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低介电低吸湿氰酸酯与双酚A型氰酸酯的共聚改性研究

新型低介电低吸湿氰酸酯与双酚A型氰酸酯的共聚改性研究

论文摘要

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BADCy)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一种商品化的氰酸酯树脂,它主链结构中含有空间位阻较小的异丙基基团,交联密度大,因此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88℃)和热分解温度(T5%=434℃)以及较好的力学性能。但是其介电性能和耐水性能并不十分理想,因此BADCy树脂作为已知的结构材料仍有很大的开发潜能。鉴于此,本文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1.自行合成了四甲基对二甲苯型氰酸酯单体(BBZCy),并将其与BADCy单体进行共聚。利用Kissinger和Crane方程在非等温DSC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氰酸酯共聚的固化动力学。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介电分析、三点弯曲实验等,对在干态、水煮及50℃、96%湿度环境下湿热处理后材料的吸水率、热性能、介电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湿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BBZCy用量的增大,树脂材料的吸水率、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逐渐减小;同时BBZCy的加入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耐湿热性能;当BBZCy用量为30wt%时,树脂的综合性能最优,50℃、96%相对湿度环境下湿热处理500小时的吸水率为0.87%,干态条件下的Tg为275℃,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为2.90、3.9×10-3,弯曲强度为125MPa。2.自行合成了四甲基双酚F型氰酸酯单体(TBFCy),用元素分析(EA)、氢核磁共振谱(1H NMR)、质谱(EI-MS)以及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表征了酚中间体及其相应氰酸酯的结构。将其与BADCy单体进行共聚。利用热失重分析(TGA)、动态热机械分析(DMA)、介电分析以及三点弯曲实验等,对在干态、水煮及50℃、96%湿度环境下湿热处理后材料的吸水率、热性能、介电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湿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TBFCy用量的增大,树脂材料的吸水率、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逐渐减小;同时TBFCy的加入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耐湿热性能;当TBFCy用量为50wt%时,树脂的综合性能最优,沸水煮100小时的吸水率为1.585%,干态条件下的Tg为274℃,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为2.92、3.17×10-3,弯曲强度为135MPa。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氰酸酯树脂概述
  • 1.3 氰酸酯单体的合成
  • 1.4 氰酸酯树脂的固化机理
  • 1.5 氰酸酯树脂的改性
  • 1.5.1 热固性树脂改性
  • 1.5.2 热塑性树脂改性氰酸酯
  • 1.5.3 橡胶弹性体改性氰酸酯
  • 1.5.4 纳米粒子增韧氰酸酯树脂
  • 1.5.5 晶须增韧氰酸酯树脂
  • 1.5.6 不饱和双键化合物增韧氰酸酯树脂
  • 1.6 氰酸酯树脂的应用
  • 1.6.1 在高性能PCB中的应用
  • 1.6.2 航空航天方面
  • 1.6.3 CE胶粘剂
  • 1.7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四甲基对二甲苯型氰酸酯与双酚A型氰酸酯共聚性能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3 BBZCy单体的制备
  • 2.2.4 共聚物制备
  • 2.2.5 样品纯度表征及性能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中间体BBZ的纯度表征
  • 2.3.2 BBZCy单体的纯度表征
  • 2.3.3 BBZCy/BADCy树脂体系的固化过程
  • 2.3.4 耐湿热性能
  • 2.3.5 DMA分析
  • 2.3.6 介电性能
  • 2.3.7 力学性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四甲基双酚F型氰酸酯与双酚A型氰酸酯共聚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3 TBFCy单体的制备
  • 3.2.4 共聚物制备
  • 3.2.5 样品纯度表征及性能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中间体TBF的表征
  • 3.3.2 催化剂用量对酚单体TBF得率的影响
  • 3.3.3 TBFCy单体结构与纯度的表征
  • 3.3.4 TBFCy/BADCy树脂体系的固化
  • 3.3.5 TGA分析
  • 3.3.6 耐湿热性能
  • 3.3.7 DMA分析
  • 3.3.8 介电性能
  • 3.3.9 力学性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氰酸酯专题[J]. 粘接 2014(06)
    • [2].酚醛型氰酸酯的改性研究[J]. 中国胶粘剂 2014(05)
    • [3].氰酸酯增韧技术研究进展[J].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9(02)
    • [4].酚醛型氰酸酯的性能[J].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8(01)
    • [5].中温固化氰酸酯基体树脂的研制[J]. 化学与黏合 2016(04)
    • [6].芳基氰酸酯的生产方法[J]. 覆铜板资讯 2012(05)
    • [7].氰酸酯复合材料缠绕成型工艺的研究[J]. 纤维复合材料 2010(03)
    • [8].含联萘基团聚氰酸酯的合成及其多孔膜的制备[J]. 分子科学学报 2011(03)
    • [9].碳纳米管/氰酸酯复合材料的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 2010(04)
    • [10].酚酞型氰酸酯的合成与表征[J]. 中国胶粘剂 2012(08)
    • [11].新型的单官能团氰酸酯改性氰酸酯树脂的研究[J].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0(02)
    • [12].三种氰酸酯预聚物\聚砜树脂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化学与黏合 2017(01)
    • [13].复合材料光学镜面用氰酸酯基体树脂评价[J]. 热固性树脂 2016(03)
    • [14].双酚B型氰酸酯的制备与性能[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05)
    • [15].氰酸酯化酚醛树脂浮出水面[J]. 工程塑料应用 2009(06)
    • [16].氰酸酯改性环氧/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21)
    • [17].氰酸酯/脂环型环氧树脂体系双阶段固化动力学行为[J]. 广东化工 2015(24)
    • [18].双酚A氰酸酯和酚类的反应机理研究[J]. 热固性树脂 2012(06)
    • [19].环氧树脂改性氰酸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2(01)
    • [20].新型适于中温固化的二元氰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0(03)
    • [21].酚醛型环氧树脂改性氰酸酯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J]. 热固性树脂 2010(04)
    • [22].碳纤维/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真空逸气性能研究[J]. 宇航学报 2008(01)
    • [23].异硒氰酸酯参与合成2-亚胺基-1,3-硒唑-4-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 浙江化工 2012(09)
    • [24].Cytec公司氰酸酯胶粘剂FM 2555的性能[J]. 粘接 2009(02)
    • [25].3-甲磺酰基丙基异硫代氰酸酯的提取分离与抗肿瘤的体外试验[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9(05)
    • [26].改性氰酸酯载体胶膜的研究[J]. 化学与黏合 2013(03)
    • [27].二甲苯型氰酸酯/环氧树脂固化体系介电性研究[J]. 热固性树脂 2012(05)
    • [28].氰酸酯增韧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学 2014(10)
    • [29].氰酸酯/环氧树脂体系的形状记忆效应研究[J]. 中国胶粘剂 2012(03)
    • [30].炔丙氧基苯基对酚醛型氰酸酯固化反应和性能的影响[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标签:;  ;  ;  ;  ;  

    新型低介电低吸湿氰酸酯与双酚A型氰酸酯的共聚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