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奶生产中挤奶控制措施研究

原料奶生产中挤奶控制措施研究

一、原料奶生产挤奶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梁春明,韩涌,王涛,徐敏[1](2021)在《学生饮用奶质量安全关键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启动和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因此做好学生饮用奶质量安全控制是保障中小学生饮奶安全的基础和前提工作。学生饮用奶质量安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奶牛饲料品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环境卫生以及学生饮用奶加工、储藏运输等关键环节。从各环节的实践来看,重点关注饲料原料的品质提升、奶牛日粮配方精准执行、奶牛营养均衡供给、奶厅卫生和奶牛乳房炎健康改善,冷链运输及送达时间精准把控等环节的关键控制技术,对提升学生饮用奶品质,保障饮奶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学生饮用奶质量安全有关问题和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对各环节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陈雯雯[2](2020)在《W中荷牛场生产成本控制研究 ——基于中美牛场对比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奶业的发展与民生紧密相关,也是强壮民族必不可少的标志性产业。然而,与美国奶牛养殖企业相比,中国奶牛养殖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产品价格较高,极大抑制了居民对奶制品的消费需求。奶牛养殖是奶业的关键一环,加强奶牛养殖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是平衡国内牛奶供求关系、平抑奶价波动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以美国大规模奶牛场生产成本为标准成本,对中国大规模奶牛养殖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进行剖析,并对与美国生产成本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大规模奶牛养殖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和措施。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奶牛养殖企业生产成本及其控制的现状分析。以W中荷牛场为例,分析奶牛养殖企业生产成本构成,并指出其成本控制的重点。研究发现在生产成本构成中,当前中国奶牛养殖企业需要对饲料成本、医疗防疫费用、人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维护修理费、燃料动力费的消耗加以重视。二是中美奶牛养殖企业生产成本差距及其原因分析。分析了美国奶牛养殖生产成本,并以美国大规模奶牛养殖企业官方显示的平均生产成本数据为对比成本,与中国奶牛养殖企业生产成本进行对比,找出成本差距的的关键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成本差距的原因。研究发现同美国养殖企业相比,我国包括W中荷牛场在内的大规模奶牛养殖企业的饲料成本、医疗防疫费用、人工成本、燃料动力费都不同程度地高于美国,造成成本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主要饲养原料成本差异、人工效率差异、饲料转化效率差异、社会化服务体系差异、饲养方式差异、技术差异以及政策差异等因素。三是中国奶牛养殖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措施分析。对W中荷牛场生产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可以根据造成中美奶牛养殖企业成本差距的共性原因,结合W中荷牛场当前生产经营情况和占比较大的生产成本项目现状,借鉴美国低成本养牛的可行性经验,这部分的措施主要包括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劳动效率,控制人工成本、加强预防牛疫意识以减少死亡率、运用技术手段,减少不必要损耗以及有效利用社会服务体系和利好政策优势等;此外,还根据W中荷牛场成本控制现状,提出有效利用管理手段以加强成本控制,这部分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监督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措施。

