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23000

【摘要】方法:观察和分析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9年3月接诊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患者76例,将其根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均38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案,给予研究组患者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对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疾病能有效得到控制,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较为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肺癌已经成为当今各国临床上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已经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非小细胞肺癌。患有该病的患者在就诊时,就已经出现远处转移的病灶,临床上主要通过最佳支持治疗和针对症状的姑息性对症治疗。有研究显示,新型靶向药物对该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作为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吉非替尼,更是被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现将主要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下选择在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晚期非小细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排除对紫杉醇、甘露醇、顺铂或其他含铂化合物过敏;肝脏、肾脏功能不全;中性率细胞严重减少的患者。所有患者对研究知情均已签署相关同意文件。将76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的38例患者中,年龄在22~76岁之间,平均(45.63±5.21)岁,男性患者有22例,16例为女性患者;参照组的38例患者中,年龄在23~75岁,平均(45.38±5.63)岁,23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比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之间的差异显示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化疗方案,将紫杉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558;生产企业:海南海口制药有限公司;规格:30mg*1支)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注,将135mg/m2加入到浓度为5%的5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注射;将卡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621;生产企业: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0mg*10ml/1支)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注,将200mg加入到浓度为5%的5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注射;21天为一个化疗周期,坚持化疗两个周期。

给予研究组患者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70047;生产企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g*10片)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和病情,在每天上午口服吉非替尼250mg,每天一次。

1.3观察指标

(1)疾病控制情况判定:治疗后患者肿瘤病灶完全消失为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病灶范围缩小超过30%为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病灶范围缩小30%以下为病情稳定;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为病情进展。病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100%。(2)观察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恶心、呕吐、间质性肺炎、皮疹、腹泻和骨髓抑制。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全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都通过SPSS24.0开展,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都用(n/%)表示,卡方进行表示,P<0.05。

2结果

2.1比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

根据表1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相比于参照组而言,优势较为显著,P<0.05。

3讨论

近年来,人类工业在迅速发展,由于对环境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因此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差,导致肺癌的患病率逐渐上升。肺癌中最常见的就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胸闷、血痰、气促以及发热等、初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可以通过手术、化疗、中医疗法、放疗等进行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优于疾病病情过重,因此难以对病情加以控制,主要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主。

一般的化疗对基因突变或其他分型肺癌的效果较好,但是对于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较差,因为晚期的肺癌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的状态,体内的肿瘤细胞会通过许多途径增加,而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转移的生长进行间接控制,进而使病情发展得到控制。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为92.11%,常规化疗的参照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在34.21%。研究组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与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4.21%)相比,显著较低,P<0.05。提示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通过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能有效对病情的发展进行控制,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新泽,李亚博.吉非替尼联合中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8):2028-2030.

[2]刘红柳,杨家梅.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TKI耐药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中国癌症杂志,2017,27(2):135-139.

[3]赵佳,陈建业,汤建才.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34(06):139-143.

[4]龚星.对比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5):779-782.

[5]高岭,杨增强,李宁,等.放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8,v.26;No.250(16):52-55.

标签:;  ;  ;  

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