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琅琅书声回归语文课堂

让琅琅书声回归语文课堂

山东海阳市留格庄镇第二初级中学李明

语文课堂上常见这样的情景:教师对课文深入细致地分析着,惟妙惟肖地讲解着,那些把我们感动得声泪俱下的文字却怎么也激不起学生心中的一点涟漪,课堂上我们的声音成为了学生闭目养神的催眠曲。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走进语文课堂,已很难听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读书声。

我们的课堂教学究竟失误在哪里?当我们百思不解的时候,蓦然回首,我们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前人读书摇头晃脑的动人场面,正是在这看似蠢笨傻气的“子曰诗云”中,“读”出了一代又一代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学大师。于是,我们耳际又回响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等耳熟能详、掷地有声的经典名言。现在想想,我们真是太“聪明”了,以致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朴素而深刻的为学之道——读。琐屑的理性分析会湮没语文课堂的美,长期享受不到课文美感的学生,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学语文的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多朗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自然贴近作者感情,还可以锻炼想象、联想能力。正因为如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兴趣朗读,放手让学生朗读,并且独自感悟文章的味道,读进文章的情景去,读出语文的优美,让朗朗书声回归语文课堂,日久天长,朗读成了我语文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教师范读,引发共鸣

中学生要读准字音也许不难,但要读出味道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该精选一些典型的课文,进行范读,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比如,朗读节奏、断句、重读、轻读等。除了朗读技巧,教师还要读出文章的意境,读出文章的情感,通过情绪的渲染,带领学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成功的范文,不仅能让学生享受朗读之美,激发朗读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范读传达着朗读者的态度和感情,这些都强烈地影响学生,容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如,课文《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写下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在朗读时,要把韩麦尔先生痛苦、梗咽、激动、惜别等复杂的感情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一个呼之欲出的高达的爱国主义者形象。

学生参与,朗读感悟

在课堂朗读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有个别朗诵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在齐读时跟在别人后面读几句。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朗读的激情与动力。要想使学生都能进入角色,去细心品位课文内容,可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和朗读水平的高低,组合成朗读小组,发挥差异互补作用,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在课堂朗读训练时,或以朗读小组为单位,或组员集体读,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享受到朗读的乐趣,感悟到文本的深意。还可以进行分组比赛,引发竞争意识;教师可随时点拨、指导、调整情绪,使之产生激情。当教师把方法教给孩子们以后,就让他们自己去练习,由小组按照确定的朗读标准,进行评价,又能在训练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训练面,提高朗读效率。

辅以音乐,感性体验

相对于文字而言,音乐更有感性。即使不懂音乐的人,也常常能听出音乐中的喜怒哀乐。将音乐与文本相映衬,往往能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朗读效果。在学生朗读时,合理选配音乐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要让学生读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情感,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很多学生既没有独自在他乡的经历,也不明白插茱萸的意义。此事,教师可以播放一下陈少华的歌《九月九的酒》,这首歌通俗易懂,音乐哀怨低沉,配上陈少华沙哑的声音,定能打动不少学生的心。在学生听完这首歌后,会体验到在外地那种漂泊感、孤独感,教师再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学生就极有可能读出王维登高时的思乡之情。

角色扮演,释放情感

为了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兴趣,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按角色朗读。一般来说,如果文章中有很多中角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与同伴一起朗读。分角色朗读,既能促进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某个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并在角色模拟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情感,还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交流能力。在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抓住角色的性格特点、心理特点等,再进行朗读。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换角色朗读,通过比较不同人对同一角色的朗读,来分析优选朗读方法。我在执教《变色龙》一课时,在给学生分析了任务的性格特点以及人物描写的方法后,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角色,通过仔细研读课文,确定具体扮演哪一个角色进行朗读,整个过程学生不但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人物性格也得到了凸显,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很好地把握了人物性格,深入地理解文章主题。

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杜甫也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至理名言,是前人的成功经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不乏文质兼美,这些课文里所体现出来的语言美、意境美,光靠教师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学生通过朗读去感悟、思考。我们要在教学中要多一些思考,根据不同的题材精心设计朗读方式,加强朗读,让学生充满激情,饶有兴趣地去读,读出语文的优美,读出文化的底蕴,读出心灵的感动……让琅琅书声回归语文课堂,让朗读永驻语文课堂,朗读让语文“青春”永驻!

标签:;  ;  ;  

让琅琅书声回归语文课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