麻磊[3](2019)在《《澳新食品标准法典》(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文是一篇英译中的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材料取自《澳新食品标准法典》中乳制品部分。该《法典》由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制定,主要包含各类食品安全标准。本研究选取的乳制品部分主要涉及乳制品分类、生产与加工标准等内容。目前,许多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文本分析、翻译目的论以及文化传递等方面对食品翻译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皮特·纽马克的文本类型归类,本研究材料属于信息类文本,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传递准确的信息。因此本文的研究侧重点是:如何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解决笔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实现词汇、句子与语篇层面的对等,从而使译文达到与原文近似等同的表达效果。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与结构,使读者对乳制品翻译研究的重要性有初步了解。第二部分对原文本的类型与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可知《澳新食品标准法典》是法律文件,属于信息类文本。且该文本的句子结构严谨,用词考究,并且专业术语颇多。第三部分按译前、译中、译后的顺序说明该翻译项目的流程。在该部分,笔者介绍了如何在译前制作双语文本、翻译过程中如何应用Trados翻译、以及译后如何润色译文。第四部分通过举例,详细地分析了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解决难题,实现了词汇、句子与篇章层面的对等。在该部分,笔者主要分析了法律与乳制品专业术语、被动句、长难句以及文本衔接等。第五部分总结了翻译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客户的反馈、笔者的反思以及本研究的不足之处。通过反思与总结,笔者悟出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巩固专业知识,从而才能逐步地提升自身的翻译实践能力。通过研究分析,笔者发现功能对等理论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对现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本文的探析,笔者希望为各位同行提供一些思路;同时也希望为乳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蔡彦希[4](2018)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婴幼儿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婴幼儿配方奶粉作为除母乳之外的主要膳食营养来源,保证奶粉的质量安全尤为重要。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事件中,微生物污染事件出现也较为频繁。本论文对市场上主流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微生物的种类进行菌相分析;在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对各环节进行采样监控,将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优化工艺控制参数;并对奶粉干法、湿法两种生产工艺进行了微生物危害分析,其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对市面上常见品牌的配方奶粉进行取样,利用细菌通用引物27F/1492R对不同菌株进行16SrDNA片段扩增、测序,对其微生物种类进行鉴定,微生物种类主要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p.)、球形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 spp.)、奥斯陆摩拉氏菌(Moraxella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p.)。其中 72%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在芽孢杆菌属中,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副地衣芽孢杆菌(Bacilus paralicheniformis)分别占总菌株的34.5%、24.1%,所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为优势菌种。通过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菌落总数与需氧芽孢总数的测定分析,菌落总数越高,需氧芽孢总数高的可能性也很大,但也存在菌落总数含量很低但需氧芽孢总数含量高的情况。选用菌落总数6.30×104 CFU/mL、需氧芽孢总数1.30× 1 03 CFU/mL的原料奶进行试验,分别经过95℃/5 min和100 ℃/30 min的杀菌处理,两种杀菌条件下,菌落总数均<100,而芽孢数量几乎不变。分析不同种挤奶方式得到的原料奶中的微生物,机械挤奶方式取得的奶样菌落总数平均值为4.39×104CFU/mL、需氧芽孢总数平均值为28CFU/mL、大肠菌群平均值为3.20× 1 03CFU/mL;手工挤奶方式取得的奶样菌落总数平均值为1.35×106CFU/mL、需氧芽孢总数平均值为2.21×102CFU/mL、大肠菌群平均值为2.05×1 05CFU/mL。对奶牛乳头挤奶前进行不同的清洗处理显示,未清洗与进行40~50℃温水清洗、擦干处理前后的菌落总数无显着性差异(P>0.05),40~50℃温水清洗乳头杀菌率为67.60%。未清洗与进行4%次氯酸钠水溶液清洗、擦干处理前后的菌落总数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杀菌率为99.43%。以规模化机械挤奶奶牛场的原料奶为研究对象,在4 ℃和20℃贮藏条件下,原料奶的菌落总数增幅加快(P<0.05),需氧芽孢(P>0.05)和嗜热需氧芽孢数(P>0.05)的增幅对贮藏温度不敏感。在室温(20℃)条件下,原料奶贮藏不能超过12 h,12h内已不符合GB 1930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中规定的2×106CFU/mL限量标准,6 h后不符合国家I级奶5×105 CFU/mL限量标准;冷藏(4 ℃)条件下,原料奶贮藏能达18 h以上。对原料奶进行预巴氏杀菌与只进行巴氏杀菌的杀菌效果进行对比,巴氏杀菌的杀菌率为99.1%,进行了预巴氏杀菌的杀菌率为99.3%,进行了预巴氏杀菌的杀菌率高于巴氏杀菌,但两者差异不显着(P>0.05)。原料奶中微生物指标比较高的情况下,通过预巴氏杀菌,对降低奶中微生物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在原料奶微生物各指标合格的情况下,为降低成本与防止热敏性营养素的流失,预巴氏杀菌是否必要,与在何种条件下需要进行预巴氏杀菌,还需作进一步探讨。传统上,奶粉生产的杀菌条件是92~95 ℃/12~15 s,该条件下,虽然菌落总数也能达到要求,但维生素C的损失明显要高,配料中维生素C的添加量为105mg/100g,该条件下维生素C的损失率为39.2%;相比较而言,113-116℃/3-8s的杀菌条件,维生素C的损失率为26.7%,而且菌落总数更低。对婴幼儿配方奶粉连续生产周期情况下采集样品检测其微生物,从第三天(72h)开始,菌落总数与需氧芽孢总数开始快速上升。在工厂CIP清洗过程中,CIP清洗更换酸碱液要根据自己生产情况,来制定回收使用的工艺(比如检测电导率),定期补充浓度,定期排放更换。运用HACCP体系的理论和方法,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两种不同生产工艺进行了生物性危害分析,确定干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4个关键控制点:CCP1原料奶粉验收;CCP2其他原辅料验收;CCP3包装材料验收;CCP4包装/封口。湿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3个关键控制点:CCP1浓缩杀菌;CCP2接筛粉、粉车贮存:CCP3包装/封口。

