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造影CT在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肝动脉造影CT在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1.肝动脉造影CT对肝癌TACE治疗计划的影响目的:评价肝动脉造影CT(CTHA)对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HCC)计划制定和实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56例经临床诊断的肝癌在TACE前进行前瞻性CTHA研究。首先根据术前CT扫描结果制定TACE初步计划。然后进行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造影(DSA),记录发现的富血供HCC病灶数及其位置,并与术前CT比较,根据DSA结果第二次制定出TACE计划。DSA后将患者搬移到CT室进行双期CTHA扫描。对CTHA诊断可疑者再行CTAP检查。最后确定并记录CTHA新发现病灶,并据此结果确定最终TACE计划并进行治疗。结果:所有56例患者均为特征性的富血供HCC病灶。术前CT、DSA及CTHA分别共发现62、70和92个病灶。CTHA与CT之间和CTHA与DSA之间在发现HCC病灶数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CT与CTHA发现的病灶完全对应的38例,占67.9%。有新发现病灶的18例(32.1%),其中16例病灶分布于不同肝段,需要改变最初TACE计划,占全部病例的28.6%。49例术前CT诊断为单发结节者有15例CTHA显示为多发结节。13例(23.2%)患者DSA发现的病灶数少于CTHA。6例DSA显示不清肿瘤供血动脉走行,经三维CTHA肝动脉成像引导完成了TACE的超选择插管。结论:在发现HCC方面,CTHA的敏感性明显高于MDCT(p<0.01)和DSA(p<0.01)。28.6%的患者需要修正原TACE计划。三维CTHA肝动脉成像有助于患者在DSA显示不清肿瘤供血动脉时引导插管及治疗。2.肝癌TACE术后随访中的CTHA研究目的:比较CT,DSA和CTHA发现TACE术后HCC局部复发(或残留)和异位复发(或新发)能力。材料与方法:对28例曾接受1-3次TACE治疗的HCC患者进行CTHA研究。回顾并记录术前CT结果,然后进行DSA和双期CTHA扫描,必要时行CTAP,记录DSA和CTHA发现局部及异位复发病灶数及位置。最后根据CTHA结果进行TACE治疗。结果:28例患者共计72个原病灶,CT、DSA和CTHA分别发现14、28和37个病灶有局部复发。在发现局部复发方面,CTHA与CT之间、CTHA与DSA,以及DSA与CT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T现为碘油沉积缺损的29个病灶CTHA均显示有复发。TACE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CTHA表现是:1.碘油充盈缺损区显著强化或轻度强化。2.碘油沉积旁结节状显著强化。3.病灶周边不规则强化,而病灶中心部无明显强化。CT、DSA和CTHA分别发现3、7和8例有异位复发病灶。结论:CTHA在发现TACE术后HCC局部复发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T和DSA。TACE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CTHA现有利于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3.CT引导TACE治疗肝癌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CT引导TACE治疗HCC的初步疗效,分析单次TACE后HCC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对32例HCC共34个病灶进行了CT引导TACE治疗。CT引导TACE流程:1.DSA、CTHA/CTAP确定肿瘤数目及位置。2.超选择造影。3.模拟TACE(超选择CTHA)。4.TACE治疗。5.术后立即评估(CT平扫)。结果:所有32例均顺利完成检查及治疗。34个病灶中32个进行了亚段及亚段以远肝动脉分支插管,2例进行了肝段动脉插管。经过173d~539d的随访,32例中有26例实现局部控制,6例出现局部复发。未发现异位复发病灶。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存活。CT引导TACE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单次CT引导TACE后中央型HCC病灶是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p=0.0408)。结论:CT引导TACE是治疗小HCC的好方法,其局部控制率高、复发率低。中央型HCC是TACE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第一部分 肝动脉造影CT对肝癌TACE治疗计划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第二部分 肝癌TACE术后随访中的CTHA研究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第三部分 CT引导TACE治疗肝癌的初步研究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附录 缩略语索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04)
    • [2].基于CT扫描试验的透水混凝土孔隙分布特征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9(11)
    • [3].多元文化区域主动脉夹层瘤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下的护理对照[J]. 影像技术 2020(01)
    • [4].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影像技术 2020(01)
    • [5].试论临床工程师开展CT维护工作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1)
    • [6].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 [7].综合护理在调强放疗患者增强CT定位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23)
    • [8].跖骨软骨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9(23)
    • [9].探究CT室检查中实行责任制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J]. 智慧健康 2019(33)
    • [10].消化道造影联合多层螺旋CT在胃底贲门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 [11].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 医学综述 2019(23)
    • [12].CT增强扫描中的护理干预报告[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06)
    • [13].腮腺肌上皮瘤的CT影像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11)
    • [14].低剂量CT扫描在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检查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20)
    • [15].常规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疗装备 2019(22)
    • [16].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鉴别诊断肺部小结节的价值[J]. 医学信息 2019(23)
    • [17].64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36)
    • [18].探讨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 心理月刊 2019(23)
    • [19].腹部X线与CT扫描诊断急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4)
    • [20].腹部增强CT扫描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12)
    • [21].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骨关节创伤诊断的价值研究[J]. 云南医药 2019(06)
    • [22].分析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23].螺旋CT在腹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24].64排螺旋CT图像重建对肋骨、肋软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 2019(06)
    • [25].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效果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2)
    • [26].X线机、CT设备联合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34)
    • [27].基于CT图像颈椎三维实体模型重建及3D打印[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9(06)
    • [28].探讨CT影像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34)
    • [29].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病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9(06)
    • [30].多层螺旋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J]. 慢性病学杂志 2019(11)

    标签:;  ;  ;  ;  ;  

    肝动脉造影CT在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