显著低于手术开始前(舒芬太尼注射前)(P<0.05)。麻黄素的使用情况:E组、I组和C组的麻黄素和/或阿托品使用率分别为30%、40%和36.67%,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麻醉效果的比较:C组牵拉反应的程度强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I组的牵拉反应的程度强于E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C组、I组和E组中麻醉效果较满意(0-1级)的病例分别为23.33%、63.33%和86.67%。E组患者的肌松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C组、I组和E组中肌松效果较差的病例分别为26.67%、20%和6.67%。术中Ramsay镇静评分E组和I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静程度都强于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C组、I组和E组中镇静评分为3-4级的病例分别占0,76.67%和70%。4.血清皮质醇浓度(ng/ml)的比较:C组、I组和E组术毕时的血清皮质醇浓度(361.38±31.25、306.25±33.35和207.54±28.62)显著高于麻醉前(124.32±25.13、115.18±24.54和117.64±22.04)(P<0.05);三组术毕时的皮质醇浓度两两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组的最低。5.副作用发生情况的比较:三组患者的SPO2无显著差异(P>0.05)。E组患者的瘙痒发生率为36.67%,高于I组(6.67%)和C组(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E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13.33%)低于C组(43.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说明:(1)硬膜外腔辅助应用舒芬太尼30ug可以增强硬膜外麻醉效果和减轻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了术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方法,优于静脉应用。(2)硬膜外腔应用舒芬太尼的作用机制与静脉应用不尽相同,从临床研究方面证实了脂溶性阿片类药物椎管内作用机制的存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主要药物
  • 2.3 病例与分组
  • 2.4 麻醉方法
  • 2.5 监测指标
  • 2.6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 3.2 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 3.3 麻醉效果的比较
  • 3.4 应激反应指标的比较
  • 3.5 副作用发生情况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舒芬太尼硬膜外腔应用的相关机制
  • 4.2 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 4.3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4.4 对围术期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影响
  • 4.5 相关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 4.6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五章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脂溶性阿片类药物椎管内作用机制与应用进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晚期癌痛患者经硬膜外腔持续镇痛的临床观察[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6(08)
    • [2].外腔反馈对量子点激光器输出特性的影响[J]. 发光学报 2013(04)
    • [3].基于单片机的外腔倍频伺服控制系统设计[J]. 科技传播 2010(07)
    • [4].反馈相位随机调制消除混沌半导体激光器的外腔长信息[J]. 物理学报 2011(09)
    • [5].硬膜外腔压力改变有利于剖宫产麻醉置管[J]. 中国医学创新 2008(36)
    • [6].短外腔偏振旋转光反馈下1550nm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J]. 物理学报 2014(01)
    • [7].利用频谱仪提取双反馈混沌半导体激光器的外腔长度密钥[J]. 物理学报 2012(03)
    • [8].适用于圆筒形放电区的四镜半外腔的失调分析[J]. 应用激光 2008(02)
    • [9].各向异性外腔微片Nd:YAG激光器调频回馈研究[J]. 物理学报 2009(06)
    • [10].外腔长度变化对外腔半导体激光器边模抑制比的影响[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1].光源振动实现激光自混合干涉外腔调制[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1(04)
    • [12].硬膜外腔置管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护理[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11)
    • [13].硬膜外腔注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中国医疗前沿 2011(24)
    • [14].正常足月妊娠妇女与非孕妇女腰段硬膜外腔压力的对比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02)
    • [15].硬膜外腔注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临床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13)
    • [16].硬膜外腔冲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体会[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03)
    • [17].硬膜外腔留管间歇给药治疗尿路结石[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01)
    • [18].高渗葡萄糖误注硬膜外腔1例(报告)[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03)
    • [19].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10)
    • [20].硬膜外腔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08(04)
    • [21].椎管麻醉硬膜外腔出血临床处理(附10例报告)[J]. 淮海医药 2014(03)
    • [22].基于半导体外腔激光器的光反馈研究[J]. 通信技术 2013(06)
    • [23].腰椎硬膜外腔灌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7例报告[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14)
    • [24].硬膜外腔压力变化对用药的影响对比[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5)
    • [25].术后硬膜外腔注药预防腰背痛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35)
    • [26].连续硬膜外腔灌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颈腰痛杂志 2008(01)
    • [27].腰-硬联合麻醉时硬膜外腔注药升高平面的机制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
    • [28].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膜外腔感染1例[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10(01)
    • [29].光纤激光外腔频谱组束的实验研究[J]. 光电子.激光 2010(09)
    • [30].生理盐水充填硬膜外腔治疗顽固性头痛[J]. 临床军医杂志 2010(06)

    标签:;  ;  ;  

    硬膜外腔舒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