于海洋,接伟光,于文杰,肖光辉[5](2017)在《影响原料奶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措施》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原料奶中主要的致病菌及其危害,并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主要特性及检测方法做了系统的概述,分析了其主要来源,并提出了几点可供参考的控制措施。

赵静,张耀荔,陈静[6](2013)在《原料奶质量的控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介绍我国奶源的质量安全现状。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结合鱼骨图对影响我国奶源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奶牛养殖模式及环境、饲料、饲养管理、挤奶及收购、贮存及运输6个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要建立规模化的奶源基地、改善奶牛饲养环境、加强奶牛饲料管理、建立奶源HACCP质量控制体系和第三方检测机制等控制措施和建议。

马园[7](2012)在《原料奶收购体系的流程再造与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我国乳品行业发展迅猛,为国人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乳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一度导致国产乳制品安全质量颇受争议,大起大落,经过多轮次清理整顿,乳品质量安全大幅度提升,逐步进入健康发展轨道。虽经过几次重创,但在国家对产业重新引导与调整后,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重拾信心,乳制品消费渐趋旺盛,然而我国原料奶供应依然存在问题,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局部地区奶源质量起伏波动,给乳业健康快速发展带来隐患。乳制品的生产可分为原料奶收购和乳制品加工两大环节,通过优化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使得加工环节的产品安全质量大幅度提高,但原料奶在收购环节长期以来重视不够,管控不严,措施不力,依旧问题突出,企业对原料奶收购环节的管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原料奶从榨乳到生产前处理均可视为原料奶的收购阶段,包括榨乳前的准备、榨乳过程、榨乳后贮存、运输、入厂验收、企业贮存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环节设备清洗等诸多环节,本研究根据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与技术指导,通过调研统计、试验检测分析等进行原料奶收购全程的流程再造与质量控制措施改进,以期为原料奶质量与安全提升及有效管理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统计分析某大型乳品企业在一定时段(30d)内的原料奶验收记录结果,并对拒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调查阶段内企业原料奶的拒收率为1.75%。分析表明:抗生素试验阳性、营养指标异常、酒精试验阳性是原料奶拒收的主要原因,分别占到总拒收率的45.35%、26.74%和6.98%,另外血乳、酸度高、奶温高、感官不良、存在异物也是引起原料奶被拒收的原因,分别为3.49%、4.65%、10.47%、1.16%和1.16%。针对每种拒收原因可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拒收率,在实际生产收购过程需要制定相应防控措施,以提高原料奶的整体水平。(2)微生物指标通常会作为评判原料奶等级和确定奶价的主要依据,通过对原料奶从挤奶到运输各环节微生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表明:不同奶站的卫生状况是造成奶站间菌落总数显着差异的主要原因,奶牛乳房和设备卫生状况以及贮存条件是造成同一奶站各环节原料奶菌落总数显着差异的主要原因。各榨乳环节实验结果显示:①温水清洗后再用0.1%KMnO4溶液消毒奶牛乳房并擦干,菌落总数由未清洗时的2.65×104CFU/mL降低到2.56×103CFU/mL;②机械榨乳前舍弃大于40mL牛奶,原料奶菌落总数小于1.00×103CFU/mL,并趋于稳定;③相同贮存时间下于04℃条件下贮存奶样中的微生物菌落总数增长较缓慢。运输环节和验收记录分析表明:4927收奶记录中,91.46%原料奶的菌落总数在5.00×105CFU/mL以下,1.99%原料奶的菌落总数高于国家标准2.00×106CFU/mL的限量;菌落总数与装车前奶温高低和运输距离密切相关。综上得出主要防控措施包括:减少耐温波动、车辆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合理选择运输线路、原料奶菌落总数合格。(3)在调研的152个奶站中,微生物抽检记录1054次,有54个奶站的90个批次原料奶菌落总数高于5.00×105CFU/mL,与微生物指标合格的奶站相比,主要原因是未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对奶站、设备进行清洗消毒;86次拒收记录中共涉及46个奶站,其余106个奶站未有拒收记录,表明奶站管理方式不同其原料奶质量存在差异,因此,完善的流程再造措施对于提高原料奶质量至关重要。(4)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相关标准对原料奶收购操作流程和各环节进行重新规范,确立了影响收购环节原料奶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榨乳前的准备工作、乳房炎检测、抗生素控制、清洗消毒、舍弃一定量奶,挤奶中的安全操作,乳房挤奶后的药浴、原料奶留样、贮存运输,奶车入厂审查、工厂验收、原料奶接收贮存,挤奶设备、奶车、贮存罐清洗等方面是流程再造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各环节改进措施及技术参数完成了流程再造。同时需对奶站和奶车信息、原料奶各项指标、清洗记录、拒收原因等进行建档,使得所有原料奶收购环节记录文件和收购报表具有可追溯性,这些也是必要的流程再造措施,经各奶站运行验证,效果良好。

