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情境”与“问题”——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

走向“情境”与“问题”——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题目: 走向“情境”与“问题”——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教育学原理

作者: 邵燕楠

导师: 陆有铨

关键词: 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情境,问题,中国教育哲学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降,美英社会静悄悄地发生着“转型”。处于“转型期”的美英社会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递)和使用为“轴心”从而引起西方社会各个方面发生转变。美英两国政府实行“反调控”,放开市场并且紧缩政府。高新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环境的恶化促使人们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并提出可持续性发展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两国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中出现了新的特征,即,美英两国政府利用教育改革来掩饰维护经济霸主地位的野心并且为政党赢得政治声誉。在美英社会发生转变的社会背景之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教育哲学发生着转变,并且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研究是对以往教育哲学研究的发展。教育哲学研究就是用或从哲学的观点和视角来研究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教育哲学研究就是建立教育研究与哲学研究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问。根据教育与哲学之间存在的关系形态,可以把教育哲学分为以教育为主、哲学为辅的“亲教育”阵营和以哲学为主、教育为辅的“亲哲学”阵营。美英教育哲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显著的阶段:20世纪30至50年代以“主义”研究为特征的时代;20世纪60、 70年代以“分析”为特征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以“情境”为特征的时代。在“情境”的架构下,美英教育哲学研究呈现出从同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和从学院式的研究走向面向实践。教育与哲学的“联姻”在于日常教育生活和教育问题所产生的情境之中。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探讨的教育问题才有意义和价值。转型期教育哲学研究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内容。教育问题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状态,并且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多样化。教育哲学研究人员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中国教育哲学研究的主要缺憾在于:中国教育哲学研究是一种“仿哲学”的研究,并且中国教育哲学研究是一种“重迭”研究。参考美英教育哲学发展的经验与趋势,并考虑中国教育哲学研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底蕴,中国教育哲学研究摆脱“仿哲学”和“重迭”研究的尴尬局面的可能途径有:重新确立教育哲学的学科性质、区分教育哲学与教育学和教育原理、定位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改变教育哲学研究人员的培养方式以及加强教育哲学学会的作用。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方法

(一) 比较法

(二) 文献法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 美英研究解读

(二) 国内相关研究总括

三、概念厘定

(一) 转型期

(二) 教育哲学

四、论文结构

(一) 基本观点

(二) 篇章布局

第一章 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研究的背景

一、美英社会发展的图景

(一) 政治上的新思路

(二) 高科技日新月异

(三)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四) 关照环境

二、美英学校教育改革透视

(一) 学校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

(二) 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描述

(三) 学校教育改革的分析与思考

三、教育哲学研究困境之反思

(一)“主义”教育哲学研究的缺陷

(二) “分析”教育哲学研究的缺陷

第二章 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研究的新变化

一、“情境”为研究架构

(一) 从同一走向多元

(二) 从封闭走向开放

(三) 从学院走向实践

二、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

(一) 教育问题成为研究重心

(二) 教育问题的多元

(三) 研究视角的多元

(四) 研究方法的多样

三、研究人员构成的变化

(一) 教育哲学学会会员的构成的多样化

(二) 教育哲学研究人员培养方式的变化

(三)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女性教育哲学家

第三章 中国教育哲学研究发展的思考

一、中国教育哲学研究的历史回眸与现状素描

(一)教育哲学学科的创建

(二) 教育哲学学科的“死亡”

(三) 教育哲学学科的恢复

二、中美英教育哲学研究之比较

(一) 研究内容的比较

(二) “哲学化”程度的比较

三、中国教育哲学研究之反思

(一)重新确立教育哲学研究的性质

(二) 区分教育哲学与其他教育学科

(三) 定位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

(四) 改变教育哲学研究人员培养方式

(五) 加强教育哲学学会的建设

结束语

一、教育哲学的“成熟”与“成长”

二、“渐近”与“离我远去”

参考书目

一、中文参考资料

(一) 中文参考资料

(二) 翻译著作

二、英文参考资料

发布时间: 2005-04-07

参考文献

  • [1].经验、民主和教育[D]. 张云.复旦大学2005
  • [2].从单向性到整体性:人学观转变与现代教育路向探索[D]. 曾水兵.东北师范大学2008
  • [3].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 高伟.南京师范大学2003
  • [4].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 姚远峰.华东师范大学2003
  • [5].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 杜晓利.华东师范大学2003
  • [6].教育与人的现实生命[D]. 曾东.吉林大学2008
  • [7].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D]. 谢娟.山东师范大学2013
  • [8].以美育代宗教[D]. 孙宁.河北大学2017
  • [9].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 张桂.南京师范大学2011

标签:;  ;  ;  ;  ;  

走向“情境”与“问题”——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