高丽霞,贾青龙[8](2011)在《原料奶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影响原料奶生产的因素,提出提高原料奶品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苏景辉,于敏艳[9](2011)在《HACCP体系在保证原料奶质量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引入了HACCP体系,从原料奶开始,对每一步生产环节可能产生污染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制定预防措施,建立监测方法,将原料奶中微生物指标预先控制,预防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的发生。

李海燕[10](2009)在《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工业发展迅速,奶牛存栏、奶类产量、乳制品产量成倍增长,乳制品消费稳步提高,成为仅次于印度、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牛奶生产国。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重要产业之一,当前的乳制品业正处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包括生产、加工环节上的一系列问题。质量安全风险作为阻碍乳制品业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其进行识别和评估研究,有利于增强质量监管部门的风险意识、指导质量监管部门对乳企的风险管理。本文对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以往的文献研究、专家意见,结合质量监管部门的管理职责,设定了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指标体系,运用鱼刺图作为风险识别工具,进行指标优化,识别出了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继而构建了层次分析法评估模型,对风险进行了评估,更全面地刻画了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特征。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角度,分析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运用鱼刺图作为风险识别工具进行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刻画,并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运用决策科学方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评估模型。这为一直缺乏预防性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具有参考价值,为其进行风险控制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原料奶生产挤奶控制措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料奶生产挤奶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学生饮用奶质量安全关键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质量安全控制
    1.1 饲料品质
        1.1.1 制定饲料供应计划或采购制度
        1.1.2 开展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与评判工作
        1.1.3 逐步建立饲料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1.1.4 科学储存不同种类饲料
        1.1.5 饲料的科学利用
        1.1.6 定期考核饲料利用率
    1.2 饲养管理
        1.2.1 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当前亟待改善的方面
        1.2.2 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饲养管理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主要进展
        1.2.2. 1 品种选择
        1.2.2. 2 改善奶牛养殖环境
        1.2.2. 3 加强饲养和繁育
        1.2.2. 4 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
    1.3 疫病防控
        1.3.1 影响奶源基地疫病风险的主要因素
        1.3.1. 1 奶源基地的选址和布局
        1.3.1. 2 防疫设施设备不足
        1.3.1. 3 人员车辆消毒问题
        1.3.1. 4 奶牛引进问题
        1.3.1. 5 奶牛饲养管理问题
        1.3.1. 6 环境污染问题
        1.3.2 奶源基地开展疫病防控的主要措施
        1.3.2. 1 严格执行奶牛的引进防控程序
        1.3.2. 2 奶牛计划免疫措施
        1.3.2. 3 驱虫措施
        1.3.2. 4 开展预防性消毒
        1.3.2. 5 患病奶牛诊治及病死牛处理措施
        1.3.2. 6 做好奶牛疫病监测
    1.4 挤奶与环境卫生
        1.4.1 一些奶源基地在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1.4.1. 1 挤奶时不能做到一牛一消毒
        1.4.1. 2 粪便堆积,不及时清理
        1.4.1. 3 饲养密度大
        1.4.1. 4 奶牛运动场周边缺乏遮阴措施
        1.4.1. 5 消毒前不做清洁
        1.4.2 奶源基地在挤奶和环境卫生方面的措施
        1.4.2. 1 挤奶方面
        1.4.2. 2 开展应用清洁养殖技术
2 乳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
    2.1 乳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中易出现的问题
        2.1.1 生产环境、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
        2.1.2 杀菌不彻底
        2.1.3 装材卫生不达标
        2.1.4 员工的质量意识培养问题
    2.2 乳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2.2.1 建立多层次原料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2.2.2 严格添加物的质量控制
        2.2.3 加强加工工艺质量控制
        2.2.4 加强包装环节质量控制
        2.2.5 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3 运输储藏质量安全控制
    3.1 原料奶运输和储藏问题
    3.2 运输储藏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3.2.1 企业和奶源基地依据标准化生产程序来进行操作
        3.2.2 学生饮用奶产品执行专业配送和存储管理制度
4 学生饮用奶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展望
    4.1 饲料质量安全技术研究
        4.1.1 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
        4.1.2 新型饲料产品的研发
        4.1.3 奶牛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控制研究
    4.2 奶牛饲养管理方面的研究
        4.2.1 奶牛营养调控技术研究
        4.2.2 信息化、智能化设施设备的应用
        4.2.3 粪污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4.2.4 奶牛福利技术研究
    4.3 奶牛疫病防控技术发展研究
    4.4 乳品加工质量安全技术发展
        4.4.1 质量检测方面
        4.4.2 杀菌技术方面
    4.5 学生饮用奶运输储藏质量安全研究

(2)W中荷牛场生产成本控制研究 ——基于中美牛场对比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养殖成本差距及其构成
        1.2.2 成本差异原因
        1.2.3 成本控制方法及措施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生产成本相关概念
        2.1.2 规模化奶牛养殖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ABC管理法
        2.2.2 目标成本管理
        2.2.3 低成本竞争优势
        2.2.4 成本控制原则
3 牛场对比分析对象的选择
    3.1 生产成本指标说明
        3.1.1 美国生产成本指标现行规定
        3.1.2 中国生产成本指标现行规定
        3.1.3 中美奶牛养殖业生产成本分类
    3.2 参照对象的成本构成
4 W中荷牛场生产成本及其控制现状分析
    4.1 基本情况简介
        4.1.1 牛场所在省份奶牛养殖情况
        4.1.2 牛场概括
        4.1.3 人员情况
        4.1.4 员工职责及奶牛场主要工种定额
    4.2 W中荷牛场生产成本现状
        4.2.1 牛群结构及相关数据
        4.2.2 生产成本构成情况
        4.2.3 部分饲料购入单价及奶牛日均饲料配方成本
        4.2.4 直接生产费用占比情况
        4.2.5 间接生产费用占比情况
        4.2.6 平均生产成本情况
        4.2.7 每公斤奶成本情况
    4.3 W中荷牛场成本控制现状
        4.3.1 现阶段成本控制关键点
        4.3.2 成本控制现状
5 与美国牛场生产成本差距及原因分析
    5.1 与美国牛场生产成本差距
        5.1.1 养殖奶牛生产成本趋势分析
        5.1.2 生产成本差距情况分析
        5.1.3 主要生产成本项目占比分析
        5.1.4 差距分析总结
    5.2 成本差异原因分析
        5.2.1 主要饲养原料成本差异
        5.2.2 饲料转化效率差异
        5.2.3 人工效率差异
        5.2.4 社会化服务体系差异
        5.2.5 生产技术差异
        5.2.6 饲养方式差异
        5.2.7 政策因素差异
6 基于对比分析视角的W中荷牛场生产成本控制措施
    6.1 有效利用饲料原料,提高饲料转化率
        6.1.1 优质饲草的利用
        6.1.2 青贮饲料的有效利用
        6.1.3 饲料添加剂的有效利用
        6.1.4 避免TMR饲喂浪费
        6.1.5 寻求饲料原料替代品
        6.1.6 分群饲养,提高饲料利用率
    6.2 提高劳动效率,控制人工成本
    6.3 合理预防牛疫,降低死亡率
    6.4 运用技术手段,减少不必要损耗
    6.5 有效利用社会服务体系利好政策优势
    6.6 有效利用管理手段,减少不必要耗费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澳新食品标准法典》(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1.2 The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Task Description
    2.1 The Client's Requirements for the Task
    2.2 The Text Type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Chapter Three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3.1 Pre-translation
    3.2 While-translation
    3.3 Post-translation
Chapter Four Case Studies
    4.1 The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4.1.1 The Descrip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4.1.2 Strategies Used in Translation Process
    4.2 Analysis at Lexical Level to Achiev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4.2.1 Terminologies
        4.2.2 Class Shift
    4.3 Analysis at Syntactic Level to Achiev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4.3.1 Long Sentences
        4.3.2 Passive Sentences
        4.3.3 Conditional Sentences
    4.4 Analysis at Textual Level to Achiev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4.4.1 Translation of Titles
        4.4.2 Textual Cohes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Acquired Experience
    5.2 The Client's Feedback and the Translator's Reflections
    5.3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Ⅰ Source Segment
Appendix Ⅱ Target Segment

(4)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婴幼儿配方奶粉背景介绍
    1.2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微生物来源及危害
        1.2.1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微生物的来源
        1.2.2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微生物的危害
    1.3 国内外婴幼儿配方奶粉微生物控制标准的比较
        1.3.1 国内新旧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微生物指标比较
        1.3.2 各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微生物指标比较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婴幼儿配方奶粉微生物的鉴定和菌相分析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3 样品与引物
    2.2 研究方法
        2.2.1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2.2.2 主要微生物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2.2.3 菌株DNA的提取
        2.2.4 菌株16S rDNA片段的PCR扩增
        2.2.5 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菌落总数的测定
        2.3.2 菌株DNA模板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2.3.3 菌株DNA序列相似度比较
        2.3.4 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3 菌落总数与芽孢杆菌属的相关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4 工艺的优化对微生物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1.1 主要试剂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 研究方法
        4.2.1 检验方法
        4.2.2 取样方法
        4.2.3 试验方法
        4.2.4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原料奶微生物控制
        4.3.2 挤奶前药浴处理对乳头黏附微生物的影响
        4.3.3 贮运时间与温度的控制对原料奶微生物的影响
        4.3.4 预巴氏杀菌对原料奶微生物的影响
        4.3.5 生产过程中的杀菌条件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TPC的影响
        4.3.6 连续生产周期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微生物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5 HACCP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控制微生物的应用
    5.1 干法生产工艺及生物性危害分析
        5.1.1 干法生产工艺流程
        5.1.2 干法生产工艺的生物性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5.1.3 干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的关键限值和操作限值的建立
        5.1.4 干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程序和纠偏程序
        5.1.5 干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的验证程序
    5.2 湿法生产工艺及生物性危害分析
        5.2.1 湿法生产工艺流程
        5.2.2 湿法生产工艺的生物性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5.2.3 湿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的关键限值和操作限值的建立
        5.2.4 湿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程序和纠偏程序
        5.2.5 湿法生产工艺生物性危害的验证程序
6 结果分析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6.3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5)影响原料奶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致原料奶被细菌污染的主要因素
    1.1 食物因素
    1.2 挤奶因素
        1.2.1 人工挤奶
        1.2.2 机械挤奶
    1.3 环境因素
    1.4 贮存运输因素
    1.5 疾病因素
    1.6 生产设备因素
2 原料奶中主要致病菌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
        2.1.1 分布特性
        2.1.2 致病特性
        2.1.3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技术
    2.2 沙门氏菌
        2.2.1 分布特性
        2.2.2 致病特性
        2.2.3 沙门氏菌检测技术
    2.3 单增李斯特菌
        2.3.1 分布特性
        2.3.2 致病特性
        2.3.3 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技术
3 保证原料奶质量的有效措施
    3.1 场址选择
    3.2 卫生控制
    3.3 人员管理
4 展望

(6)原料奶质量的控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原料奶的质量现状
    1.1 我国奶业发展概况
    1.2 原料奶的质量问题
2 用鱼骨图分析影响原料奶质量安全的因素
    2.1 鱼骨图的概念和类型
        2.1.1 鱼骨图的概念。
        2.1.2 鱼骨图的3种类型。
    2.2 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对其原料奶质量安全问题进行解析
        2.2.1 绘制鱼骨图。
        2.2.2 影响因素的分析。
        ①奶牛养殖模式及环境因素。
        ②饲料因素。
        ③饲养管理因素。
        ④挤奶及收购环节因素。
        ⑤贮存及运输环节因素。
3 加强原料奶质量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3.1 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
    3.2 改善奶牛饲养环境, 加强奶牛饲料管理
    3.3 要转变重治疗轻预防的饲养误区, 使防疫检疫规范化
    3.4 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挤奶操作规范
    3.5 建立完善的原料乳贮存运输冷链系统
    3.6 建立原料奶HACCP质量安全体系和第三方检测机制
4 小结

(7)原料奶收购体系的流程再造与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原料奶产需概述
    1.2 原料奶质量概述
    1.3 原料奶收购现状与问题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降低原料奶拒收率的措施分析
    2.1 原料奶拒收记录分析
    2.2 降低原料奶各指标拒收率的措施
        2.2.1 基础理化指标
        2.2.2 掺假物
        2.2.3 危害物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原料奶收购环节微生物变化规律与防控措施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设备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原料奶收购环节微生物的变化规律
        3.2.2 原料奶收购环节微生物的控制措施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原料奶收购与操作各环节的流程再造
    4.1 原料奶收购流程
    4.2 操作要点
        4.2.1 挤奶前
        4.2.2 挤奶中
        4.2.3 挤奶后
        4.2.4 原料奶贮存与运输
        4.2.5 挤后清洗
        4.2.6 奶车入厂审查
        4.2.7 原料奶化验检测
        4.2.8 工厂原料奶接收环节
        4.2.9 奶车管理
        4.2.10 原料奶信息采集
    4.3 规范操作对原料奶质量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原料奶的生产与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原料奶生产的因素
    1.1 奶牛场建设
    1.2 奶牛场环境污染
    1.3 品种
    1.4 饲料
    1.5 饲养管理
    1.6 疾病防制
    1.7 挤奶管理
2 原料奶的质量控制
    2.1 奶牛场建设方面
    2.2 奶牛场环境控制
    2.3 品种方面
    2.4 饲料控制
    2.5 饲养管理过程的控制
    2.6 疾病防控体系的建设
    2.7 挤奶控制

(10)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2.1.1 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综述
    2.1.2 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2.2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2.2.1 基于食品风险分析方面的研究
    2.2.2 基于食品安全立法及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
    2.2.3 基于食品安全预警方面的研究
2.3 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
    2.3.1 风险识别概述
    2.3.2 风险评估概述
    2.3.3 风险应对和控制概述 第3章 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3.1 我国乳制品安全现状
    3.1.1 乳制品行业总体状况分析
    3.1.2 我国乳制品品质状况分析
3.2 乳制品行业安全监管现状
    3.2.1 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3.2.2 乳制品法律法规体系现状
    3.2.3 乳制品标准体系现状
    3.2.4 乳制品质量认证体系现状
    3.2.5 乳制品安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3.3 乳制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识别
4.1 乳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4.2 乳制品危害分析
    4.2.1 牛乳本身的风险因素
    4.2.2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4.3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的输出 第5章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
5.1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风险指标优化
    5.1.1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指标构建原则
    5.1.2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指标的选择
5.2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层次分析法评估模型
    5.2.1 层次分析法—AHP法基本原理
    5.2.2 构建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5.3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分析
    5.3.1 选择样本数据
    5.3.2 评估过程及结果 第6章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应对及监控
6.1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应对策略
    6.1.1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回避策略
    6.1.2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转移策略
6.2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控策略
    6.2.1 建立乳制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6.2.2 健全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6.2.3 构筑乳制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
    6.2.4 继续加大乳制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原料奶生产挤奶控制措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学生饮用奶质量安全关键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 梁春明,韩涌,王涛,徐敏. 草食家畜, 2021(01)
  • [2]W中荷牛场生产成本控制研究 ——基于中美牛场对比的视角[D]. 陈雯雯.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3]《澳新食品标准法典》(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麻磊.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4]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研究[D]. 蔡彦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01)
  • [5]影响原料奶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措施[J]. 于海洋,接伟光,于文杰,肖光辉. 中国乳业, 2017(05)
  • [6]原料奶质量的控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赵静,张耀荔,陈静.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5)
  • [7]原料奶收购体系的流程再造与质量控制[D]. 马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2)
  • [8]原料奶的生产与质量控制[J]. 高丽霞,贾青龙.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1(09)
  • [9]HACCP体系在保证原料奶质量中的应用[J]. 苏景辉,于敏艳. 中国乳业, 2011(06)
  • [10]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李海燕. 山东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原料奶生产中挤奶控制措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